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倩
(長春師范學院圖書館,吉林長春 130032)
信息素養(yǎng)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主要綜合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幾方面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識是信息素養(yǎng)的靈魂,是信息在人腦中的反應,是人們對信息的敏感程度。因此,在信息社會,信息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成功與否;信息知識主要是指在信息范疇里的信息理論、技術以及應用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將這些信息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可以使運用信息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yǎng)的核心部分,簡單地講就是運用信息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信息過程中的查找、獲取、加工、分析、利用以及評價等方面的能力;所謂信息道德,是信息素養(yǎng)的準則,是指在信息活動中所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以此來規(guī)范自己的信息行為。
然而,在現(xiàn)實中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狀況不容樂觀,首先,從全國來看,規(guī)范化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尚未建立,進行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高校比例低,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在進行教育的高校中其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實施等都不規(guī)范。其次,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偏低,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關注程度低,對信息的渴望不高;二是大學生普遍上網,目的是聊天和打娛樂游戲等,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利用網絡搜索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技巧和意識不強;三是面對網絡信息,信息分析能力和道德意識弱,對自己的行為不能較好的規(guī)范和約束,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尊重個人隱私、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識。
在信息化浪潮洶涌澎湃的今天,對大學生進行規(guī)范化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已刻不容緩。信息素養(yǎng)教育構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現(xiàn)的途徑之一就是信息檢索課。信息檢索課最初稱為文獻檢索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做為一門方法課,該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在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時,利用計算機網絡準確獲取文獻信息資源,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整理,遵循信息的法律法規(guī)將其運用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以不斷取得學習的方法。
早在1984年,國家教育部就下發(fā)《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84]教高—字004號文件)文件,文獻檢索課成為高校圖書館承擔的一門信息素質教育的方法課。到了20世紀90年代,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環(huán)境也不斷更新,“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內容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因此,“信息檢索課”取代了“文獻檢索課”,其教學內容已從手工檢索為重點逐漸向計算機檢索進行過渡,以大學生的信息需求為目的,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終止。
目前,高校信息檢索課所收到的成效還是微乎其微,大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仍然較低。其主要存在的問題有:高校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自檢索課開設以來,各高校相關部門對此重視程度嚴重不足,體現(xiàn)在沒有統(tǒng)一的部門來管理,沒有統(tǒng)一固定的教材,教學組織保障體系不完善。其次,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與實際相脫節(jié)。傳統(tǒng)的信息檢索課主要是以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相結合的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授課,由于授課場所、授課方式等各種條件所限,導致信息檢索課理論性強,缺少實踐機會,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相脫節(jié),直接影響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另外,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老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介紹各種檢索工具,包括手工檢索工具和計算機檢索工具。由于信息檢索課是一門方法課,實踐性強,對于這種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檢索課已不適宜,學生得不到實踐機會,達不到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目的。
基于此,要想真正提高高校學生的信息素質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應向其它專業(yè)課一樣,對信息檢索課進行定位,這樣檢索課將會有統(tǒng)一標準與目標,更符合客觀要求,使其充滿生機和活力,向著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我們要明確信息檢索課的教學目標,這是使信息檢索能夠得到良性發(fā)展的前提,也是給信息檢索課定位的一個首先而必須要回答的問題。信息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具有綜合素質的信息性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素質教育也很自然地在高校進行全面推廣,因此,我們把信息檢索課的教學目標鎖定在培養(yǎng)具有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上。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檢索的理論知識,掌握信息檢索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在信息的海洋里,能夠從容地找到所需要的知識信息,并且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后,合理地運用到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關于信息檢索的教學內容,是針對于其教學目標所定的。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大板塊:一是信息及信息檢索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意識的基礎,也是學生在接觸信息檢索之前所必須要了解及掌握的知識,學生可能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完成;二是手工檢索部分。其中包括手工檢索的理論及手工檢索工具的介紹。這主要是針對目前紙制版的檢索工具而言的,這部分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有選擇性地簡要介紹;三是計算機檢索部分。主要包括光盤檢索系統(tǒng)、聯(lián)機檢索系統(tǒng)、搜索引擎以及網絡數(shù)據庫等相關檢索工具的理論與實際應用。這一部分已經成為檢索課的重中之重,教師應該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式給學生進行重點介紹;四是應用部分,即論文寫作部分。主要是將前面所學的信息知識及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由于信息檢索課是主要以計算機檢索為重點的課程,因此其教學方法主要以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為主,以網絡課堂為輔;以學生實踐為主,以教師講授為輔;以教師的啟發(fā)式、討論式等的靈活授課方式為主,以學生的應試教育為輔。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使學生輕松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又能將其靈活應用到實際的學習中,真正達到了開設這門課的目的。
關于信息檢索的教材定位,筆者認為,要想使檢索課能夠順利地開展下去,并能達到應有的成效,其教材要有針對性,各專業(yè)要使用自己的檢索教材。專業(yè)不同,檢索工具也應不盡相同。因此檢索教材也應該具有專業(yè)性,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將檢索課與其專業(yè)相結合,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由于信息檢索課適用于高等院校的每一個專業(yè)的每一位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每一位學生都要義不容辭地接受信息素養(yǎng)教育,并且將檢索課與其專業(yè)相結合,使其成為其專業(yè)的一部分。筆者認為,信息檢索課的課程類型應從原來的選修課改為必修課,這也會大大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視程度。
通過以上對信息檢索課定位,筆者關于信息檢索課又有了新的認識,在此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于信息檢索課提出幾點看法,希望對教學改革能起到借鑒作用。
所謂自主學習法就是指學生以解決某個問題為目的而自覺學習的過程。信息檢索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利用自己在檢索課上所掌握的信息檢索的基礎知識和信息檢索技術,針對于某個專業(yè)問題,通過各種檢索工具,能夠獨立查找資料,以獲取相關信息,對所獲信息進行分析、加工、整理,從而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可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于信息檢索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促進作用。
信息檢索課的教學要有針對性,面臨不同的群體,授課的內容應該有所不同,比如,對于新入學的大一新生,檢索課的授課內容要針對于圖書館的基礎應用的相關問題來展開的,這主要通過新生入學教育來完成的。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檢索課的授課內容主要是通識性的檢索知識,主要包括信息及作息檢索的理論知識以及通用型的手工檢索及計算機檢索工具,這樣會使學生對作息意識和作息技術方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對于大四學生及研究生,檢索課的授課主要針對專業(yè)性檢索工具、檢索方法以及信息應用方面來展開,從而使學生對本專業(yè)的學習會有更進一步的幫助和認識,對信息的應用及信息道德方面得到提高,從而加強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
信息檢索課的教學要有針對性,面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教師在授課時無論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在教學組織上都應該具有專業(yè)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給信息檢索課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目的性更強,意義更大,信息檢索課才真正發(fā)揮了其應有的作用。不過,這無疑對授課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從事檢索課的老師要不斷地學習,使其在教學中具有針對性、專業(yè)性。
信息檢索課是一門實踐很強的方法課,這就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實訓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功能性要更強,檢索工具要多樣化。如要建立手工檢索及計算機檢索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的實訓基地,使授課與實踐場所能夠合二為一,則會更充分地提高教學效果,以達到教學目的。
信息檢索課是一門實踐課,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模式已經不適應信息檢索課的教學要求,因此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考試制度,其重點應放在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上,以上機為主。例如,可以給學生制定不同的檢索課題,讓學生能夠利用所提供的不同的檢索工具,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地點來完成。或者是給學生制定與專業(yè)相關的研究課題,利用不同的檢索工具來查找,將查找的信息進行組織。筆者認為,這樣的考核方法更具有實際意義。
[1]賈琳琳.關于專科院校開設信息檢索課程的實踐總結與思考[J].科技信息,2008(35).
[2]毛漢玉.淺論文檢課教學窘境與師范生信息素質的提高[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9(23).
[3]劉靜.文獻檢索課教學定位探討[J].圖書館論壇,2004(5).
[4]孟凡靜.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與文獻檢索課的定位[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5]譚慧華.高校文獻檢索課與信息素質教育[J].廣西高教研究,2002(2).
[6]黃楠.構建信息檢索教學的自主型學習環(huán)境[J].現(xiàn)代情報,2003(9).
[7]周毅華.新信息環(huán)境下信息檢索課相關問題探討[J].圖書館論壇,2003(5).
[8]溫懷琴.以自主學習法改進信息檢索課教學初探[J].河北科技圖苑,2011(1).
[9]牛曉艷.文獻檢索課與信息素質教育的優(yōu)化策略[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