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軍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教育體系創新
嚴 軍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2)
本文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手段和形式全程化;職業生涯教育內容體系全程化;專業化、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隊伍的建設等三個方面,論述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教育體系的創新。
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據中國就業指導網發布數據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畢業人數連年上升,2009年高校畢業生約610萬人,2010年普通高校的畢業生達到630萬,就業形勢趨于緊張。具體表現如下:畢業生總量供大于求;相對生活指數上漲而言,薪資普遍下降;就業重心逐級下移,即海外高層次人才回流,一線城市人才向二三線城市流動,就業層次、區域的逐級下移。
(二)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問題分析
近幾年的就業形勢不理想,究其原因,除各高校的擴招外,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正確認識。其一,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滿意度整體水平不高,對自身缺乏認識,大學期間對職業認識不足,部分學生甚至專業方向與就業意向不一致。其二,目前大多數院校所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內容僅停留在就業應聘方面,并且大部分的工作只是針對當年畢業生,一味強調“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并不是以學生個體持續良好發展為根本,沒有很好地將學生專業與個體進行結合;承擔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是就業指導老師,缺乏一定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實踐指導經驗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知識。其三,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不全、意識不強。
(一)實現大學生人生價值、提高綜合素質的必然
中國學生在小學直至高中階段,是應試教育,目標是考上一所大學、一所好的大學,而上大學是為什么、要做些什么、與今后的人生目標有何關系則是他們未曾考慮的。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及早明確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并制訂計劃,引導學生從入校開始全面客觀地進行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的探索和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根據目標職業的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要求,努力完成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這是高校“以人為本”,以實現學生個體目標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促進就業、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需要
就業率是評價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然而,畢業生能否真正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能否實現滿意就業,則是許多高校不能肯定回答的。往往形成大學生找不到合適工作,用人單位招不到滿意員工社會狀況。通過全程化職業生涯教育,整個學習過程中,開展階段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按照企業的實際用人標準,引導學生培養自身興趣,明確職業方向,降低了企業與學生之間的磨合難度,是實現人才供需平衡所必須的。
(三)完善高校教育體系的必然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以人為本”。大學生不僅要獲得專業知識,更要認識社會、把握企業的用人標準、崗位素質要求和能力要求,正確評估自我、明確職業目標,轉變就業觀念,增強職業適應力和競爭力。這必然要求高校應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教育管理體系中,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建立高效、實用的職業全程化指導運行機制,培養高職院校成教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手段和形式全程化
1.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納入人才培養體系
課堂教育是構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主陣地。全程化教育需要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納入到學校教學系統中,因此將其作為一門課程安排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專業結合職業的特點,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全面開設課堂教育課程,有計劃、系統的導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構建全程化指導縱向體系。
2.專業教學、實踐教學、講座、社團、咨詢輔導中滲透教育
課堂教學僅僅解決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普遍性需求,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個性化的輔導。應鼓勵專業教學中,以實習、實訓、理論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升職業能力。
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平臺,舉辦職業規劃大賽、簡歷設計大賽、創業大賽等,邀請校友、企業家舉辦講座,組織學生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等形式,提高學生們參與職業生涯規劃的興趣與積極性,促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成效。
3.教育手段多樣化
可運用多媒體、網絡等,建立網上交流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在線職業測評、規劃咨詢、案例分析、實時專家在線交流、求職信息等。同時建立學生職業生涯檔案,將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規劃測評結果、咨詢、輔導、職業生涯規劃書等相關的職業生涯記錄系統地歸檔,對學生畢業2年內的工作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可及時修正反饋調查結果。
(二)職業生涯教育內容體系全程化
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教育內容將規劃教育階段性和連續性統一,以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競爭力為目標,按照教育規律,在內容設計上突出全程化特點。大一階段,從專業介紹出發,講解職業生涯理論,樹立職業意識,明確專業方向,了解大學期間所需知識、能力儲備;大二階段是獲取專業知識的重要階段,學會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書,引導學生建立于職業相匹配的個性,了解自我,不斷探索自身職業方向;大三階段做好職業技能提升,明確職業能力,判斷職業傾向,通過課堂、實踐、講座、社團活動等增強職業素質;大四階段,提供面試技巧、簡歷制作、就業信息、就業政策以及下企業實習等全面形成職業素養,確定合理的職業定位。
(三)專業化、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隊伍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作為教學系統一個重要部分,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育團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是就業處的工作職責,應本著廣泛參與、專兼結合的原則組建從學校領導到專業教師的教學團隊。既要通過培訓認證,配備具有人力資源管理、職業指導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機構;同時要重視專業教師作用,邀請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形成了以就業指導中心、院系負責人、專業教師、輔導員和企業兼職教師組成,融課堂教學、就業講座、擇業技能培訓、擇業心理輔導于一體的高素質職業生涯全程教育隊伍。
[1] ShirleyJenner. 大學生求職指南[M]. 秦巖,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 張春琴.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探索[J]. 學術月刊,2010,(6).
G645
A
1008-7427(2012)06-0047-01
2012-03-31
作者系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商貿管理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