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堅定推進經濟政治等各方面體制改革
今年,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又取得新成績。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面臨困難明顯增多的情況下,我們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城鎮新增就業持續增加,居民收入明顯增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制度初步實現全覆蓋,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我國的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體制改革,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高國民素質和道德水準,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
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破解能源資源和環境制約的難題
中國正在奮力實現13億人口大國的現代化。發展中碰到的最大的瓶頸制約就是資源環境。人口多、人均資源占有量低,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有限是基本國情。要走出一條現代化的新路來,必須破解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破解發展中的資源環境難題,需要通過加強環境保護,形成一種“倒逼機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對于企業來說,就是要通過節能減排,在創新轉型中實現發展,提升質量和效益。推動實現現代化,破解能源資源和環境制約的難題,需要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念,就是生態文明的理念。需要全社會弘揚生態文明理念,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大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力度,改善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質量。
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切實把符合低保條件群眾納入保障范圍
最低生活保障是黨和政府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而作出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主題,以強化責任為主線,堅持保基本、可持續、重公正、求實效的方針,完善法規政策,嚴格規范管理,切實將所有符合低保條件的群眾納入保障范圍,提高工作透明程度,增強制度執行力度,擴大群眾參與深度,努力構建標準科學、對象準確、待遇公正、進出有序的低保工作格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要牢牢把握應保盡保、公平公正、動態管理、統籌兼顧的基本原則,不斷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科學性和執行力。要運用科學方法,合理確定低保標準,確保把有限的資金真正資助到那些急需幫助的困難群眾身上。要緊緊抓住完善對象認定條件、健全審核審批機制、保障群眾參與監督、強化監管查處機制、加強制度有效銜接等關鍵環節,抓緊研究制定低保家庭大額財產的標準和條件,明確核算和評估的具體辦法,建立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進一步規范低保申請、審核、審批等工作環節,建立低保投訴舉報核查制度,切實推進管理服務的規范化、精細化,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好的最低生活保障服務。
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外匯儲備不會無休止增長
中國外匯儲備不會無休止地增長,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已過頂峰,今后將不斷降低到合理水平。之后外匯占款增速與經濟增速將很好匹配,逐步消化過去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擴張,從而消除因外匯占款而可能導致的長期通脹壓力。
溫再興(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副司長):
中小商貿企業融資擔保政策實施效果顯著
中小商貿企業融資性擔保政策實施三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補助資金9.4億元,支持全國500多家擔保機構為3萬多家中小商貿企業提供了融資擔保,獲得融資2500多億元。該政策實施以來效果顯著,打破了中小商貿企業融資瓶頸,助力擔保機構開展相關業務,社會效益疊加效果突出。
馬栓友 (財政部綜合司經濟預測處處長):
非稅收入增長快不是堤內損失堤外補
近年來清理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性收費和征稅基金,非稅收入的快速增長不是由于財政收入堤內損失堤外補造成的,造成今年非稅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于去年的基數較低,二是因為國有資產性收入和國有資源性收入增長較快。以前國家把這塊收入留給企業,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現在國家加強了管理,這塊收入增長較快。
朱宏任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七措施促汽車業由大轉強
要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由大轉強,需提高創新能力,優化行業布局,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要著力從七個方面推進:一要提高創新能力,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二要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提高研發和應用水平;三要優化行業布局,加快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四要建立完善的零部件配套體系,提升協作配套水平;五要推進品牌戰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六要引導外資在華企業進入技術創新主戰場,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七要走出去,努力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四萬億計劃利大于弊 目前仍需投資為主
“四萬億”利大于弊。最大的益處在于保住了就業,弊端則是不應以貨幣政策為主,而應以財政政策為主。后來出現了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但并不能完全歸咎于“四萬億”計劃,這與我國的信貸管理體制有著內在關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消費在當期是需求,但是,消費完了就沒有了,所以,不可持續。而投資當期是需求,到了下一期,轉為生產力,可以創造收入支持新的需求,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中國已是中等收入國家,但距離高收入國家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高鐵建設可能有些超前,但從長期來講,這是符合超越凱恩斯主義的瓶頸項目。農村的基礎設施普遍嚴重不足,城市的基礎設施也需完善,地鐵多修一些不是問題。
秦曉(博源基金會理事長):
以改革應對新時期的調整
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終結,“新時期”到來了,要應對“新時期”所面臨的挑戰,唯有進行體制改革,才能激發新的增長動力,當下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環境領域存在諸多弊端和矛盾,也只有通過全面改革才能有效地解決或改善這些長期積累、日益尖銳化的問題。改革風險可控,成本也可承受。不過,如果不改革,目前的社會矛盾會惡化,會導致經濟危機或社會危機。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而財政、稅收、價格應該成為中國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一旦在財稅價方面進行改革,就會有一系列的反應,產生杠桿作用,帶動深層次改革。
宋國青(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分配制度或被動調整
過去幾年,GDP增長帶來的收益并沒增加居民收入,更多流到國企中去,但大幅增長的國企利潤并沒有進行再分配,導致GDP高增長并沒有對普通行業和競爭性行業帶來實際好處,在高增長高通脹的年份表現得更為突出。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額的下降,還有金融資產的增長,消費者對于通脹的感受比過去更強烈,房價問題和收入差距擴大等情況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反應。盡快出臺國民收入分配政策,未來需要盡早提上日程的事情是收提國企利潤、控制壟斷行業及政府公務員真實收入水平、改革稅收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