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民,朱薇
(吉林動畫學院人文社科教學部,吉林長春 130012)
略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及完善措施
王首民,朱薇
(吉林動畫學院人文社科教學部,吉林長春 130012)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漸成為社會的熱點。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是學生了解就業形勢、獲取就業信息、學習就業知識、提升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分析當前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可行性的改善措施及對策,旨在探討就業指導課程的實用性,使其能切實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就業質量;就業指導課程;能力;現狀;對策
大學畢業生一談到就業就會想到“難”這個字,然而企業也很難招聘到理想的員工,畢業生的素質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調查顯示,大學生比較欠缺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面試技巧等就業能力。有的學生不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盲目就業;有的學生缺少必要的應試技巧和方法,與成功就業失之交臂。因此,如何完善就業指導課程,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服務,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1.自主求職意識不強,忽視就業課程。有的學生依賴心理較強,不能自主去尋找工作,把希望寄托在家庭、學校;或者有的學生在就業時只追求經濟發達的城市、相對穩定的崗位、薪水較高的職位,沒有考慮到自身適宜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社會上存在的“托關系、走后門”的就業競爭不公現象和急功近利等不正確的輿論導向使得學生缺乏就業競爭信心,只關注專業課的學習,忽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對今后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2.教師隊伍非專業化,師資力量匱乏。目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人數相對匱乏,流動性較大。有很多省市并沒有達到教育部所規定的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工作人員與應屆畢業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的要求。有的高校甚至并沒有專門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師,只是輔導員授課,輔導員雖然對學生比較熟悉,知道他們的優劣勢,但比較欠缺教育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知識,并不能給學生提供專業的就業指導服務和開展專業化的就業指導研究。
3.就業課程內容單一,普遍流于形式。當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多采取集中授課的方式,所有學生都是同樣的授課內容,并不能為不同專業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細致、專業、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許多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多從網上搜集一些資料去授課,并沒有專門、系統的就業指導教材。教學內容單一,多是講解就業形勢和擇業技巧的理念層面,忽視對學生潛能的挖掘。重理論、輕實踐,課程教學多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授課,學生聽課,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由于課堂教學的場地限制,實踐教學無法開展,導致課程單調乏味,對學生缺乏吸引力,教學效果較差。
1.轉變就業觀念,增強求職競爭意識。首先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擇業觀。樹立自強、自信的求職心態,克服求職中的盲目攀高、盲目從眾的心理障礙。其次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分析自身的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并根據自身的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分析自己所適宜從事的職業,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強化師資建設,實現隊伍的專業化。高校應保證師資隊伍的專業性和穩定性。就業指導教師不僅要熟悉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還要有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力資源等相關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敬業精神。就業指導教學是服務于學生的教學工作,教師要細心、有耐心、有責任心。細心地觀察學生對于就業的需求,耐心地為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對待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在課后學生需要時也應進行及時的就業指導。
3.加強教學改革,創新就業指導課程。(1)案例教學法。教師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文字案例或視頻案例,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教師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討論,最后教師對案例進行總結。進行案例教學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吸取案例中求職應聘的成功經驗,也可以總結案例中求職失敗的應試教訓。案例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讓枯燥的理論教學生動起來。(2)互動教學法。互動教學可以實現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課堂不再是僅僅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單一的講授,而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互動教學法中,教師可以開展模擬面試,學生是面試者,教師為考官。進行模擬面試時,教師對學生的儀表儀態、著裝、面試禮儀等給予點評,還可以讓其他同學觀摩和點評整個面試過程。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熟悉面試流程,發現自己沒有意識到的錯誤,其他學生在糾錯的同時也在讓自己避免錯誤。互動教學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教學效果。(3)拓展訓練法。拓展訓練目的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教師與學生可以在戶外開展拓展訓練。通過培訓使學生體驗團隊的偉大力量,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團隊成員的責任心與參與意識,樹立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團隊精神和群體合作意識。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拓展培訓可以使學生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增強學生在求職中的抗壓能力。(4)社會實踐法。就業指導課程一般都是在學校、課堂進行的。然而我們可以把上課地點搬到人才市場,組織學生參觀招聘會、用人單位,讓學生去做市場調研,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目標行業并結合自身的優勢選擇合適的職位。學校也可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實習或者對相關專業的技能培訓,彌補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的不足,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5)個性化教學。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應當結合不同專業的專業特點,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行業發展前景,使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也可根據年級進行階段化的就業指導,低年級的課程主要講授職業規劃與職業素質培養;高年級主要側重擇業觀的引導與就業技巧。就業指導教師應根據每年畢業生的實際情況與就業形勢不斷地調整教學內容,做到與時俱進并富有針對性。(6)補充式教學。課程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固定的,但是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應是無限的、不固定的。教師可以通過郵箱、飛信、QQ群等平臺,在課后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就業咨詢和解答。也可根據學生的需要,邀請校內外的資深人士,以及企業的人力資源師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方面的相關講座。
[1]步玨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20).
[2]李樹斌,李博.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J].統計與咨詢學院學報,2009(4).
[3]何娟.《就業指導》教學內容及方法初探[J].商場現代化,2009(6).
[4]耿麗華.如何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就業指導課教學效果探討[J].廣西輕工業,2011(10).
book=39,ebook=39
G640
A
1008-178X(2012)07-0119-02
2012-03-02
吉林動畫學院教學研究立項課題(吉動教研字1108)。
王首民(1962-),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動畫學院人文社科教學部教授,從事高校人文社科教學的功能與價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