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曼
(長春工程學院外語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語用學對大學英語精讀課的啟示
劉 曼
(長春工程學院外語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從語言學的范圍看,語用學(pragmatics)是一個新興的理論,它不與實際的語境脫離。它不僅研究語言的組合結構,還結合語言的社會、人、文化等方面來研究。從語言的使用情景來看,語用學所研究的是在不同的語境中應當怎樣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本文主要分析闡述了語用學對大學英語精讀課的啟示。
語用學;大學英語;精讀課
語用學作為語言學中的全新領域,它的很多理論研究和成果都能夠在英語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掌握的不僅僅是英語的語言詞匯、發音以及結構,還需要自覺地對比英語與我們母語之間的差異,避免母語負遷移的現象發生,這對英語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教師不能只滿足于教授學生分析和理解規范的英語語句,也不能局限于使學生能夠筆頭寫幾句英語或者是口頭講幾句英語,而應當培養學生較高的英語語用能力,以避免發生語用失誤的現象。
長期以來,語言知識的傳授一直是大學理工科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的中心,教師們忽略了語用學知識的傳授,致力于詳細解釋英語學習的語言點,導致理工科的學生不能對語用能力有良好的理解,在英語語句中,語法錯誤更是常見現象。所以,理工科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師要將語用學中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運用到英語教學當中,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而且更大程度上給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拓展了空間。
最新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只有抓好學生在聽、說、讀、寫、譯這五方面的能力,才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才能提升學生使用英語的交際能力。”而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因中外文化的差異會造成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出現一系列的語用失誤,而語用學能夠幫助探討語用的社會因素,站在語用的層面去分析語言,能很好地使語言的結構功能問題得到解釋,有效解決英語教學中的使用原則以及語言結構差異的問題。
語音是一種物質載體,它所表示的是語音所包含的語義信息,其傳遞的手段中最常用的、變化較多的是語調與重度。我們在說話時,語音語調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會形成一種旋律模式,就是語調。語調是一種能夠將句子中的語法意義良好地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也能讓學生理解到作者想要講述的內容以及思想、情感等。例如在《大學英語》精讀中有一句話如果用不同的語調,所讀出的意義就會產生不一樣的變化:“I donot teach because teachingis easyfor me”。我們在連續讀“teach”和“because”兩單詞時,在中間停頓一下,就可以讀成:“我并不教書,因為教書對我來說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當我們不在兩者中間停頓,那可以理解成:“我并不是因為教書很容易才去教書的”。因此可以總結出,不同的語調,傳達給學生的信息可以超過整個句子所表達出來的意思。
在對整個句子的理解當中,語調使用的正確與否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所以,在英語教學實踐當中,我們應當給予語調這一內容跟語義語法同樣的重視程度。語言的學習不能只局限于懂得怎么樣去發音,而是要懂得語言理解和使用這種語言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持之以恒的實踐聯系,最終才能夠掌握好語音語調聯系。
詞匯構筑了語言的基本要素,也成為了語言的基本載體,任何人在聽到別人說的一個詞語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這一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并會直接將該詞與客觀存在的事物相聯系,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一種客觀的意象。但是隨著中西方文化的區別,在人們腦海中形成的聯想和客觀意象自然也不同。因此,如果對詞的選擇不恰當,就會導致語用發生失誤。
例如:“dragon”這一英文單詞,我們用“龍”表示它在漢語中的意思,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它們所表達的意思很貼近,但是深入到文化內涵中,我們不難看出,它們意義卻有背道而馳的感覺。“dragon”在《郎曼當代英語詞典》中:一是表示一種會吐火的怪獸,即漢語中的“龍”;二是兇惡的女人,即“母夜叉”。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在英語的民族文化當中,“dragon”一詞往往不受人們所喜愛;另外,在外國的報刊上,“dragon”是對打人的警察的稱呼。然而,在我們中國的文化當中,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我們的神獸,它象征權利、前途、財富,是一種吉祥的象征。
學習英語詞匯時,我們必須要足夠重視詞語的搭配。詞語的搭配所指的是在橫向層面上詞與詞之間的組合關系。因此,在每種語言當中,任何一個詞都具備一定的搭配范圍及搭配關系,正是因為限制了這種搭配范圍,所以詞的意義及用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英語表達中,可以說“rear children”、“grow flower”,但卻不能說“growchildren”、“rear flower”;再比如可以說“MerryChristmas!”“Happynewyear!”但卻不能說“Merrynewyear!”、“HappyChristmas!”所以,我們不能隨意變換詞匯的搭配關系,而必須要遵守其搭配常規。在詞匯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對這種固有的搭配關系進行舉例、分析,并且用此種方式來促進學生提高自身使用語言的準確性,這樣,不但要求學生在用詞時要合乎語法習慣,而且還要求學生注意介紹文化的內涵,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其文化,同時也要注意各個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文化差異,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得體地用詞,以達到有效交際的目的。
中西方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他們也在使用著不一樣的方式、思維來表達他們的理解,這樣的差異性也就要求了我們的大學教師能夠將學生的大學英語的文化內涵以及語言的非語言行為準確地理解出來,并且能夠掌握其使用功能,最終接觸到英語的實質。在中華的傳統當中,常常會用“您一路辛苦了”之類話語來迎接我們遠方趕來的客人,而當轉變成英語使用國的時候,“You must have had a hard journey.”就成為了迎接之語。從語法的角度上來看這一句話,并沒有任何錯誤的地方。但是由于考慮到特定的場合中,使用這一句話與特有的用語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應當用“Did you enjoyyour trip?”來講述這一句話。在實際的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層次下所產生的不同的行為,找出自己是如何發生錯誤的,從而理性地解決那些差異。
大學英語精讀課教學要求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交際手段,首先是需要在課堂之中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出交際場合、情境等內容,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和賦予其創造性,促進學生將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完成交際任務,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實現交際的目的,真正地讓懂得語言的學生來“主宰”課堂。
筆者認為,大學的英語教學對于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層次,更多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運用語言能力。當然,如果不具有語言能力的基礎,那么語用能力就無從談起,也不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只要廣大的英語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語用教學對大學英語精讀課教學的指導意義,努力探索語用能力的培養和精讀課之間存在的關系。當然,不是教師教學的好、教法的優秀,就能夠教會學生學習英語,懂得語言能力的運用,更多的還是需要學生的自我把握,才能夠不斷地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1]韓曙光.語用理念下的外語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1).
[2]麻艷梅.語用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華章,2010(13).
[3]張丹.語用學理論與英語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0).
[4]胡燕,趙秋霞.語用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10).
[5]王亞非.語用學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考試周刊,2009(3).
The Enlightenment of Pragmatics to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LIUMan
(School ofForeign Languages,Changchun Institute ofTechnology,Changchun 130012,China)
From the approach to linguistics,pragmatics is a newtheory,which does not separate from the real context.Pragmatics not only studies the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s,but also combines society,people with culture.From the using situation of the languages,it studies how to use languages and how to understand the languages in the different context.This article mainlyillustrates the enlightenment ofPragmatics to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pragmatics;college English;intensive reading
G642.421
A
1008-178X(2012) 02-0176-03
2011-12-14
[收稿日期]長春工程學院2011年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38號)。
劉 曼(1976-),女,吉林農安人,長春工程學院外語學院講師,碩士,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