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雁
(遵義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大學綜合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實例探析
楊鴻雁
(遵義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綜合英語課堂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任課教師應該結合英語教學的特色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口頭表達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通過綜合英語教學實例試圖探析適合綜合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
綜合英語;教學法;教學模式
越來越多的外語界教育學者認為,英語學習要從語法練習和僵化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學習者應在預設的會話情境中進行操練與交流,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知形成英語語感;并在教師耐心的指導下,通過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方式掌握學習規律。于是乎任務型教學法,交際法教學法脫穎而出,成為廣大英語教師所普遍接受課堂教學載體。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各種教學法的應用都是相輔相成的,不可能孤立地使用某一種教學法。教師應該根據語言教學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扮演好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來達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
交際語言觀認為交際能力的獲得與發展主要靠學生的內在因素。在交際教學課堂中,教師的傳統作用減少了。和以往的教學法相比,交際教學法凸顯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的角色,從以往的課堂演講者,掌控者變成課堂主導,參與者與評估者,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大學綜合英語課程中,為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應提倡教師在教學情境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生的語言運用設定目標要求。教師為達到這個目標,應該緊貼教學內容,設計與學生生活接近的語言場景,從而吸引他們參與語言交際活動。學生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與同學的語言交流合作,學會運用語言,并完成學習任務。在考慮如何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教師應對活動的性質、內容、和方式予以足夠的關注,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應該具有鮮明的目標,而且在實際操作中應切實可行。學生語言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即時對其活動內容進行評價,或讓學生自評或互評。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修正錯誤,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在這一環節中,傳統的語法教學法必不可少,因為交際中語言的錯用和亂用,都可能直接導致交際的失敗。
(一)課堂實例
以鄒為誠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綜合英語教程》第一冊為例。
1.教學對象:遵義師范學院外語系11級翻譯班學生
2.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和口頭表達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3.教學過程中筆者所嘗試的教學模式如下:
1)每堂課開始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學生走上講臺,用英語做3~5分鐘的Presentation(全班學生輪流),班上所有同學在本學期都有機會做一次英語演講。Presentation的內容可以來自報紙,雜志,網絡,電視,電影等。因為學生事前做足了準備,所以在臺上的英語演講幾乎沒有什么問題。演講完畢,筆者會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其他同學評論,這是因為筆者考慮到,如果這個內容正好是某些個同學上課前剛剛讀過,或者在圖書館看過,或者在英特網上研究過的,那么他們便不會安安靜靜的坐著,完全可以站起來參與闡述。這時候,學生們便不是機械性的在重復教師的思想,也沒有人在這個時候跟他們說期待他們能學到什么,他們僅僅是得到了一個機會,一個挑戰的機會、自己獨立思考的機會、和為自己的觀點負責任的機會。這個時候,他們就會覺得,學習的責任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隨之而來的還有形成個性化見解的喜悅和個人的滿足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綜合英語教程》的每個單元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其中第一部分就是Oral-practice,文中通常會設定一個主題,并給出一兩個與主題相關的實際的情景對話。筆者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根據角色的不同,飽含感情地大聲朗讀對話,然后接下來就是讓學生根據對話的場景或相關場景,使用例文中出現過的表達方式,以小組為單位(通常是2~3人為一組),并在規定時間內編寫好對話,然后,通過role-play的形式表演。學生舉一反三,在這個環節學到很多有用的交際用語。
3)每個單元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與text的銜接處,都有一句英語諺語。以第一單元My First Job為例,引言是:“By the time you finish paying for the house in the suburbs,it’s no longer the suburbs.” 因為中西文化差異,學生在一開始并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筆者就先用英文給了學生介紹了引言的文化背景,然后用中文簡要的介紹了美國城鎮化的進程。學生在理解了隱藏在這句話背后的意思后,大呼與中國國情相差甚遠。此時筆者會趁熱打鐵,提出問題:在美國,沒有錢的人住在大城市里,中產階級住在郊區,富人則住在小鎮,為什么在中國卻剛好相反? 讓學生思考引起這種起差異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4)在課文講解前,筆者都會設計幾個相關問題,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將學生引入文章主題。以第八單元Message behind the Smile為例,pre-reading中要求學生解釋下列八種笑容的意思:attractive smile,instinctive smile,artificial smile,pleasurable smile,genuine smile,forced smile,incomprehensible smile,wry smile。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活躍課堂氛圍,筆者計劃了一個小游戲,那就是讓學生們根據要求,把這八種笑容通過面部表情表演出來,然后讓其他同學用英語來猜他(她)展露的笑容是哪一種。猜對了,表演者用英語解釋了這個笑容的意思后,會得到筆者準備的一個小禮物;要是猜錯了,表演者就得繼續示范下一個微笑,直至猜對解釋完畢才能結束他(她)的表演。通過表演,不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眾,都能從中得到一定啟示:他(我)微笑背后隱藏著什么呢?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5)筆者在講解課文時所用時間并不多,主要是提出文章中的重要單詞短語和重難點句子。重要的詞語,筆者會先讓學生用英語解釋并給出例句,然后再根據學生的解釋和造句做出相應的評價;至于重難點句子,筆者會首先讓學生分析句子成分,通過提問的方式,一步步將句子剖析,使學生不論從意思上還是成分上,都徹底搞清楚這個難點。語法教學的優勢和特點在這個時候充分體現了出來,學生通過語法知識的學習,學會正確使用語言,從而達到交際成功。課文講解結束后,筆者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或是續說課文(形式多樣,可以一個人,也可以兩人或多人合作,甚至還可以使用“接龍”的方式,大家共同參與)。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復述能夠用心思考課文的內容與用詞,而不僅僅是囫圇吞棗地在老師的引導下把課文瀏覽一遍。
6)關于課后練習題,筆者會在課文講授完畢后布置下去,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然后在緊接著的那堂課上,會采用one by one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這樣有利于教師檢查學生是否完成作業,并了解他們完成的質量,從而進行下一步的調整和補充。
(二)學生在語言活動中易出現的錯誤及整改
課堂評價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學生提供學習方面的信息反饋,借以觀察和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課堂評價具有特定性,所針對的是具體的某個學生,適用于一個學生的評價方式,對另一個學生未必有效,所以課堂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把握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同樣有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筆者在進行了一個學期的綜合英語教學中,統計了一下發現,學生最容易犯的語法錯誤主要有:混淆主語(如:有同學會用We are not open to students來表達“這個職位我們不招學生”這個意思,而正確表達應該是:This position is not open to students.),人稱與動詞搭配不當(如:the students is…the flowers is,表達中常常出現主語復數,而謂語用單數的情況)、動詞短語中介詞的錯誤搭配、區分不清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形容詞副詞混用,介詞后所跟成分錯誤(如翻譯“除了廚房小,這個公寓還不錯”。很多同學會譯成:The apartment is good except for the kitchen is small.但正確譯法應是:The apartment is good except the kitchen is small.或:The apartment is good except for the small kitchen.)等等。為了有效的杜絕這些錯誤,筆者要求學生每人備一個筆記本,記錄下自己口語表達或書面練習時出現的錯誤,并將正確的形式改于其后。
讀音中的幾個常見錯誤。例一,在輔音[d] [t]后多發一個元音[?],如:and讀音應為[?nd],thousand為['θauz?nd],at為[?t],what為 [hwɑt] ,但是有同學會發成[?nd?],['θauz?nd?],[?t?],[hwɑt?];例二,輔音[l]放在詞尾的時候,有同學不能把這個音發出來,如:little這個單詞發音應為['litl],而同學會發成['lit?]這個音;例三, 輔音[θ]誤發為[s],[e] 誤發為[z],如:enthusiasm [?n'θjuz?,?z?m]發為 [?n' s juz?,?z?m],these[ei:z]發成[z i:z]等。這些發音錯誤大多是學生自學習英語開始就已經形成的,非一朝一夕可以改正。因此,筆者在給學生指出哪些單詞發音錯誤后,還建議他們用音像設備將自己朗讀的文章錄制下來,一字一句的去找這些發音錯誤的單詞,把它們記在筆記本里,旁邊注上音標,每天根據音標將這些單詞朗讀數遍。如自己覺得有進步,就朗讀相同的文章并進行錄制,放給發音標準的同學聽,由他們做出評價。如再出錯就再記再錄,直到糾音成功為止。

綜合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組成部分及各部分關系圖
經過一個學期由筆者設計的綜合英語模式進行教學,外語系11級翻譯班的同學在運用英語表達思想觀點、與人英語交流和課堂參與的積極程度上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有的同學在剛進校時幾乎不敢開口說話,但是現在,只要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至少有兩三個同學會同時站起來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全班幾乎每個同學都主動在課堂上參與過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好幾個同學,如王莉,茍立偉、李光銀,他們剛進校時的口語不論是語音還是語調都成很大問題,但是現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特別是茍力偉同學,筆者在他剛進校時經常對其進行單詞糾音,到了本學期末,他參加并擔任男主角的話劇入選了遵義師院外語系舉辦的第三屆話劇比賽,并得到評委老師的肯定。筆者在綜合英語課堂上始終貫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結合交際教學法與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的同時,也采用了傳統的語法教學法。筆者認為,作為21世紀的外語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新世紀所需要的外語專門人才。
[1] Nunan.D.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M].TESOL Quarterly, 1991.
[2] WilliS.T.A.Framework for Task based Learning [M].Harlow,Essex, Longman, 1996.
[3] 謝洪,劉海亮.對“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交互活動的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01).
[4] 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
[5] 鄒申.英語語言測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G642
A
1008-7427(2012)03-0136-02
2012-02-07
作者系遵義師范學院外語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