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強化財政監督管理助推黨風廉政建設
■王 蕾
財政監督檢查,歷來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抓手。隨著財政工作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財政監督作為財政職能的具體表現形式,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與黨風廉政建設的關系也更加密切。在當前的財政工作大背景下,探索建立合理的財政監督機制,以科學監管手段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是一項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財政監督工作圍繞新時期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應當注重的 “一個創新”、“兩個完善”、“三項重點工作”,理順了工作思路,轉變了工作方式,抓住了工作重點,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取了一定的成績。
一個創新即創新財政監督檢查機制。多年來,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主要精力總是放在事后檢查。然而,事后監督檢查的效果遠不如事前、事中的監督檢查。所以,要盡可能進行事前監督檢查,或者延伸到事中監督檢查。近年來,巴彥淖爾市財政局在制定監督檢查工作計劃前,都要召開由相關業務科室和二級單位負責人參加的檢查工作動員協調會,讓業務科室有針對性地提出在資金監管方面出現的漏洞,預先制訂監督的重點,由財政監督部門牽頭開展監督檢查,把過去集中用于事后監督檢查的精力,逐步轉移到事前、事中檢查中去,使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真正做到未雨綢繆。幾年來,市財政監督檢查局圍繞財政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各項監督檢查工作,涉及25個主管部門53個單位,共查出各類違規資金112884.95萬元,上繳財政資金15342.17萬元,實施處理處罰330.02萬元,并對有關單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改和糾正,提出合理化建議50多條。
兩個完善即完善反腐敗預警機制、內部運行機制。
預警機制方面,要更加注重前移財政監督的關口,建立廉政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及時防范不廉潔行為的發生。從2009年以來,巴彥淖爾市財政局兩次修訂了《巴彥淖爾市財政局制度匯編》,重點突出了《廉政預警制度建設》等25項制度建設,為財政預警機制建設奠定了基礎。通過召開財政監督分析會,站在財政監管的角度對所查案例進行分析,查找財政在政策制定、政策執行、長效監管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通過監督檢查分析,對一定時期內財政運行態勢走向作出判斷,為客觀經濟決策者提供信息依據。
內部運行機制方面,應當更加注重強化內部機制的約束力,排查廉政風險,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巴彥淖爾市財政局為例,2011年局黨組與全局各科室、部門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目標管理責任狀”,并建立財政部門特邀監督員制度,邀請專家、學者對財政工作進行監督。通過強化績效考評的方式,著力抓好廉政風險防范管理試點,當年全局共排查并公示廉政風險點62個,制定防范措施98條,有效構建了財政廉政風險防控機制。
三項重點工作即“小金庫”治理、權職梳理工作、人員培訓。
“小金庫”不僅是滋生腐敗的溫床,還容易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國有資產流失、社會風氣敗壞等一系列問題,擾亂國家財經秩序。因此,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009年-2011年,巴彥淖爾市財政局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了“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處理處罰和整改意見。“小金庫”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通過持續三年的“小金庫”專項治理,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國有企業私設“小金庫”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該市還將“小金庫”治理工作納入財政日常監督檢查工作中,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基本確立。
權職梳理是指對財政部門所有權力職責事項逐一梳理,優化工作流程,針對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制定監控措施,理順職能職責的過程。巴彥淖爾市財政局此項工作開展后,通過召開會議、印發方案、成立機構、審核編制、監督檢查,及時匯總形成了體系。通過對290項工作的梳理,查找出510個風險點,其中一級風險點120個,二級風險點390個,提出了600多項防控措施,初步建立了授權合法、配置科學、職責分明、程序嚴密、風險明確、制約有效的權職運行機制,規范財政干部的理財行為和行政行為,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和懲防體系建設。
人員培訓是財政監督的基礎所在。財政部門要重視財政監督檢查隊伍的政治理論與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財政監督隊伍的綜合素質,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全體財政監督檢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巴彥淖爾市財政局近年來從三個方面入手,大力開展人員培訓,一是主動走出去,學習先進地區的先進經驗,提高監督人員整體素質;二是在全體財政監督干部當中定期進行業務知識答卷式考試;三是鼓勵財政監督干部積極參加相關專業職稱考試,爭取業務晉級。通過上述方式,巴彥淖爾財政系統每年約有120余人參加各種培訓,人員素質逐年提高。素質過硬的隊伍,為財政工作內抓管理、外塑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為黨風廉政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