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慶1,貢 獻2
(1.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南京 210003;2.第二軍醫大學外語教研室,上海 200433)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升途徑
臧 慶1,貢 獻2
(1.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南京 210003;2.第二軍醫大學外語教研室,上海 200433)
在中國的大多數大學中,英語教學只是講授語法、結構方面的語言知識,這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英語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正確使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本文通過比較中西英語課堂教學之間的差異,得出一些啟示,以提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教育的差異;提升途徑
近年來,我國的英語教育界涌現出了很多有效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與國外大學的先進教學理念相接軌。現代英語教師的職能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是簡單的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多數英語教師曾接受傳統教育,習慣于將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英語教學活動,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權威。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就是對詞匯釋義和語法知識的講解,而忽視英語作為語言的交際功能。在這種環境下,他們缺乏隨時隨地講英語的動機,缺乏在英語語言環境下的口頭表達能力。傳統的教育模式仍然廣泛存在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上,以教師講為主,以書本上的知識或經驗為內容,忽視了現實;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忽視學生的運用;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往往視野狹窄,理論脫離現實,缺乏獨立性和批判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導致學生只會背單詞、句子、語法規則。上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記筆記,忽略語言的基礎性作用,不知不覺中誤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死胡同,為了學語言而學語言,從而導致了“啞巴英語”的現象。
1.教育理念方面的區別。50年來,杜威的學校教育理念影響了北美國家的大學和中學教育。他認為:學校教育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應該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在杜威哲學的影響下,美國和加拿大的學校實施的教育是一種生活技能教育——注重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而我們的學生在這幾個方面有所欠缺。
2.教學方法之間的區別。我國的教育部門已經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過時,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已經在全國展開,學校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但仍有許多學生被動地聽講。在北美國家,學生樂于與教師進行交流,愿意向教師提問,熱心參與課堂討論,課堂教學完全是雙向、互動的。在課堂教學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如:課后讓學生思考一些問題,撰寫報告;在課堂上,參加集會演講,分小組討論,師生之間相互提出問題讓對方解答,利用電視、投影儀等教學設備開展教學活動,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3.教學內容之間的區別。中國高等教育對專業劃分得很細,專業分工很窄,其實這不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在北美國家,除了基礎課程,學生根據興趣可選修不同的課程,因此他們的知識面很寬,視野開闊,發展全面。
因此,從教學上來看,美國和加拿大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更負責任。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很強;善于自主地安排學習,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他們與教師關系融洽,愿意與教師交流和溝通,富于競爭意識,課后喜歡向老師提問。值得一提的是,北美國家的教師課后往往會騰出時間和自己的學生見面,教師和學生有機會進行交流和討論,這大大有助于培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1.我國大學英語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從封閉模式的教學轉向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走出傳統教育的誤區。在大學,課堂的安排、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境的布置都是以教師為中心設計的,完全忽略了學習的主體——學生。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就必須把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將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教師應該更加積極地使用開放的教學手段,并通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課堂發言和辯論等形式,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能激發學生創造性、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創造者和接受者。
2.廢止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采用能啟發學生思維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1)啟發學生思維的最佳方法是課堂討論法。課堂討論(研討會)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給定一個或多個探究性的問題,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圍繞問題表達他們各自的意見;或者讓學生在給定的教學范圍內自由地選擇一個或多個問題,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課堂上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2)浸入式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學英語的氛圍。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非母語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全部或一半時間內,被“浸泡”在英語環境中,教師只用英語面對學生,不但用英語教授英語,而且用英語講授部分學科課程。目前,很多國家均效仿加拿大的法語浸入式教育。例如,芬蘭是個雙語國家,94%人口講芬蘭語,6%人口講瑞典語,十年前,一名芬蘭學者帶領一組研究人員專程來到加拿大研究法語浸入式教育?;貒蟀l展了芬蘭的浸入式教育,現在已有4000名學生正在浸入式教學中學習第二語言。我國很多高校特別是有留學生的高校都在紛紛嘗試浸人式教學模式,采用英語或雙語講授部分大學專業課或基礎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完全置身于英語環境中,這將給高校帶來一場巨大的變革。(3)整合運用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沖破英語教學活動的時空限制。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突破時空限制,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整個英語教學活動。教學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可創造生動、活潑、愉悅、高效的課堂學習氛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促進教學改革向更科學、更先進的方向發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鼓勵他們勇于創新、敢于實踐。
3.英語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要相結合。(1)增開英語選修課是開辟英語第二課堂的有效途徑。英語選修課的內容可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但在英語必修課學習中無法涉及的知識。例如,為非英語專業生開設《英美概況》、《報刊英語》、《英美文學欣賞》等選修課,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2)利用第二課堂時間,安排各種學生感興趣的外語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一個現實的英語交際環境。例如,每周定一個專門進行外語交流的時間,鼓勵學生之間交流時用英語。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管理也會變得得心應手。因此,建立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優點和創造性,對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在學英語中就會有輕松感、快樂感、成功感,從而對自己以后的學習充滿自信,增強課堂學習的興趣及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參 考 文 獻]
[1]劉效東.論教學氣氛的改進[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3).
[2]張會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途徑[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5).
[3]陸云.大學英語教與學現狀的思考[J].廣西高教研究,2002(02).
H319
A
1008-178X(2012)11-0172-02
2012-07-23
南京郵電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00911J93)。
臧 慶(1977-),男,江蘇鎮江人,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從事大學英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