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逵
(陽新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陽新 435200)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電工電子》教學中的應用
李相逵
(陽新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陽新 435200)
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生產一線的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但由于諸多因素,職業中學的學生綜合素質不高,學習基礎普遍較差。這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在專業課教學中,應采用恰當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
行動導向;激發興趣;教學法
所謂“行動導向”,是指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核心是關鍵能力的開發,促進學生的腦、心、手全方位被調動起來。真正從素質教育入手,讓學生愉快地在“做中學”,“學中做”輕松的完成學習任務。重視“合作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學生的自我管理式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采用各種有效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方能達到最佳效果。作為一個電子專業教師,設法讓學生對電子職業產生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
1.以實例激起興趣,上好緒言課
講《電子線路》時,利用緒言課帶領學生連接幾個趣味電路,例如:音樂門鈴、搶答器電路、聲光控報警器等。這些電路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電路,但是學生并沒有安裝過。講電子技術的應用時,突出電子技術在家庭電器及工農業生產的具體應用,使我們的教學貼近生活。通過講解,許多同學不僅克服了對復雜的電路的畏懼心理,而且產生了好奇心。
2.將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相聯系,以保持興趣
學生往往對簡單重復的操作不感興趣。在教學中先進行課題分解,針對具體課題,列舉家用電器中經常出現的電路故障現象,并說明故障原因和維修要點,這樣把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興趣就比較濃厚。譬如在進行焊接的基本功能教學訓練時,許多同學認為焊來焊去,學不到什么東西,甚至還因此燙傷了手,感到非常厭煩。我們及時抓住這一苗頭,因勢利導,列舉家用電器的一些虛焊故障現象,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開討論,分析產生故障的真正原因。最后,歸納出造成上述故障的原因是:由于焊接點不牢靠而引起接觸不良、時通時斷。通過這些事例的分析,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解決家用電器故障的實際問題。學生看到自己維修好的家用電器正常運行,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學習電子專業的勁頭就更足了。
3.以小制作、競賽激活興趣
學生好勝心強,渴望成功,利用這一特點,組織小組之間,班級之間的制作競賽。在競賽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成功的喜悅有時溢于學生的言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要做和做好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1.“行動導向”教學過程分成四個階段
①課前準備:教師于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多媒體課件的準備,教學任務書的準備,學生組內分工的設計,教學設備的準備,學生完成任務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準備,儀器儀表的準備等。
②下達任務:教師以簡潔的語言陳述這節課的任務,并下發任務書,任務書包括:主題、時間、注意事項等。
③完成任務:這個階段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主體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學生的具體學情,化分學習小組,組內分工協作,完成作“任務”,形成“作品”。
④展示學生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討論,找出規律特點,并對學生作品作出積極的評價。
在傳統專業課的教學中,一般都是將實驗、實習安排在講授新課后進行,作為對課本有關內容的驗證、實習。這樣不但浪費了時間,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不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為此,我打破常規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
2.教學案例:探究二極管的伏安特性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課前,我把電子班42名學員分成6組,每一組自己選出組長,每組按“任務書”要求一,先閱讀研究二極管伏安特性的電路圖,然后,各組分別討論實驗電路及完成實驗所需的設備、儀表、元件等。再讓各組代表上臺展示討論結果,形成共識。按“任務書”要求二,各組分別拼接電路,按步驟完成任務,記錄數據,做出特性曲線圖;展示各組作品,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并根據作品組織學生討論二極管的特性,再由學生得出結論;二極管的特性就是……
在這節課上,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由傳統的主導、教學的組織領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組織者,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成為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情緒高漲。整個課堂上,組織緊密團結,集體榮譽感強烈體現;每個人積極思考,各種思維方式得以展現。這堂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了他們的主動思維,知識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自然的掌握。
①“行動導向”教學,讓學生即學即用,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行動導向”教學,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讓學生樂于去操作、掌握。當學生完成了某一任務后,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一種喜悅感,一種沖擊力,這種力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興趣。
②“任務”貫穿始終,讓學生在討論任務、分析任務、操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順利建構起知識結構。
③因材施教,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1.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
我把電子專業第一、二兩年的實習課目標劃分為二個階段:一年級第一學期的目標為電子小制作,內容是各種單元電路如:基本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線路的焊接安裝及檢修。一年級第二學期的行動導向是安裝收音機。二年級第一學期的行動導向是黑白電視機的組裝。二年級第二學期綜合提高,內容是生產適應性實習,彩色電視機的維修練習。在教學中,我們根據所確定的四個行動導向把握好每一個環節。從教案的準備,實物準備,示范指導,巡視指導,到結束指導等環節,都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2.教師要分層次地給學生下達行動導向
教師下達給學生的行動導向過于容易,學生會認為沒有挑戰性,從而失去興趣;教師下達給學生的行動導向如太難,學生又會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因而教師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配不同層次的行動導向,讓不同學情的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
1.訓練測試能力
指導學生萬用電表的使用。如測試照明交流220V 相電壓及動力380V線電壓與黑白電視機燈絲+12V電壓等,會按不同測量要求,學會萬用電表功能檔、量程的正確選擇。指導用萬用電表測試晶體二極管的正、反向電阻值及性能判別,懂得測量原理,操作步驟正確。學習用萬用表快速判別晶體三極管的引腳及性能好壞。學會用萬用電表測試電視機顯像管燈絲引腳 ,測出電阻,并掌握顯像管電子槍內各極引腳的排列規律。學會用萬用電表測定電阻器阻值,測定電感線圈阻值與喇叭好壞等等。掌握用萬用表判別電容器漏電、失效、斷極、容量大小等技能。訓練用萬用電表測試集成塊引腳阻值。通過一系列的測試訓練,使學生獲得大量感性知識,認識現代高科技產品都是由一個個不同的電子零件精裝而成的。
2.培訓操作技能
在課堂中,向學生傳授焊接技術,要求學生掌握電烙鐵的焊接要領,熟練去氧、上錫、焊接等操作的正確方法,注意操作安全。例如利用故障錄音機,讓學生動手能打開機后蓋,找到左、右聲道音量電位器,通過指導,引導學生動手用花絮蘸上酒精清洗電位器碳膜層,排除錄音機音量關不小的故障。會分析故障原因,是由于碳膜電位器使用時間久,碳粉脫落,導致電位器短路音量關不小,用酒精清洗后,碳粉洗刷掉,電位器功能正常。
3.強化技能訓練
指導學生實習安裝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在訓練中,鞏固原理,強化技能。強調人人動手,掌握家用電器元器件的安裝與接線基本技術。黑白電視機有伴音而無圖像無光柵一例,要求學生能打開電視機后蓋,發現行輸出變壓器高壓嘴引線初端打火,漏電嚴重,引起無光、無圖。要求學生利用焊接技術,拆下行輸出變壓器,知道漏電原因后,安裝新購的行輸出變壓器,并在顯像管錐壁上會正確安接高壓嘴。通過拆、裝,使學生認識行輸出變壓器的構造及在電路中的重要作用:供給高壓與中壓。另外若+12V電壓丟失,行輸出不工作,電視機無圖無光;若加速極電壓丟失,同樣電視機無圖無光。學會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彩色電視機面板操作功能一切正常,但使用遙控器時,各功能鍵功能全無。在學生知道遙控反射技術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打開遙控發射器的后蓋,引導學生分析:遙控發射器功能全無,是因為振蕩電路停止工作,不能產生38kHz時鐘脈沖信號,可能是455kHz晶振失效,指導拆卸并安裝性能好的455kHz晶振,然后操作遙控發射器,一切功能恢復正常。
4.培養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學會測試及識別電子零件與音樂集成塊的基礎上,引導制作“電子音樂門鈴”.學生在識、測、焊、連等一系列動作中,教師幫助學生制作作品成功。要求制作“交通燈光模擬器”,指導學生掌握變壓器降壓原理、橋式全波整流濾波電路原理、雙色發光二極管發光原理等,啟發學生創作“簡易智力搶答器”。在創作前,設計、構思、制圖、購材;創作時,布局、安裝、辨路、熟悉線路原理;創作后,調試及運用。整個過程中學生既動手,又動腦,發揮集體智慧,創作出經濟實用的電子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對學生作品評比獎勵,優秀作品展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興趣,創作作品的意識不斷增強。
[1] 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中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導論[Z].中德師資培訓教材.
[2] 雷正光.“雙元制”職教模式及其實驗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3] 蘇詠梅,王振宇.電工電子專業課實施行動導向教學的實踐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5).
[4] 龍熙.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電工實驗課程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9,(7).
[5] 史平,秦旭芳,張研.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行動導向教學法[J].遼寧教育研究2008,(5).
[6] 施建國.淺談“行動導向型”教學法在電工專業課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5).
The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al Course
LI Xiang-qui
The training target of secondary professional schools is to train oper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who have practice and creative abilities.Due to various factors, secondary professional school students are weak in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knowledge foundation, which poses a new subject for class teaching.In professional course, we should adopt suit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ies and creative abilities oriented to the demands of future work.
action-oriented; stimulate interest; teaching method
G71
A
1008-7427(2012)02-0039-02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