聲音
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最大的潛力在內需。要進一步健全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促進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在擴大內需中,特別是要著力抓好扶持就業、保障性住房、新醫改、社會保障等重大民生工程,這既能有效拉動需求,又能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促進結構轉型升級,這是當前擴內需、穩增長的有效途徑,也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所在。要加快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鼓勵公平競爭,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激發經濟發展的活力和轉型升級的動力。
馬凱(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
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貫徹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和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精神,把清理整頓各種亂收費作為今年糾風工作的重點任務,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實減輕群眾和生產經營者的不合理負擔。一是清理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二是治理物流領域亂收費和公路“三亂”。三是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收費問題專項治理。四是治理電信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問題。五是深入治理教育亂收費。六是治理涉農亂收費和侵害農民土地權益問題。
謝旭人(財政部部長):
由于中小企業發展規模小,在采購、生產、銷售等方面的競爭中居于劣勢地位,應對市場風險能力較弱,一旦經濟下行、市場有“風吹草動”,不少中小企業就面臨生死存亡。因此,寬松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就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而財政政策在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優化經濟結構、調節收入分配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特別是具有對經濟發展薄弱環節實施“點調控”優勢,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宏觀經濟環境,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戴相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現有規模,與應對養老基金收支缺口的需要相差甚遠,與中國經濟總規模不匹配。實現中國養老基金中長期收支平衡,需要著重解決好三個關鍵問題:一是急需明確“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制度的具體要求;二是認真測算養老保險基金中長期收支缺口;三是促進養老金投資運營,實現養老基金保值增值。從中國國情出發,應進一步加大劃撥國有資產充實全國社保基金的力度。一是完善上市國有股劃撥制度,二是落實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充實全國社保基金政策,三是研究將一部分國家控股比例過高的上市中央企業的股權劃撥給全國社保基金。
干以勝(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
要進一步健全防逃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完善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組成,建立健全省級及以下地方的追逃防逃協調機制。要努力加強防逃制度建設,以建立健全國家工作人員出國(境)管理的各項制度為重點,加強整體規劃,抓緊重點突破,逐步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防逃制度體系,提高制度執行力。要積極推進防逃工作創新,在理念思路、工作內容、方式方法、體制機制方面,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發展的辦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出新舉措。要堅持防逃和追逃并重,防范在先,圍繞登記備案、證照管理等重點環節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
周慕冰(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今后銀行業金融機構:一是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按照“十二五”規劃要求,加強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國家在建和待建項目,確保貸款增速不低于當年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于上年;二是要提高服務效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將財務成本降下來,將規范金融,優質服務,善待客戶和回報社會變成金融機構的自覺行動;三是堅持維護地方金融安全,這需要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需要將支持銀行業防范和化解風險,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
王保安(財政部副部長):
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決定在今年年底前實現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蓋,這標志著我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初步形成。這是繼城鄉低保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以及保障性住房制度之后,為實現廣大城鄉居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困有所助”目標而采取的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里程碑意義。各級財政部門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提高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雖然中國國家總體債務率不高,但非常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企業的債務率是極高的。研究表明,中國企業債務水平為105.4%,在所研究的20多個國家中是最高的,直逼陷入深度危機的國家,已經超過80%的合適水平很多了。企業過多負債,如果經濟在平穩高增長軌道上運行,就沒有問題。但如果經濟波動,甚至出現下滑,企業就會還不起債。銀行就會有不良資產,這樣就會影響到宏觀經濟。
郭武平(中國銀監會銀行監管一部副主任):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不良貸款反彈可能會侵蝕一部分銀行利潤,利率市場化可能導致利差進一步收窄,給銀行盈利造成壓力。應關注銀行盈利的分配和使用。
李稻葵(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弗里曼講席教授):
中國金融風險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銀行,要解決這個潛在的系統風險,從根本上是要發展資本市場主要是債券市場,因為債券市場和銀行存款是有可替代性的,如果把中國經濟的債券市場占GDP比重拿出來看的話,比世界各國都小,但是如果把債券市場規模占GDP比重,加上銀行貸款存量的話就差不太遠,因此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特別是國債應該多發,而有條件的地方政府也應該發行地方債,這樣有利于地方預算和賬目公開,可以讓債券市場推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