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 亮,馮 杰
(1.長春師范學院科研處,吉林長春 130032;2.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吉林長春 130022)
高校實驗室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主要陣地。高校實驗室管理與建設水平體現著一所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是衡量其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實驗室管理與建設在高等學校科研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強高校實驗室管理與建設是高校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創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必然要求。
高校實驗室是教師和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平臺。絕大多數的現代科技成果都是在實驗室的科學實驗中誕生的,其中很多成果又都是在著名的高校實驗室中取得的。世界著名高校保持世界領先水平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非常重視實驗室建設。當今國際上著名的高校都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正是這些先進的實驗室為世界科技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使得某些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開拓性進展。
我國的一些重點大學建設了一批國家級重點專業實驗室,對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這些高水平大學已經成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高技術領域原始創新的源頭,在解決國民經濟重大科技問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1]。可見高校實驗室的管理與建設對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獲得更多科研成果,高校就應該充分發揮實驗室的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
省屬地方高等院校的實驗室管理與建設,應該立足于區域經濟建設,結合生產實際,根據實際需求,解決生產難題,開展應用性較強的科技項目立項與研究工作,特別是開展與企業橫向聯合協作的項目,用科技進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實驗室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21世紀的科技競爭日益激烈,而決定勝負的關鍵是人才。高校實驗室對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搖籃,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器。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科技創新成果都來源于實驗室的科學實驗,高端的實驗設施、先進的科研手段是科技創新的保障。高校是科技創新人才的匯聚地,具有實驗設施良好、學術氛圍濃厚、各學科容易交叉融合的資源,這就使高等學校具備了產生新知識、新思想的優越條件,是科技知識生產和傳播的重要基地[2]。
在高校的教學、科研資源體系建設中,對實驗室管理與建設的人、財、物投入量很大,可以說,學校主要的裝備設施、教學與科研資源都集中在實驗室,在學校固定資產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尤其是一些高、精、尖儀器設備,對教學、科研、技術研發等構成了強有力的支撐。地方高校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以科研促教學,開展科學研究,爭取國家和省級科研立項,成長為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創新人才。
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實驗室開放的機會,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研究,或自立課題進行研究,初步培養科研方法、科學思維、科學精神,了解設備性能和使用方法,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感受濃厚的學術氛圍,樹立良好的學風。
實踐表明,實驗室建設與發展在學校的科技創新活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推動學校科研水平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提高學校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條件和手段。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校實驗室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堂,為了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人才,高校必須加強實驗室管理與建設,形成良好的長效運行機制。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求實的工作作風、執著的探索精神,使學生把基礎理論知識與科學實踐相結合,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發揮潛在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中樹立以科研帶動實驗教學、以實驗促科研的思想,使學生開闊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啟發新思路,將科學研究中的思想、方法融入實驗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科研方法、科學態度、查閱文獻、了解學科前沿動態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實驗室不僅是教師的科研場所,也是學生培養實踐能力的課堂,所以要有計劃地向學生開放實驗室。把實驗室作為第二課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開展設計性實驗項目。可以讓部分學生提前進行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實驗工作,在論文選題上要結合生產實際,選擇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科研課題,訓練學生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獨立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成為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用型、創新型人才。
實驗室的管理與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有全局意識和戰略眼光,圍繞學校發展目標,從實際出發,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設多功能、多層次、高水平、高效益、開放式的實驗室管理與建設體系。搞好實驗室管理與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要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業務嫻熟、技能精湛、樂于奉獻的高素質實驗室師資隊伍,才能使高等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得到長足的發展,才能適應當前高等教育的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要求。努力把實驗室建設成為管理規范、設備先進、專業突出、特色鮮明的教學與科研實踐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有效地推動高等教育事業不斷向前更好、更快地發展[3]。
高校實驗室管理與建設是辦學條件的重中之重,管理要上水平,建設要上檔次,這樣才能提高辦學層次,辦出高水平的教育。這就必須加大實驗經費投入,加強實驗室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實驗技術人員技能和素質的培養,完善規章制度的建設,實行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總之,實驗室是大學整體實力的具體體現,是高校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實驗室管理與建設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為此,應加強實驗室管理與建設,充分發揮好實驗室的科學研究的平臺作用,培養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人才,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助推學校科研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1]羅聯社,王友明,李鑫,等.淺析高等學校實驗室管理機構的地位與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8):18-20,48.
[2]左鐵鏞.充分發揮實驗室的作用,建設一流大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7(12):4-6,67,97.
[3]劉英楠,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幾點思考[J].今日科苑,2009(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