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坤 許洪清 程文橋左炳生
淺談基層財政惠農資金發放措施的改進
■李玉坤 許洪清 程文橋左炳生
糧食補貼和家電下鄉補貼都是國家財政惠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糧食補貼從2004年開始發放,先有糧食直補,后來逐步增加了糧食綜合補貼,糧種補貼,補貼品種也從單一的水稻、小麥到玉米、油菜和棉花,補貼標準更是從原先的 8、55元/畝到現在最高 132元/畝(含復種面積補貼)。而補貼方式由政府、財政牽頭、核實、匯總農戶的實際種植面積,再轉為財政部門為主。信用社配合開“一折通”存折,最后由財政專管員把存折發放到農戶手中。家電下鄉補貼是從2009年2月21日開實行,資金發放程序是:由農戶持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發標、標識卡、購買人的身份證、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存折,戶口簿上相應的戶口頁,在商務部門登記后到財政所審核,審核通過后由縣財政局將資金打入農戶自己提供的存折中。
糧食補貼已經實施了九年,為了將國家的這項重要的惠農政策落實到農戶手中,基層政府的財政所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效果還不盡如人意,各地偷漏瞞發情況嚴重,以至于由此引發的上訪事件頻繁,上級部門的各項大型檢查也將落實“糧食三補”檢查放在重要位置,為什么隔了這么多年還不能將這項工作理順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客觀上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以中部一個農業縣的某鄉鎮為例,該鎮下轄32個自然村,有人口67729人,農戶15773戶,耕地面積38898畝,享受糧食補貼的所有品種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和棉花該鎮都有種植,由于該鎮是蔬菜種植大鎮,農戶種植品種、面積調整比較頻繁,再加上2004、2005年補貼標準不高,由財政專管員發放的 “一折通”,很大一部分農戶沒有重視,大都直接交到村干部手中抵攤派任務,致使一部分“一折通”滯留在村干部手中。財政所人手不夠,像面積公示這樣的重要環節必須依靠鎮村干部才能落實到位,農戶被動性較強,沒有主動去爭取應得的權利。如上文所說,財政專管員將“一折通”發放到農戶手中后,農戶沒有注意保管而是放到村干部手中,還有的農戶對惠農政策不了解,對發放的公開信也不過問,而只是聽信傳言,把補貼標準想象得過高,加上一些媒體的超前報道,使部分農民誤以為村鎮克扣補貼資金。還有的個別農民因為同村干部有私人矛盾,而出于個人恩怨,以糧補問題,進行越級上訪。還有一些農戶不能及時提供身份證或戶口本,導致財政所不能及時開戶等等。在糧食補貼資金發放的整個過程中,農民是被動的,被動的公示面積、被動地接受 “一折通”,沒有發揮其爭取自身權益的主觀能動性。
反觀家電下鄉補貼,還是以該鎮為例,從二月開始發放以來到六月底止,鎮財政所共發放補貼資金1356筆,發放金額十八萬多元,沒有接到一起投訴,究其原因,可以從家電下鄉補貼程序中找到答案。所有步驟都是由農民朋友主動拿到財政所辦理的,財政所只負責審核資金發放,在審核中出現的問題在資金發放以前都能得到及時的處理,把問題提前化解掉,即使有些農戶因故拿不到補貼資金,他們也知道問題出現在哪里,對財政發放補貼的職能部門的行為也能夠理解。農民朋友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爭取,財政部門由保姆式管理變為服務式管理,國家的惠農政策也能得到充分體現。那么糧食補貼資金發放怎么才能做到與家電下鄉補貼資金發放一樣呢?筆者認為,應該在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上下工夫,具體操作如下:
首先,面積申報,由農戶在規定的時間內自發到村組申報面積;第二步,面積公示,由鎮干部、財政專管員監督,將村民申報面積以自然村為單位向村民公示,并公布舉報電話,對誤報、亂報的及時修正和處理;第三步,由農戶持身份證、戶口簿,“一折通”存折(新增戶自己到信用社開戶攜存折)以及由村委會蓋章的面積核實單到財政所審核;第四步,審核通過后,由財政所將糧補資金打入“一折通”或農民新開賬戶中。
這樣,整個補貼資金發放過程對農民趨于透明化,出現的問題在資金發放之前就能得到解決。
但在這一措施實施的過程中也應注意一些問題。筆者認為,一是要宣傳到位,讓農民朋友明白自己應該享受哪些權利,應該承受哪些義務,并準確地知道補貼對象及標準。二是要公示到位,面積公示是糧食補貼資金發放的基石,一定要發動社會各界監督,公示到位,最好將公示拍照存檔。對出現虛假申報的農戶作出相應的處理,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三是要集中力量打攻堅戰。由于千家萬戶會集中在一個相對不長的時間內去財政所審核,所以財政所一定要有思想準備和軟硬件設施的物質準備。及時分片、分村分組進行審核,同時鄉鎮政府部門也應該組織專班負責解決會出現的問題。
這樣操作可以達到以下效果:一是農戶明白自己的權利后不會將存折輕易交到村干部手中;二是增強了農戶的主動性,報面積,提供身份證、戶口簿等行為均由農戶主動進行,從而省卻了財政部門大量繁瑣的工作,彌補了人手不足的問題。三是矛盾都解決在資金發放之前,不會因資金發放問題而引起上訪的情況。使鎮村干部能將主要精力放到主抓經濟建設上來。四是能將國家的惠農政策切實落到農民身上,能杜絕截留和挪用。
此項措施在實際操作起來,肯定會有一些困難,如一些老弱病殘的農戶不方便行走,全家外出打工,農田轉包無明確責任人等情況。但筆者相信,通過及時跟進制度建設,加強財政監督,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策略,這些問題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湖北省云夢縣財政監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