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萍
“個性化英語學習”與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
顧秋萍
本文首先闡明 “個性化英語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進而立足該理念,反觀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學生、教師、教務管理三個方面,剖析問題存在的成因,最終提出構建與 “個性化英語學習”理念相吻合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設想。
個性化英語學習;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模式
目前,外語教學研究的一個新的重大課題是如何實現教師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有區別的指導和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筆者據此提出倡導“個性化英語學習”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個性化英語學習”的實質是在英語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目的是使教育能夠尊重個體,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其核心是“主動”,只有“主動”才能表明“個性”,有了“個性”才能使學習切合個人需求,變得更加有效。但是“主動”需要有正確的方向,采取正確的方法,并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都是“個性化英語學習”研究的內容。
從歷史淵源來看,早在1852年,英國紅衣主教、教育家紐曼就在其所著的《大學的理想》[1]中提出,大學的職能就是提供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練習環境。讓年輕人憑借自身具有的敏銳、坦蕩、同情心、觀察力在共同的學習、生活、自由的交談和辯論中,得到受益一生的思維訓練,這才是大學所要完成的任務。
從現實意義來看,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民之前,最后一個接受集中培養的陣地,是學生步入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成人期之前,最后一個預備期,大學教育模式必須滿足這一特定的現實的要求。總體來說,大學之前的教育是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能力加以引導,大學教育則是加以實踐的階段,只有這樣,學生畢業后才能較快、較平穩地過渡為職業人、社會人。
從深遠影響來看,中國教育的現狀是高考制度長期存在,這使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化英語學習”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的限制,始終難以擺脫“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套路。如果大學階段仍然跳不出這種思維,我們將很難培養出大量具有終身學習意識、獨立自主能力、樂學善學的畢業生,這對整個民族的振興極其不利。英語的學習對邏輯推理論證方面的理性引導需求較少,重在個體的感悟。如果教學中尚不施行“個性化英語學習”,大學教育的任務的完成必然大打折扣。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包括許多現行的英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該細化的過分細化,該細化的沒有細化。
不該細化的過分細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英語專業學生的課型劃分過細,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內容設定過細。英語學習的五大技能聽、說、讀、寫、譯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大學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仍然按這五大技能分類,細分為各種不同的課型,以致學生的課程表排得滿滿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幾乎被擠占一空。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則不論其專業背景如何,一律使用千人一面的指定的教科書,跟著教學大綱的指揮棒團團轉,在學習內容上很少自主的空間。
另一方面是對于師生的管理有些地方過于細致。教師的授課由非常細致的所謂教學常規束縛著,教師很難發揮自己的自主空間。早在19世紀末,德國的洪堡(Von Humboldt)和阿爾托夫(Althoff)等人對紐曼的大學理想進行革新,發展了大學的研究功能,使大學成為“研究的中心”,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自由地從事于“創造性的學問”,令“學術自由”、“教學自由”、“學習自由”成為世界大學的基本價值和基本準則,從此之后,“學術自由”、“教學自由”、“學習自由”等世界大學的基本價值和基本原則從未真正動搖[2]。
應該細化的沒有細化具體也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缺少與“個性化英語學習”理念相配套的細化的課程體系和配套資料。由于傳統課型劃分根深蒂固地存在,這一缺陷在所難免。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對信息化時代教育的根本做過鞭辟入里的分析,他認為:“傳播知識在現在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如何思考。在當代,知識和信息可以在網上或者其他方便的途徑中獲取,但大學以直接的人與人——知識分子、大學生——之間的交往,形成具有活力的文化交流,這不僅是互聯網不能取代的,而且它還會成為互聯網所依賴的文化中心。”[3]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成效的主要因素莫過于學習者個體差異的內在因素,如年齡、智力、語言能力、學習風格、個性特點、學習動機、學習觀念、學習策略以及對待目的語的態度等。[4]其中學習動機、學習觀念、學習策略以及對待目的語的態度是可以控制和重新塑造的學習特質,研究這些可變因素才是真正關注個體學習者和他們的變化[5],然而目前,學生在教育中可能接觸到的這方面的系統學習資料也很少。其次,缺少與“個性化英語學習”理念相配套的服務。
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個性因素趨于聰慧性、獨立性、自律性,有恒性和穩定性,具體到“個性化英語學習”涉及的學習觀念、動機、風格等方面則表現為:大學生普遍認同自我管理的觀念,大學生最強烈的英語學習動機傾向是獲取信息等工具傾向,其次是大學生內在意愿和成就感傾向、個人發展傾向、內在興趣傾向和英語文化偏好傾向,較弱的動機傾向是為父母和老師學習以及融入異國文化等,內在學習動機越強,越善于使用策略;語言學習觀念更開闊、更積極,學習觀念中的策略觀念、自我效能和歸因觀念與學習策略中的管理策略、情感策略、認知策略、形式策略和交際策略存在部分顯著正相關。大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學習風格傾向主要是:視覺型、實踐型、獨立型、分析型和反思型。獨立型、分析型和系統型風格傾向的學生英語成績比群體型依賴型傾向的學生好。學習風格中視覺型、聽覺型、實踐型、群體型、個體型、整體型、分析型、系統型、審視型、左半腦型風格傾向均與學習策略中的管理策略、情感策略、認知策略和交際策略存在顯著正相關。[6]
上文所述大學生的語言學習各方面的特質表明,較為理想的英語學習模式是:帶著更開闊的語言學習觀念,根據個人學習語言的動機,獨立思考,分析、挑選與個人需求相適應的系統的語言學習素材,自我管理學習活動,調動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在實踐中學習和反思。
新型大學英語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學生、管理者三方共同的努力。
從教師層來看,要在深入研究“個性化英語學習”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課程設置方案、組織好配合“個性化英語學習”的各項教學活動,并做好學習成果的評鑒工作。
筆者的設想是:在學生入學之初,集中開設“學習者自我診斷技術課”,課程內容可包括: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卡特爾16PF)測評、學習風格測評與指導、學習動機測評與指導、學習策略測評與指導等,這些內容與提高“個性化學習”效率密切相關的,為后面的教改開展鋪平道路。通過本階段的學習和訓練,希望每個學生能明確在學習習慣、學習風格、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各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切實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效能。
這之后需要開設一門配套的英語課程,即英語實踐課。該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的課堂,學生做主。課堂時間完全由學生使用,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英語學習的內容,自行消化吸收,獨立設計表現其學習成果的方式,可以是演講、翻譯、短劇表演、某一知識的英文宣介等。課型主要是兩種,一種是閱讀、討論、交流課,學生在這些課上自由閱讀自己選擇的英文,需要時師生、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和討論,閱讀和討論的內容與形式不做過多限制,需要遵守的底線是健康向上,并且使用英文;另一種是學習成果展示課,學生把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成果向大家展示,教師組織安排好演示時間、順序,維持好課堂秩序,引導學生做高水平的聽眾。
從學生層面看,要打破以往的思維定勢,要知道訓練是傳授某種技藝,教育則是要給人提供某種精神品質。大學主要是為年輕人建立一個精神的故鄉,使他們在瞬息萬變的世界里闖蕩時,有一種內在的資源;要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如有困難應當通過多種途徑尋求解決方案,老師只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而不是全部來源。
從管理層面看,隨著教育“消費”觀念的興起,“教育是一種服務”的觀念在國際上早已流行。教育逐漸被看作一種“服務”,學生則是學校教育的最主要“服務對象”,學校的各項工作就構成了一種服務,最終由教師將一種優質的教育服務提供給學生,把“教育的對象”變成“服務的對象”,這是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從經濟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以學習教育為中心(Learning Education centered,LEC)”的教學改革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個性化”、“自主式”和“超文本化”的現代教育理念已經成為當今英語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7],因此,“個性化英語學習”理念指導下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勢在必行,西安交通大學的馬曉梅課題組[8]已做了一定的相關研究,本文也就此做了一些探討,希望能引起廣大同仁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John H.Cardinal Newman.The Idea ofa University(1852),N.Y.∶Imagesbooks,1959
[2]克拉克·科爾·大學的功用.陳學飛等譯.[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3]夏磊.讓青春不再沉重.[J].都市.翻閱日歷2008,6
[4]Ellis,R.1994.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
[5]William,M.&R.Burden.1997.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Oxford∶CUP.
[6]鄭南寧,2006,西安交通大學“以‘學習教育過程為中心(LEC)’的教學理論與實踐”課題論證書(系教育部2006“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立項課題)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8]馬曉梅課題組.“個性化英語學習診斷與指導系統”實證研究與系統構架概要[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3).
責任編輯:郭一鶴
G642
B
1671-6531(2012)04-0088-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改課題 “漢譯英精品課程建設”07KC0051資助;江蘇省社科基金院閱Z0704資助
顧秋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英語系講師(江蘇南京 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