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紅鷹學院 王曉瑩
新形勢下高校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意義和措施
寧波大紅鷹學院 王曉瑩
作為知識創新、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的主陣地,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特殊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氛圍賦予了廉政文化建設更豐富的內容,即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可以同思想道德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大學生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高校和社會的互動機制。這對于整個社會廉政文化建設以及高校未來的發展和定位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思想道德教育
古往今來,廉政文化建設一直是各種社會形態下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元素,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深化改革和創新體制,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形成拒腐防變廉政制度體系,以及權利運行監控機制[1]。而高校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的媒介,在承擔培養立足于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接班人的使命中,自然而然要將廉政文化建設納入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廉潔自律,抵制腐朽思想,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廉政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發展和高校自身建設影響下,在特定的經濟、政治、文化環境中形成的關于廉潔從政的思想、觀念、行為規范和社會評價的總和,是廉潔從政行為在高校師生文化和觀念上的反映,它包含廉政觀念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行為文化三個層面[2]。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要切實從高校干部、高校教師和大學生三個方面抓起。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在高校領導干部中杜絕在基建、后勤、招生、成教等領域的腐敗的現象;在高校教師中,使每個教師能夠在廉潔的氛圍中教書育人,擯棄各種偏見,防止學術造假和文憑買賣;在大學生中,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信心和決心,運用已知理論了解和解釋廉政文化建設現象,指導自己的言行,并抵制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蝕。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高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延伸,通過高校校園這一獨特的人文和生態環境,能有效地推動高校精神內核的塑造,為高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益的補充。
只有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才能保證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學校是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特別是高校為培養即將步入社會、參與到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廉政文化建設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在要求。弘揚廉政文化、培育廉政理念,是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對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只有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才能保證高校正常的運轉和發展。狹義上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針對高校的領導班子。開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加強高校領導干部廉政教育的必然要求[3]。近年來,雖然高等教育事業保持著良好、健康的發展勢頭,但是仍然會有腐敗現象等見于報端。領導干部腐敗貪污,學術造假,師德師風良莠不齊等嚴重影響了人民大眾對于高等教育的信任,這于學校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高等院校只有深入推進廉潔奉公,校務公開,依法治校,才能真正成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為高校的改革發展提供必要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只有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才能為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和師生員工思想道德素質的提供重要保障。廉政文化思想在個人行為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指引作用,它同個人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的形成緊密聯系在一起。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就應該從廉政文化建設抓起,在教學研究中,不為利益驅使,本著對知識的尊重和鉆研的精神,平等對待學生,要身體力行,把“做人”和“育人”協調統一;而高校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在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設的同時,更要堅定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使之與廉政文化建設有機結合,推動健康的價值追求和道德觀念的養成。
加強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入手,針對不同院校的實際情況和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有的放矢制定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從理論上,要堅定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主要依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引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方向。高校的基層黨組織要時刻保持與中央一致,堅定社會主義理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制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并貼近高校和大學生教育的實際,貼近時代特征,努力使廉政文化思想從外在的教育和建設形式內化成高校領導班子、教師和學生的群體意識、價值取向和自覺行為。
從實踐上,高校作為重要的思想教育的陣地,其教書育人的社會責任使其具有獨特的宣傳和實施便利,因此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要緊密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
首先,廉政文化建設同兩課教學相融合。兩課教學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高校要充分發揮兩課的主渠道作用,推動廉政教育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側重于從“知”到“信”的教育[4]。通過廉政文化建設內容和德育工作的相互滲透,使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素質教育緊密結合。除了在教學內容之中滲透廉政文化思想,兩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單獨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設立討論和研究課題,讓廣大學生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的深入探討中,自覺抵制腐敗思想的侵蝕,牢固樹立廉潔的觀念和意識。
其次,廉政文化建設同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校園文化反應了一個學校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的校園氛圍。把廉政文化建設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僅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校園文化的層次,同時也是廉政文化建設在高校層面的具體實施和真實反映。就高校而言,可以通過召開廉政文化知識講座、征文、演講比賽、廉政文化知識競賽等方式加強對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層次上的提高,也可以通過廉政文化建設藝術節、廉政文化漫畫展等藝術形式加強廉政文化的藝術性,起到更為深入人心的教育作用。
最后,廉政文化建設同大學生社會實踐相融合。目前,高校可以利用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多深入社會,了解不同群體,觀察周圍發生的腐敗事件和廉政事跡。比如,三下鄉、社會調研、專題論文等實踐形式,加強大學生對反腐倡廉思想的深刻認識,把對廉政文化建設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善惡、美丑[5]。而作為學生會或者一些校內社團機構,也應該在自身的管理和運行活動中,加強廉潔,確實在大學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服務于廣大同學。
廉政文化建設是貫穿于社會主義建設始終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作為思想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更應該把廉潔奉公、抵制腐敗思想侵蝕作為育人的重要部分。
廣大高校師生更應充分利用學校深入廉政文化建設的契機,再次深入學習廉政文化知識,對廉政文化建設有更清晰的認識,以此共建和諧校園,形成防腐拒變的有利于高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1]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中國共產黨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北京,2007.
[2]楊曉光.廉政文化新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志龍.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1(2).
[4]陳俊.論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和路徑選擇[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
[5]許青云.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0).
王曉瑩(1980—),女,浙江寧波人,碩士,講師,現供職于寧波大紅鷹學院人文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