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芳
(中國礦業大學MPA中心,江蘇徐州 221004)
推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
季芳
(中國礦業大學MPA中心,江蘇徐州 221004)
高等學校作為匯聚人才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擔著人才培養、知識貢獻和為社會服務的重要任務的同時,更承擔著引領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發展方向的重任。高校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途徑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任務。高校作為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搖籃,肩負著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任。高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為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高校歷來是社會思潮集聚和交匯的前沿陣地,也是各種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領域滲透的重點。隨著世情、國情、黨情變化,高校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嚴峻挑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但在經濟、科技方面給我國施加巨大的壓力,而且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也在進行滲透。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逐漸多元化,部分青年師生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理想信念淡化。另外,封建迷信思想殘留、黨內腐敗現象滋長、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都使高校面臨著一個復雜多元的國內外環境,使高校引領社會思潮、凝聚廣泛共識的難度越來越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練著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和政治主張,反映全體人民的價值共識和精神追求。高等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高端和龍頭,應該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高校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主動解答師生思想道德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困惑,積極提供對社會發展起重大作用的理論觀點、學術見解和原創性科學思想,努力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創新提供充分的養料。
高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抓好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教師是青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要注重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使他們成為推動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中堅力量;要加強師德建設,大力宣傳師德楷模的先進事跡,引導廣大教師把扎根講臺、潛心育人作為崇高的人生追求,使其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給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組織青年學生廣泛參與各種道德實踐活動,參與社會志愿者活動;注重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加強對青年學生和入黨積極分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保持思想純潔。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任務之一。當代大學生成長于改革開放的年代,絕大多數人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信心,但是,由于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少數大學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問題。要堅持把科學引導青年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加強高校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用我們黨90周年的光輝歷程、新中國成立60多年及改革開放30多年的生動實踐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星火相傳的支撐,是當代中國奮發圖強、不斷創新的力量源泉。要緊緊抓住“七一”、“十一”“五四”“一二九”等重要節日和重大事件的機遇,大力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要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建設優秀校風、教風、學風,倡導拼搏進取、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接受快,這就需要黨組織、思政工作者、教師不斷對大學生進行創新意識教育和創新精神培養,讓大學生結合專業與實踐,使創新思維盡快形成創造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貢獻。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確立了人們行為的價值標準。高校要旗幟鮮明地宣傳和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形成知榮辱、講道德、守法紀、促和諧的文明風尚。要加強師德建設,教育引導廣大教師不斷提升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以優良的學術水平、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道德品行感染和教育學生。要大力加強學風建設,加強學術誠信教育,不斷創新教育方法,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寓于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之中。
高校要切實管好思想文化陣地,加強對課堂教學及講壇論壇、涉外學術交流、學生社團活動的管理,加強校內報刊、廣播電視、學校出版社、社團協會、音像制品以及校園日常文化設置的建設與管理,絕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渠道。要大力實施校園網絡內容建設工程,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嚴防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積極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
高校擔負著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職責和使命,因此要深刻認識當前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切實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的要求,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各個方面,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師生中的認同感,不斷鞏固意識形態領域主陣地,為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1]胡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定位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
[2]郝秀芬.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職工研究動態,2009(Z1).
[3]許寧.政治主要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高校黨建工作研究[C].中國高校黨的建設三十年研究征文獲獎論文.
book=83,ebook=83
G641
A
1008-178X(2012)07-0087-02
2012-03-27
季芳(1970-),女,江蘇徐州人,中國礦業大學MPA中心助理研究員,從事黨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