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森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福州 350016)
育人職能視角下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建設探討
李忠森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福州 350016)
高職教師除了做好日常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工作外,還應該做好育人工作。本文從教師的育人職能視角出發,探究如何加強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建設,提高高等職業人才培養質量。
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素質;建設;育人職能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求教師不僅要把成熟的知識和技能系統化地傳授給學生,還必須教會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方法,讓學生可持續發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取知識本身并不難,難的是這個人是否想去獲取。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關鍵問題不是學不會知識技能,而在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種人生價值的缺失,導致學生對生活沒有熱情,對學習沒有興趣,面對人生只有“迷茫”。影響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很多,但教師素質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
大學的第一次課,對于老師來說可能是普通的一節課,但對于大一學生來說,是他們認識大學、認識大學教師的一個最好舞臺。教師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讓學生對自己、對高職教育有信心。
開學第一節課,教師不僅代表個人,更代表高職院校教師的整體形象,必須注意個人的言談、舉止、穿著等細節,以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讓學生記住大學的第一節課。
筆者會在開學的第一節課,留給學生三個問題:“為什么來到大學?”“在大學打算怎么度過?”“離開大學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高職新生只有明確了這三點,才會知道高職生活應該怎么度過才會更有意義。
當學生對高職院校及教師有一定了解后,教師就要導入專業,告訴學生所學專業的概況、專業特色,大學期間要學什么、如何學好專業、畢業之后可以做什么等,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知道將要學習的主要技能,明確專業發展方向。
當學生清楚自己所學專業后,教師就要導入所教課程,包括課程基本情況、在專業培養中的地位、課程學習內容、培養目標、專業技能、學習方法以及考核等,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課程的緒論部分,開始課程教學。第一次課的內容必須準備充分,讓學生了解社會、專業、學科的發展,通過廣博的知識,讓學生看到教師有能力給予他們專業學習的指導。
每名教師選擇這個職業的動機可能不同,但不管怎么樣,只要是教師就必須盡到教書育人的職責。教師如果不盡職盡責,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應該把教書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努力讓自己的事業穩步前進。
自信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原動力,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心什么都做不好。基礎差的學生在高中階段要么學習方法不對,要么學習態度不端正,要么學習目的不明確,如果高職教師還是一味地只講授理論知識,是達不到效果的。要學會尊重理解學生,并相信只要努力,他們的未來可以跟其他同學一樣好。
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遠比教他一點書本知識更重要,特別是高職學生,更需要鼓勵。在課堂中應該充分利用課前或課間時間,給學生講勵志故事。講跟他們年齡、處境相當的青年學子如何自力自強的成長故事。高職學生學好技能,后來成為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例子很多,甚至有的學生畢業后用所學技能創業成功的也不在少數。一定要讓高職學生看到希望,沒有希望的日子是不會斗志的。
教師應通過日常教學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能力,用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去感動學生,讓學生真正愿意去學習。教學是雙向的,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但高職學生底子薄、基礎差,所以高職教師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
高職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生身上,與學生一起,幫助學生成長成才。除了正常的教學外,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輔導,為學生打好基礎,也讓學生看到教師的責任心和對他們的信心。教師認真、敬業,勢必會感動學生,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職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隨著科技的發展,邊緣學科不斷涌現。高職教師除了要掌握學科理論,還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比如,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是一個新興學科,師資、教材嚴重缺乏,而物聯網又被譽為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代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教師必須努力鉆研,學習技能,才能承擔好專業教師的職責。沒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就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也就無法滿足正常教學的需要。當教師的知識技能無法很好地服務于教學時,就不具備教師的責任能力,也就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授知識外,還應該注意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高職院校生源構成復雜,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應該因材實教。結合班導師工作,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地組織課程教學和專業指導,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學生的想法可以為下一次修訂專業培養計劃提供參考性依據。教師在了解學生的情況后,應該協助學生制定短期的人生規劃。讓學生們心中有一個目標,并督促學生去實現理想。
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是學校在激烈的競爭浪潮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保證。高職院校以教學為中心,教學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素質是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課堂教學不能止于知識傳授,做到教與學的有機融合,才能提高高等職業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現代產業發展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參 考 文 獻]
[1]劉海春,王富花,黃萬欣.提高高職教師素質的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1(29).
[2]劉家樞.新時期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特點分[J].遼寧高職學報,2007(1).
[3]陳國華.淺談高職院校師資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
[4]朱慧.高校教師育人積極性現狀與對策研[J].理論觀察,2010(4).
[5]趙先星.教學具有教育性——淺談教書育[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
G715
A
1008-178X(2012)11-0201-02
2012-07-19
李忠森(1982-),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軟件設計師,碩士,從事軟件工程、數據庫系統開發研究。
自我介紹可以讓學生了解教師基本情況,包括教師的知識、能力、企業實踐等,當然還有聯系方式。介紹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高談闊論,而應該以平等的姿態介紹自己,讓學生覺得教師是可信任的,也是可以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