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歡
(嘉應學院文學院,廣東梅州 514015)
《灰姑娘》與《葉限》文化差異之比較
張巧歡
(嘉應學院文學院,廣東梅州 514015)
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民間故事之一。1812年出版的《格林童話》收錄了這個故事,并起名為《灰姑娘》。灰姑娘型故事最早的文本出現在七百多年前我國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的《葉限》一文中。兩個文本雖然故事情節相似,但是女主人公的態度、男主人公的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正是兩個相似的故事文本中隱藏的文化差異。
《灰姑娘》;《葉限》;文化差異
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上流傳甚廣。1812年德國格林兄弟出版的《格林童話》收錄了這個故事,并起名叫做《灰姑娘》。而我國古代文獻中有關此類型故事的最早記載是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支諾皋》所載的《葉限》一文中。該類型故事具有相似的情節元素,但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不同地區、不同國別的故事敘述者為該原型賦予了不一樣的色彩。從比較文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敘事文本中所蘊含的文化差異很值得我們研究探討。本文主要探討格林兄弟的《灰姑娘》和段成式的《葉限》這兩個相似的敘事文本中所包含的中西文化價值觀以及文化人格的差異。
這個圓滿的結局是灰姑娘積極主動的態度和付出所換來的回報。盡管灰姑娘面對后母和姐妹的嘲笑與虐待一直忍耐順從,但是當她看到兩個姐姐精心打扮準備去參加盛大宴會時,她也為此心動。在受到后母的刁難時,她向天空呼喚白鴿和小鳥幫她解決難題。被后母拒絕后,她又主動求助于榛樹,讓其為她抖落華美的衣服和鞋子參加舞會,并吸引了王子的目光。當王子憑鞋尋找愛人時,灰姑娘早已經把自己梳洗干凈,換上華麗的衣服,主動穿上金鞋,讓王子把她認出,從此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灰姑娘這種主動的態度正符合了西方人的性格特點。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文明。古希臘三面環海,島嶼星羅密布,沒有中國那樣廣闊的內陸平原,這就決定了古希臘人必然以海上貿易為其主要的生產方式。在對待自然的態度上,西方人主張天人相分,把自然放在與人對立的位置上,自然是人征服的對象。自古希臘以來,西方人就重視人與自然的斗爭,不斷地從大自然中獲取更多的財富。這種對自然的征服欲充分激發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西方人喜歡冒險刺激,勇于征服自然,敢于開創新的領土和市場,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灰姑娘自父親娶了新妻之后,便受到后母與后母帶來的異母姐妹的刁難和虐待,干最重最臟的活,睡在滿是灰燼的骯臟廚房,生存環境可謂極為惡劣。灰姑娘出于善良并沒有一句抱怨,但是并不意味著她沒有改變生活環境的愿望。雖然在童話故事中女性一般扮演的是身處困境、被動等待拯救的弱女子角色,但在灰姑娘身上我們看到了她為改變自己命運所做的種種努力。如果沒有她的小心機和充分的準備,王子不會認識和愛上這個微若灰塵的女孩。
《葉限》中,葉限最后雖被封為“上婦”,但這一結果并非葉限主動爭取而來。葉限參加洞節,并沒有想到會因此認識陀汗王。在集會上葉限羞羞怯怯、如履薄冰,怕被后母和姐妹認出而匆忙逃離,因此遺留一只鞋子。這只鞋子引起國主好奇心,從而令手下大張旗鼓尋覓鞋主。葉限最終被封為“上婦”,也是因為陀汗王用強權搜家掠室,發現葉限而得之,并不是葉限主動試鞋。葉限的這種被動也恰恰體現了中國人的傳統性格。
中國以農立國,有寬廣的陸地平原,土地是中國古人安身立命之所和地位財富的象征。在對自然的認識上,中國人主張天人合一,注重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順應天命和自然。如非得已,中國人一般不會去改造自然;而一旦自然或人事方面有所改變,又會抱有一種隨遇而安的態度。這種對大自然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人的主動性,因此中國人安于現狀,知足常樂,求穩不求變。葉限在生母及父親先后去世之后“為后母所苦”,其凄涼處境與灰姑娘相比有過之而不及,但是我們看不到葉限為改變自己生存環境而做的努力。頂多在魚死后于野外哭泣,以及在仙人指點下找到魚骨,讓魚骨變出“金璣玉食”,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參加洞節或許是葉限所能做的最大的主動和努力。但自洞節上匆匆逃離之后,葉限就是被動地等待被陀汗王找到和封為“上婦”。
王子與灰姑娘的相識是在國王為其挑選妻子而舉辦的盛大舞會上。在舞會中王子對穿著華美舞衣和金鞋的灰姑娘一見鐘情。但是灰姑娘每次跳到天晚就要回家,于是王子從第一次舞會結束后就開始了他的尋找。前兩次都被灰姑娘蒙混過關。第三次舞會后王子使了個小計策,灰姑娘逃走時左腳的金鞋被瀝青黏住。鞋子被王子得到后就成為了他尋找愛人和試驗愛人的工具。最后幾經波折,王子終于找到了心愛的女孩。在整個過程中王子通過個人奮斗找到自己的愛人和愛情,這體現了西方人的個人本位價值觀。
西方文化的一個主要特征是“以個人為社會本位,以自我為中心”。個人本位思想突出個人的獨立意識,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精神個體,是和他人相分離的。這樣的價值觀使得西方人強調個性的解放和張揚,強調維護個人利益,注重獨立自主發揮個人潛能,通過個人奮斗和競爭來發展自我、確立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個人本位思想還表現在對人格的尊重上。所以,王子沒有用手中的權力強搶灰姑娘,而是用個人能力鍥而不舍地尋找心愛的女孩。在尋找灰姑娘的過程中我們見識到的是王子的獨立自主和積極進取,這與前面所談的灰姑娘的主動共同展現了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西方人格特征。
葉限在洞節上并未見到島國國主陀汗王,她逃走時遺留的金鞋子被其他洞人所得。當洞人拿鞋子去陀汗國變賣時,國主得之。因國主感嘆鞋子的精致和輕巧,命所有婦人來穿,但是沒有一個人合適。拷問賣鞋之洞人,洞人也不知鞋主是何人。于是陀汗王把鞋子棄之路旁,讓手下去各家搜捕鞋主。最后陀汗王帶著手下搜到葉限家,發現葉限并讓其試鞋。穿上金鞋和翠衣的葉限色若天人,陀汗王為之心動,遂將其和魚骨一并帶回國,封為上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男主人公鍥而不舍的尋愛之路,反而是“權貴惡霸強搶民女”的再次演繹。陀汗王利用強權得到葉限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家天下”思想的體現。
中國社會“是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制度,以血緣關系結成錯綜復雜的層次網絡。”在國家的最初形成過程中,血緣與政權等緊密結合起來構成世襲的宗法制。歷朝歷代多是一家一姓的皇朝的延續,歷代皇帝把全國的土地和臣民都看作一己的私產,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因此,陀汗王可以大張旗鼓地利用權勢去搜捕金鞋的主人。發現鞋子的主人葉限長得美若天仙,便可以將她帶回自己的國家為妻,而葉限不得反抗。
林語堂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西人格的差異:“中國人的美德是靜的美德,主寬主柔,主知足常樂,主和平敦厚;西洋之美德是動的美德,主爭主奪,主希望樂觀,主進取不懈。”《灰姑娘》和《葉限》中女主人公在改變自己生活處境時的主動與被動,男主人公在尋找愛人時的個人奮斗與強權占有凸顯了西方和中國文化的差異。
[參 考 文 獻]
[1]樂黛云,等.比較文學原理新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序5.
[2][法]A.J.格雷馬斯.結構語義學[M].蔣梓驊,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261.
[3]何云波.中西文化導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
[4]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5]林語堂.林語堂論中西文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43.
[6][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M].何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25.
[7]程俊英,譯注.詩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16.
[8]楊適.中西人論的沖突:文化比較的一種新探求[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24.
I106
A
1008-178X(2012)11-0108-02
2012-07-27
張巧歡(1976-),女,廣東梅州人,嘉應學院文學院講師,碩士,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