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建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重慶 402167)
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研究
黃 建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重慶 402167)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進行研究。得出了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的確存在的結論。女性學生比男性學生更多地使用情感策略,補償策略和社會交往策略。
非英語專業;學習策略;性別差異
近些年來,隨著學習策略研究的逐步深入,許多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對學習策略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對于中國研究人員和教師而言,學習策略的研究開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目前在中國,有許多關于大學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但其研究的重點多是學習者的年齡,性格,學習環境和動機等,而忽略了性別差異對學習策略的影響。本研究試圖探討了解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
2.1 學習策略的定義及分類
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盡管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已經有了不短的一段時間,但迄今為止還未能對其定義達成一致。
Stern,Weinstein and Mayer,Chamot,Rubin,Oxford,Cohen以及Rod Ellis等研究人員及語言學家都分別給出過不同的定義。綜合上述的各種觀點,本研究認為,學習策略是指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學習者為了進行語言學習而采取的與語言學習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學習方法的總和。
隨著學習策略研究的深入,學習策略的分類如同學習策略的定義一樣,國內外的許多研究人員都有其各自的觀點。Oxford將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又分為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間接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交往策略。O’Malley 和Chamot將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交往∕情感策略三大類。Cohen將學習策略分為語言學習策略和語言使用策略。在國內,文秋芳將學習策略分為管理策略和語言學習策略兩大類。語言學習策略涉及形式操練策略、功能操練策略和依賴母語策略。
本研究結合Oxford及文秋芳對學習策略的分類,將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補償策略、社會交往策略、依賴母語策略及形式操練策略七類。
2.2 性別差異的研究
男女兩性存在著性別角色的差異,而這種性別角色的差異引起了一系列關于語言的問題。Oxford and Nyikos(1989)研究發現學習策略的選擇上女性要高于男性。Vandergrift (1997)研究認為兩性對于學習策略的使用差異不大。在國內,包新中,姚志平和劉電芝等都做過關于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研究。盡管研究結果各不相同。
3.1 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性別差異。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用于調查的問卷以Oxford設計的語言學習策略調查表為基礎結合文秋芳對學習策略的分類,由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補償策略、社會交往策略、依賴母語策略及形式操練策略7個部分組成,共有45個題項。采用1~5級量表,分別代表(l)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有時符合,(4)符合,(5)非常符合。問卷以無記名的方式進行,接受調查者要求填寫性別及四級成績。本問卷經過兩次前測,具有較高的效度(KMO=0.854, Sig.=0.000.)和信度(Cronbach alpha=0.9281)。
3.3 研究對象及數據收集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不同系部非英語專業的2010級學生。本調查于2011年11月份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有效回收182份。在這182人當中男性87名,女性95名,基本上達到了性別上的平衡。

表1 問卷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3.4 數據分析
本研究利用統計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了分析,通過對所收集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出調查對象使用學習策略的平均值和標準差,然后再進行相關性及回歸分析,以此來檢測學習策略的使用與性別差異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

表2 描述性分析
依據描述性研究中使用學習策略的平均數可知,女性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補償策略,社會交往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依賴母語策略,認知策略和形式操練策略。
男性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補償策略,依賴母語策略,元認知策略,社會交往策略,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及形式操練策略。
從表 2中不難看出絕大多數的學習策略在使用頻率上女性學生要高于男性學生,但依賴母語策略的使用頻率上男性要高于女性。

表3 回歸分析
依據表3的回歸分析,經過雙側T檢驗,當P值小于0.05時,具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從總體上,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的確存在。比較而言,在使用情感策略,補償策略和社會交往策略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女性學生比男性學生更多地使用情感策略,補償策略和社會交往策略。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情感和社會交往策略要求人與人之間進行思想的相互交流。大學生在遠離父母親人的求學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女性學生更傾向通過與同學及朋友的交談和求助來解決問題。因此女性學生在情感策略及社會交往策略的使用頻率上要明顯高于男性學生。補償策略有些時候要求學生根據語境進行猜詞,使用同義詞等來進行學習。盡管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補償策略的使用無論對于男性還是女性學生來說都處于第一位,但依然存在性別差異。這也許是因為女性比男性更感性,她們更喜歡用猜詞的方式來進行對語言的學習。
由于本研究在研究對象及研究數量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結果僅僅表明一些策略可能更適合某些學習者。男性學生和女性學生在使用學習策略上有所不同,在使用情感策略,補償策略和社會交往策略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如果教師對此有所知曉的話,他們會更加注意這些個體在使用策略上的差異以便采取相應措施更有效地組織教學。
[1] O’Malley , M & Chamot, A.2001.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Oxford, R.L.1990.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Heinle& Heinle Publisher, 1990.
[3] Oxford, R.L.& Nyikos, M.1989.Variables Affecting Choic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by University Students.Modern Language Journal [J], 3.
[4] Vandergrift, L.1997.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French) listeners: A descriptive study.Foreign Language Annals, [J], 30.
[5] 包新中.初中生英語學習策略運用的性別差異比較研究[J].中小學教學資源交流, 2004,3.
[6] 劉電芝.學習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8] 姚志平.學習者因素與英語成績的性別差異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8.
[9] 楊永林.社會語言學研究:功能?稱謂?性別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Sex Differentiation Research on University Non-English Majors’ Learning Strategies
HUANG Jian
This study employed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data.This paper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by non-English majors.The results of the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on the whol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do exist.Female students are regarded to have significant variation compare to male students in using affective strategy, compensation strategy and social strategy.
non-English majors;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gender difference
G420
A
1008-7427(2012)03-0126-02
201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