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丹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吉林長春 130032)
地方高校學報的專業化轉型論析
張智丹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吉林長春 130032)
地方高校學報存在著諸多方面的缺陷,實行專業化轉型是其求得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出路。但由于缺乏足夠的外在動力和壓力,其專業化轉型的效果并不明顯。地方高校學報改革的可行路徑是通過改進評價機制、完善管理機制、搭建合作機制、實行退出機制,推動學報進行自主改革,進而穩步實現專業化轉型。
地方高校學報;改制;專業化轉型
地方高校學報與重點大學學報相比,其存在的“全、散、小、弱”問題更為嚴重,要求對其進行改革的呼聲一直以來都很強烈,尤其是希望其能實現專業化轉型。無論從高校學科的發展趨勢來看,還是從整合學術資源的要求來看,學報實現專業化轉型確有必要。在有關學報改革的討論中,實行特色化、專題化辦刊被認為是地方高校學報走向專業化的重要步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地方高校學報特色化、專題化的發展效果良莠不齊,專業化的發展路徑尚未得到深入、充分的討論,專業化轉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期刊仍屬個案。
另外,對于是否應實行地方高校學報的專業化轉型仍存在不同看法,其中反對者的顧慮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實行專業化轉型未必一定會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有觀點認為,專業化轉型后的期刊仍可能按原來的管理模式進行運作,未必能切實提高學術質量而把學術垃圾拒之門外。因而,在考慮地方高校學報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變更辦刊形式,更要重視更新辦刊理念。
其二,專業化轉型后的期刊喪失了學報所承載的重要功能。有觀點認為,學報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使其失去了高校學術窗口的作用。實際上,在現行職稱評定機制下,很多地方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出于評職的需要都會把優秀稿件投往“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造成地方高校學報本應獲得的優秀稿件大量外流。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高校學報的窗口作用已在不斷弱化。隨著學術文獻網絡出版平臺的日益發展和完備,高校可以加強同權威學術網絡出版平臺的合作,通過網絡平臺發布的數據或報告全面、系統地展示本校在各領域、各學科的學術實力和學術地位。
2012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出臺了《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希望破解報刊業的結構性弊端,實現報刊業轉型和升級,增強報刊出版傳播能力。該方案提出,對于高等學校主管主辦的學報編輯部,并入本校新聞出版傳媒企業;對于本校沒有新聞出版傳媒企業但具備建立期刊出版企業條件的學報編輯部,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可轉為期刊出版企業;對于本校沒有新聞出版傳媒企業且不能轉為期刊出版企業的學報編輯部,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以相同或相近的專業和學科為基礎,并入其他新聞出版傳媒企業或專業性期刊出版傳媒集團公司。[1]如果該方案得以全面實施,地方高校學報將不得不轉入企業化運營,實現被動的專業化轉型。
地方高校學報的企業化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規模效應,但是否會達到提高辦刊質量、促進學術發展的目的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和探討。地方高校學報一旦全部轉企,分流的未必是富余人員,更可能是具有相當管理能力和學術能力的人員,他們可能會轉向實力更強的出版單位,更可能轉到所在學校的教學科研崗位或管理崗位任職。企業經營者在學術期刊發行量有限的壓力下,仍可能通過收取高額版面費來保障經費來源,而忽視注重學術出版質量、抵制學術腐敗和學術不端的問題。概言之,在學術評價體制和職稱評定機制未作相應調整的情況下,企業化改制后的學術期刊可能會做大,但未必能做強;可能會做專,但未必能做精。
由于諸多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地方高校學報的發展潛力并未得到切實的開發。轉企應成為地方高校學報發展的一種選擇,但并非唯一選擇。適合轉企的部分理工科學報和社會科學學報在相關配套改革的支持下可以轉企,不適合轉企的部分學報則應通過自主改革、聯合辦刊等模式實現多元化發展。
地方高校學報專業化轉型之所以遲遲不能見效,主要原因在于其專業化發展的動力和壓力都不足。有鑒于此,可以通過改進評價機制、完善管理機制、搭建合作機制、實行退出機制等制度調整,促動地方高校學報為求得發展而進行自主改革,在多元化發展中逐步實現專業化轉型。
改進期刊評價機制對地方高校學報的轉型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在評價標準方面,要改變“以刊論文”的評價機制,逐漸轉換為“以文論文”的機制,為地方高校學報的專業化轉型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評價導向方面,應該重點引導地方高校學報在轉型中服務于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轉型后的期刊應該有明晰的發展定位,其專題策劃既可關注涉及地方社會發展中全局性的重大問題,也可重點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與民族風情等。
完善管理機制是地方高校學報轉型的重要支撐力。期刊管理部門要對地方高校學報的整體情況進行深入調查,針對不同情況做好切實的統籌與規劃工作,照顧到高校學科多元化發展的具體情況,并考慮到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合理安排。隨著改革的進行,期刊的編輯觀念、操作流程、管理方式都會發生轉變。期刊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期刊編輯和經營人員的培訓,注重創新性、復合型編輯人才的培養。
搭建期刊與政府、企業、高校的良好合作機制是期刊良性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地方高校學報在專業化轉型的過程中,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發行量,但其所能獲取的盈利畢竟有限,為此需要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高校的溝通與協作,實現多方共贏的發展局面。期刊在轉型過程中需要得到地方政府、企業的支持。政府相關部門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或財政補貼,企業可以加強與期刊在產學研一體化方面的合作。轉型后的期刊無論是否隸屬于高校,都需要與高校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通過服務學科建設取得高校多方面的支持。地方高校間聯合創辦專業化期刊是一個可行的發展模式,但有必要解決好由誰主導刊物的發展方向和規劃、如何有效整合資源和人力等重要問題。
退出機制對地方高校學報轉型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退出機制可以采取末位淘汰的方法,取消經營不善期刊的刊號。在退出機制的作用下,地方高校學報會積極進行內部管理機制的革新,尤其是在審稿機制方面實現由內部審查為主到同行審議為主的轉變。
通過評價機制的導向力、管理機制的支撐力、合作機制的驅動力、退出機制的約束力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地方高校學報將會逐漸形成優劣分化的局面,陷入惡性循環的學報會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和制度約束的影響下遭到淘汰,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的學報會自主地朝特色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進而穩步實現專業化轉型。
[參 考 文 獻]
[1]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EB/OL].(2012-08-03)[2012-08-06].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508/201208/761738.html.
G237
A
1008-178X(2012)11-0227-02
2012-08-15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16號)。
張智丹(1978-),男,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博士研究生,從事編輯學與中國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