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剛,鄧毛子,朱 薿,包永芬
(咸寧學院 基礎醫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多媒體技術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
孫劍剛,鄧毛子,朱 薿,包永芬
(咸寧學院 基礎醫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利用多媒體技術充實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條件,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實驗教學手段,將醫學微生物學實驗的教學特點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探討多媒技術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正確有效地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實驗教學是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多媒體技術;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
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與臨床結合緊密且實踐性強的基礎應用性課程,作為其應用操作平臺的醫學微生物學實驗課,其中涉及到繁雜實驗機理及細致的實驗操作技術。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中,多以黑板講授法為主向學生單向地傳輸知識,教學手段過于單一,且組織形式也過于呆板,傳統落后的實驗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因此要求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采用新的教學手段 ,改革教學形式使學生在短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
1.醫學的進步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完成的,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原有的知識急待更新。利用多媒體技術充實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條件,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實驗教學手段,更有利全面的掌握知識,迅速提高綜合素質[1]。
2.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處理和控制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能夠把知識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示給受者,是傳統教學手段難以比擬的。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教學可以明顯提高教師工作效率,省去了教師的板書及重復備課的時間,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實驗教學的課程設計和對學生的引導啟發,因此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實驗教學中,可提升教師工作效率,優化實驗課堂結構,并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其創新能力,迎合了當前實驗教學改革的要求[2]。
3.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在各高校理論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學效果已得到廣大師生肯定,并且已具備了成熟的技術和經驗,為多媒體技術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近幾年來,我們針對臨床醫學、口腔、護理等本科專業的學生,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了醫學微生物學課程的實驗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實驗教學可按照課前準備、課堂實施、實驗考核三個部分進行。
1.課前準備。包括課件制作準備、課堂教學安排等環節。(1)保證實驗課件的質量是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實驗教學的前提條件,在學期初,我們根據實驗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具體的實驗課時數,以實驗單元模塊的形式統一制作適用于不同專業的多套實驗課件。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我們將通過不同的渠道收集的各種實驗教學素材(包括圖片、動畫、視頻等),按統一的要求制作出PPT格式或Flash格式的實驗課件。(2)與多媒體理論教學不同,實驗教學必須在配置有完善的多媒體設備的實驗室內進行教學,具體的實驗內容、時間安排、組織形式可靈活多樣。考慮到學生的視覺效果及上課過程中師生互動性的要求,我們以符合多媒體實驗教學要求的醫學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病原學實驗平臺為依托,以實驗室為單位開展實驗教學,每標準實驗室的學生人數為20人~25人,每實驗室由1名教師負責,使用同一套多媒體課件組織實施實驗教學。
2.課堂實施。根據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大綱的要求,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臨床醫學、口腔、護理等本科專業的學生中組織實施連續性的實驗教學,包括實驗教學備課,講授、示教、演示、討論,總結等各環節,(1)講授:通過多媒體技術直接展示和講解圖像、實驗原理、概念,動態展示各類實驗變化過程及結果。(2)演示及示教:通過計算機和投影儀播放自制或收集的各種教學錄象片;利用多媒體進行模擬操作,利用多媒體虛擬現實技術對所需要的實驗環境進行仿真模擬,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3)利用多媒體對實驗過程中的難點、重點及共性問題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演示、研究和討論。(4)利用多媒體對本次實驗中涉及到的成功及不足之處進行點評、總結,完成實驗報告。
3.實驗考核。根據實驗考試大綱要求完成與之配套的實驗考試課件,利用實驗考試多媒體課件建立實驗考核機制,對實驗考核內容及形式規范化,包括考核內容、考試時間、考試組織形式、評分標準等。通過多媒體實驗考試課件進行實驗考核,監考人員打開考試課件后,課件即可按預先的設置進行自動播放,每張幻燈片分A區和B區,供A卷和B卷的學生分別作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試。教師按統一的考試評分標準進行實驗考核成績的判定。
1.利于解決實驗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多媒體技術可將文本、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各種媒體信息集于一體,能把抽象復雜的概念、實驗原理及細致的操作方法以內容具體、圖像逼真、形象直觀、聲音生動、層次清晰的形式展現出來,通過對學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解決實驗中示教難的問題,提高實驗效率。微生物學實驗中有許多示教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有效地解決平常示教中出現的一些難題:(1)非操作性示教,如高壓蒸汽滅菌器的使用、病毒的分離與培養技術等因客觀條件限制而無法開展實驗室現場教學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收集教學影音資料后編輯制作成實驗教學所需要視頻資料,用相應的播放軟件通過計算機和投影儀播放出來;(2)實際操作示教內容,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各種客觀原因影響到實際的示教效果,例如腸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SS、EMB及雙糖鐵培養基上形成的不同性狀的菌落可因培養時間的延長以及培養溫度、pH值和營養物質等條件的改變使得其菌落的形態、顏色發生變化,導致在不同時間段觀察示教結果的同學看到不一致的結果。另外在一些實際示教操作中,由于觀察距離、角度、光線等原因使學生不能清晰、直觀地觀察教師正確的操作手法,從而會影響到學生實際的實驗操作效果。(3)在微生物學實驗中涉及到形態方面的內容時,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則更能讓學生有直觀、清晰、立體的印象,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為接下來的實際操作奠定了基礎,提高了實驗效率。
3.擴增信息量,節省教學資源和教學時間。近年來,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 ,醫學微生物學的知識大量增加,教學內容越來越多,而教學時間卻得不到延長,相反由于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課時還在縮短,學時數的縮減以及知識量的大增要求我們不僅要對教學內容濃縮、精簡和升華,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改變實驗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用講稿、黑板、粉筆和掛圖等簡單的教具,把知識授給學生,而應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緩解教學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而且多媒體課件可以替代量傳統的掛圖、幻燈,在保證實驗質量的前提下又節約了教學資源和成本[3]。
4.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醫學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在醫學微生物實驗課中增添綜合設計型、創新型實驗內容已成必然,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開拓精神。我們可以在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等特點,以人機對話方式靈活方便地實施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
5.應用于實驗考核,真實反映教學效果。傳統的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標本考試,通常采用顯微鏡下固定標本片,學生分批輪轉考試,造成考前準備工作量大,考試時間慢長,考試過程容易受人為因素干擾等問題,而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從圖片庫中選取形態典型的圖片,屏幕顯示,學生集中統一時間考試,既節省了時間又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并可保證實驗考核成績的客觀公正,從而真實地反映實驗教學效果。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實驗教學中具有其自身的優勢,然而在其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需要我們去充分認識和正確對待這些問題,以求多媒體技術能在實驗教學中表達出最佳效應。
1.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與形式。與理論課內容不同,本課程實驗課件內容應側重于實驗原理、操作方法、結果及分析等方面內容的展示,并由于講解時間的限制,所以課件中不應出現大量篇幅的文字內容,取而代之的應是與實驗內容相關的清晰的圖片、規范的表格、簡潔的線條流程圖及精練的文字,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和難點,并保證條理性及其內在聯系。實驗課件給學生的感覺應是簡潔、直觀、形象、清晰、深刻。
2.多媒體實驗教學的硬件設施要求。組織多媒體實驗教學,除了軟件條件外,還必須具備合格的硬件設施才能正常開展教學。實驗教學中,每間實驗室不但要準備相應的實驗操作器材,而且要專門獨立配置完善的多媒體設備,并由于教學對多媒體設備的高度依賴性,因此多媒體設備管理維護也需要日常化,否則容易影響教學。
3.教師、學生及多媒體之間的關系問題。正確定位好三者的關系問題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員,學生不是普通觀眾,多媒體設備不是放映機器[5],教師在課堂上應作為引導者積極組織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講解、示教、討論,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學生應通過多媒體去積極地捕捉重要信息,以提高實驗操作的正確率,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而多媒體無疑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重要紐帶和橋梁,是為教學服務的輔助工具和手段。
多媒體技術在實驗教學中已體現出諸多便利,并對提高實驗教學效果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但是如何正確有效地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實驗教學,是我們必須面臨的問題。實踐證明,只有做到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的相互融合、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育手段的互補、教師、學生、多媒體操作平臺的有機結合,才能使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1]張大新.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醫學實驗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2(3):43.
[2]張俊磊,韓俊峰,蹇銳.醫學微生物學多媒體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518(7):139.
[3]胡永軒,楊志英,李木蘭.多媒體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熱帶醫學,2007,7(1):130~131.
[4]藍佳明,王永祥,高志云.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對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39 ~40.
[5]張雄鷹,程紅兵,陳云霞.醫學微生物學多元化教學模式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3~4.
G434
A
1006-5342(2012)02-0143-02
2011-11-27
成寧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JY0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