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珍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關于加強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思考
劉珍珍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輔導員作為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對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弄清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現狀,提出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有效措施,充分發揮輔導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能動作用。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措施;創新新人才
中央16號文件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下發已有七年,教育部24號令即《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頒發也已五年,各高校為貫徹落實這些文件制訂了大量與之相關的配套文件。幾年來,各地各高校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文件精神,并扎實推進, 使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貫徹執行中,大家深刻體會到:新形勢下,無論從高校把“培養什么人”的國家戰略落實在“怎樣培養人”的學院行為來看,還是從學院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來看,輔導員隊伍建設在推動學院發展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既不亞于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也不遜于各級行政管理者隊伍建設。事實雄辯地證明,輔導員是大學生成長中離他們最近的引路人,是大學生成長中最親密的心靈使者。他們的育人功能及發揮程度,對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最終形成,對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確立和學校文化的傳播及品牌形象的樹立等,都發揮著重大能動作用。
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強、業務能力精、知識結構合理、紀律嚴明、作風良好的輔導員隊伍既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需要,也是高職院校構建和諧校園、推進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因此,勢在必行。
1. 輔導員崗位缺乏吸引力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在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學生綜合素質也在明顯下降。輔導員作為學校學生工作的基層力量、一線工作者,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普遍存在工作量大、工作難度大、工作時間長、 工作成績不易顯現等問題, 加之輔導員工資偏低、地位不高、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等現象,導致輔導員崗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很難保證隊伍的穩定性。
2. 崗位的職業化要求與輔導員地位的不平衡
由于輔導員作為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一特點,客觀地要求輔導員必須兢兢業業、全力以赴工作,其自身必須具有職業化的專業素質,才能勝任這一工作。但同時在各職業院校我們看到,由于輔導員崗位工作責任大,工作強度、難度大,工作時間長,發展前途渺茫,地位低,身兼數職等特點,致使大多數輔導員缺乏對本職崗位的認同感、歸屬感,缺乏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精神。從而使輔導員崗位成為了一個“中轉站”、一個“跳板”,當自身能力提高或遇到更好的機會時便離開輔導員崗位。由于他們的職業理想不在這個崗位,其工作熱情、鉆研精神就可窺見一斑,輔導員的職業化要求與隊伍現狀短時間內很難形成一致。
1. 高職院校領導要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的實踐證明,輔導員隊伍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宏觀指導,又需要各地各高職院校的具體貫徹落實;既需要人們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意義的深刻認識,又需要明確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健康成長中的不可或缺的能動作用;既需要明確輔導員崗位的工作職責及要求,又需要清楚輔導員工作中的實際狀況、 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等。 這些都需要學院領導特別是院長的高度重視,既要重視輔導員師德建設,又要重視加強輔導員隊伍政策、法規建設;既要關心輔導員工作學習,又要關心其生活、心理需求等。要為他們提供發展空間、政策平臺,解決發展方向問題及后顧之憂問題,使其真正將輔導員工作作為人生事業去奮斗。
2. 加強輔導員選聘工作,保證隊伍質量
在對原有輔導員隊伍進行整改的同時,對欲選入者應拓寬選聘渠道,可向社會公開招聘。對前來應聘的諸多應聘者,除對其進行“理論知識綜合測試”外,還可通過場景設計對其思維能力、判斷能力、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考核,通過優中選優確定最終人選。同時對最終確定的入選者要按照其學科背景、能力特長和潛在優勢,依據相關的人力資源理論,為其確定相匹配的崗位。從而保證輔導員隊伍的質量,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也能夠為其所從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其自身發展提供適合的空間和平臺。
3. 制定輔導員工作條例,規范輔導員崗位職責
輔導員工作是一項人生職業,更是一項高尚而平凡的人生事業。作為輔導員自身,只有清晰了解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形成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相吻合的主體價值觀,才能積極、主動、自覺地把這樣一個平凡的事業做得不平凡,把一個個看似簡單的小事做得不簡單。為此,學校要根據輔導員工作職責,結合各校具體工作實際,為其制定出清晰規范的工作條例、崗位職責及一一對應的評估、考核辦法,建立完善激勵輔導員“崗位成才”、“崗位發展”、“崗位奉獻”等長效機制,使每一位輔導員都能清晰地認識這份工作的分量,有效地履行工作職責。
4. 加強輔導員培養培訓工作,為其成長搭建平臺
第一,積極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
一是積極組織參加教育部、教育廳為輔導員舉辦的各項培訓活動,不放過任何一次提高和學習的機會。據統計,每年有上百人次參加這類培訓學習,使輔導員在理論水平和經驗技能上都得以提升。
二是建立校本培訓機制。即各校建立的以學校自己培訓為主的輔導員培訓制度。這種制度,一方面由學校組織培訓團隊對輔導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系列培訓,另一方面還可聘請校外知名人士到學院對輔導員進行專題培訓。二者有機結合,使輔導員理論水平得以提升、視野不斷開闊、工作閱歷越來越豐富。
三是以學年為單位組織、開展輔導員技能大賽、精品活動等,為輔導員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通過學院《學報》專欄開設、設立課題等方式,鼓勵并強化輔導員進行科學研究、探索。
第二,為輔導員業務成長搭建平臺,成立素質教育教研室
根據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相關文件精神,結合輔導員工作實際,湖北科技職業學院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一方面啟動“專職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工作,學院人事處具體制定出評定方案,使輔導員職稱評定正式步入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軌道,現已有一部分輔導員評為輔導員系列講師,這些令人歡欣鼓舞。另一方面為輔導員業務成長搭建平臺,成立素質教育教研室,包括德育教育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業指導教育教研室。根據輔導員所學專業、知識背景、特長并結合個人發展需要,將其劃分到五個素質教育教研室中,并用培養專業教師的要求及標準培養培訓輔導員。這一模式推動了湖北省輔導員隊伍建設之先河,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這一創新舉措使輔導員真正具備了干部和教師的雙重身份,為輔導員的個人成長搭建了廣闊的平臺,充分調動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為輔導員后續發展消除了后顧之憂。
[1]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 中共中央16號文件,2004-08-26.
[2]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 教育部 24號文件,2006-05-20.
G71
A
1008-7427(2012)03-0030-01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