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潔
(西安外國語大學藝術學院,陜西西安 710128)
新生入學教育存在問題及工作方法
宋潔
(西安外國語大學藝術學院,陜西西安 710128)
大學新生的心理及思維狀況尚不穩定,決定了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新生輔導員應該從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新形勢、新環境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本文從“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和大學生涯規劃的角度,結合新生入學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出見解和看法。
新生入學教育;存在問題;工作方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在文中寫到“入校不苦,初入校則苦。初入校不苦,初入校無人導引斯苦。”這句話反映了新生入校后的引導人也就是新生輔導員、班主任的重要性。新生入學后要盡快適應學校的環境,在大一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于大一新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于輔導員今后的管理和工作也是非常關鍵的。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分析大學新生入學后學習、生活、思想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引入“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提出解決的方法,以期提高目前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效果和成效。
在西方哲學史上,“以人為本”這一觀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古希臘哲學家說“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論斷將古代哲學研究對象轉為人,并確定了西方哲學中的人本主義思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提出“以人為本”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思想家和哲學家管仲。唐太宗李世民也提出“以人為本”的思想,主要目的是為倡導人民修養生息,同時又不誤農事,因此形成良好的國家根基和社會環境,成就“貞觀之治”。在新時期里,“以人為本”依然被賦予新的內涵。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到“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總書記提出的“以人為本”繼承了古代先祖的思想精華,同時又給予了它新的時代精神。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高校應認真研究“以人為本”思想,并把其內涵、精神和各項要求滲透到高等教育的各個環節,尤其是要落實到新生入學教育的過程中去。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教育管理者應該從“以人為本”和“以學生為本”角度出發加強和改進新生入學教育。高校“以學生為本”的最終目的是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在大一新生入校的關鍵階段,輔導員要在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立足實際,尊重新生的主體地位,從新生的發展需要出發,認真組織安排入學教育,增進師生感情,革新工作方法,以此實踐“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也只有貫徹落實了這一教育理念,才能為大學新生創造好的發展環境并滿足其發展需求。
首先,“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還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落實到實踐當中。許多高校教育工作者談到入學教育時總是從經驗和以往的習慣出發,并未考慮到新生的心理期待和個體差異,總是采取“必須做什么”和“應該做什么”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從新生的需求出發,忽略新生的主體地位,缺乏人本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其次,在整個入學教育過程中,新生這一主體的地位不突出,入學教育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第三,入學教育的內容傳統、方式單一,不能真正地吸引學生。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主要以軍訓、校紀校規、專業概況、校園簡介等為主,真正涉及學生今后面臨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等問題的內容很少,而這些正是新生最想了解的。以上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是由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忽視教育理念中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所造成的。
剛進入大學,學生所面臨的第一問題是角色轉換問題,完成角色轉換是大學生心理適應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說,能夠進入大學的學生在中學階段都是佼佼者,人才匯聚一堂,相比之下很多學生的優越感會消失,甚至一部分從農村考來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優秀的城市學生面前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從而心理失衡,在這時就需要輔導員、班主任及時做好工作,教會學生及時調整心態,使他們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以低姿態融入到大學生活中。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有自己的房間,從來不需要考慮與他人同宿的問題,進入大學以后就涉及與舍友生活習慣不協調的問題。各人性格不同,生活閱歷也不同,大家住在一起必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對學生今后大學生活的學習生活會產生不良影響。與此同時,大多數新生進入大學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在另一個環境中,諸如洗衣服,上街買東西,管理使用每月的生活費等生活瑣事,都要經過學習和培養才能適應。
新生輔導員、班主任要實事求是地向學生介紹學校情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個人成長中的內因和外因作用,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安心學習。針對學生存在的專業認識不清和專業興趣不濃的問題,請專業教師加強專業指導,使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學習要求、人才市場的需求以及專業的發展前景,使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
很多大一新生剛進校時認為努力了這么多年,終于考上了大學,應該痛快玩一玩了。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下,很多學生在入校時就失去了奮斗的方向,將很多閑暇時間白白浪費,沒有大學生涯的規劃意識,在將要畢業時才意識到時光珍貴,卻已經無法挽回了。因此,在剛入校的的新生教育大會上,新生輔導員、班主任就要告訴每個學生應該做好自己的大學生涯的規劃,確立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珍惜時間,使他們能在畢業時學有所成,為社會所用。
權威心理學研究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大學新生存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沖突;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了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等不良心理傾向。針對這些情況,輔導員要利用班會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重視學生情商的培養,收集一些案例,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克服人際交往障礙。
大學新生的特點決定了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是紛繁復雜的、特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有了新的發展,學生的思想也有了新情況、新特點。“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作為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應該貫徹落實到大學生入學教育中去,以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使得他們更健康地成長。
[1]張華.“以人為本”與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探析[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7(3).
[2]申永華.“以人為本”—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原則[J].湖北社會科學,2005(3).
book=7,ebook=7
G641
A
1008-178X(2012)07-0111-02
2012-03-27
宋潔(1983-),女,陜西西安人,西安外國語大學藝術學院助教,碩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