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青,黃炎磊
(佛山廣播電視大學,廣東佛山 528000)
目前,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相關數字技術在各個行業和領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引起了多方面的變革以及各種工作方式的改變,對傳統的行業具有改革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建筑業發展歷史悠久,屬于傳統行業,建筑行業和領域中數字技術的使用,使建筑設計者脫離了眾多繁瑣的步驟和工作,賦予了建筑設計以及施工的新的表現手法。當前建筑業主要通過三維制作軟件,例如3DSMax以及多媒體開發軟件等,利用多媒體開發軟件調整動畫結構,同時增加文字說明、圖片等,具有傳統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三維建筑動畫將建筑設計與動畫很好地結合起來,同時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了實際的建筑效果的表現形式,是當前新型的藝術媒介形式。傳統的建筑表現手法多通過建筑平面、剖面以及立面圖形,使用手繪的方式展現出建筑的整體形態,然而僅僅通過一張平面、剖面、立面圖,客戶難以想象出建筑的最終效果。而三維動畫在表現形式上進行了變革,從建筑的設計到施工都能感受到建筑外部空間、內部空間、平面、剖面以及里面的整體功能聯系,從整體環境上著眼建筑的設計以及施工,并且還可通過虛擬鏡頭對建筑進行任意角度的觀察,最終形成建筑的設計。
設計者的思維可通過動畫方式真實地呈現出來,例如在大型的建筑項目的設計過程中,首先應對建筑的功能平面進行設計,包括建筑剖面、立面等方面的設計,通過三維動畫方式實現建筑的內外部空間、視覺效果,對建筑功能模塊之間關系進行設計和推敲,從而實現建筑的構思。動畫制作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設計者思維的體現,通過動畫這種直觀的方式,便于設計者創作、構思以及修改,也就是建立了現代化的建筑設計方式。
三維動畫技術較為直觀地反映出了建筑的整體空間效果及比例,展現了建筑的內部空間以及外部環境,明確了建筑的功能設計之間的聯系,為建筑設計師的設計提供了條件。建立了靈活、方便、快捷的建筑設計以及展示的平臺。
在房屋建筑的銷售環節中,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通過制作大型建筑沙盤模型,建設的成本較高,并且也將占據較大的空間。與此不同的是,建筑動畫能對真實的建筑環境進行模擬,從動畫中體會建筑的空間特征以及外部環境,推動用戶更快速地做出購買決定。同時,建筑動畫也是一種廣告的形式,可直接通過電視以及網絡進行宣傳。
建立建筑模型,一般通過AutoCAD軟件,首先分成不同的圖層進行建筑平面文件的繪制,而后將結果導入到3DS MAX軟件中,通過擠壓、放樣、運算以及網絡細分等流程建立建筑的三維模型,最后整合成為完整的整體場景。在模型制作的過程中還應對燈光進行布置,燈光的布置過程中應盡量使亮度均勻,同時去掉陰影,去掉動態的光線跟蹤反射等元素,弱化環境因素對建筑所造成的影響,從而使建筑整體呈現明亮、清晰且整體突出的效果。
在建筑模型建設完成后,就可進行模型動畫的制作,通過在不同的關鍵幀使用變形、位移等多種工具實現了爬模三維模型。單個建筑模型動畫制作應動作規范,與實際的施工狀況相符合,多個模型動畫之間應保證位置準確,并按照先后順序進行排列。而在攝像機動畫制作之前,首先要了解攝像機所表現的重點,事先設計好攝像機的路線、鏡頭的拉伸以及攝像機的移動速度等,充分表達出動畫的主題。攝像機動畫制作時,不能產生抖動、中斷鏡頭的現象,實現自然的過渡。
輸出動畫實際上是對攝像機所拍攝的視圖進行渲染的操作。建筑的最終效果圖是建筑成果的展示方式,與虛擬現實技術相比,渲染技術能實現更為精細的顯示,同時能對建筑的最終結果進行再現,具有更強的真實感。在渲染前應對建設好的模型進行環境的完善以及布置,調整以及設置相關參數,從而達到理想的渲染效果。
3.3.1 光源
根據不同的場景以及建筑所展示的角度,選擇不同角度的光源,同時對光源的位置也進行調整,最終實現光源的設置。
3.3.2 材質
對建筑的材質進行選擇,通過設置坐標的計算方法,對建筑環境光源、高光、透明度、折射等多方面的參數進行設置,賦予建筑材質紋理,在過程中所設置的材質也可通過修改工具進行后期的修改和調整。
3.3.3 視點和相機
三維動畫在設計和渲染過程中,為了達到較好的展示效果,便于設計者的修改以及相關人員的觀察,在動畫的制作和渲染的過程中,可設置動畫的觀察角度,通過綜合考慮,在最為合適的地點設置視點,突出需要渲染的建筑主體及對象,通過關注環境場景的整體效果和展示,為最終的動畫效果奠定構圖的基礎。
3.3.4 配景
在建筑的渲染圖生成后,一般需要加入一定的配景,例如人、車以及標志牌等因素,從而達到更為真實理想的表達效果。實際三維動畫軟件中的配景圖片可按照實際的尺寸或者等比例縮放,插入到渲染圖中,最終達到仿真的效果。
[1]李芾,張行彪.三維動畫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建筑動畫[J].華中建筑,2007(8):53-54.
[2]孟妍,徐人平.論建筑動畫的理論研究現狀[J].科技資訊,2009(31):68.
[3]李永泉,韓文泉,黃志洲.數字城市三維建模方法比較分析[J].現代測繪,2010(2):33-35.
[4]欒悉道,應龍,謝毓湘,等.三維建模技術研究進展[J].計算機科學,2008(2):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