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彩,衛才勝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所承擔的特殊責任研究
趙高彩,衛才勝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由于不同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擔的特殊責任不同,從新中國成立至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經過了幾次大的調整。特別是新時期,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承擔著更加艱巨的特殊責任。
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責任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重視以科學理論武裝來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青年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除了學習專業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進步,政治上也要有所進步,這就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由于毛澤東同志的重視,新中國成立之初,依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要求,全國各大高校逐步開設了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濟學、辨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三門公共必修課程。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道德教育?!迸c此同時,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多次下發文件,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先后增設了共產主義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礎等課程。江澤民同志也多次強調,當代大學生“在加強業務學習的同時,還要重視和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為此,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還作出了制定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98方案”的重要決策。
當前,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度重視,直接領導并寄予厚望。2004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力爭在幾年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狀況有明顯改善的要求;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也就是16號文件,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意義重大而深遠。2005年1月,他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研究部署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即5號文件,這在黨的歷史上也是沒有的,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9月,他和政治局常委還親自審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四門課程的教材編寫提綱。2006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關于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提出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里,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這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實施新課程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第一階段(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時期)。新中國成立之初,依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各高等學校就開設了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濟學、辨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公共必修課程。1953年后,改“新民主主義論”為“中國革命史”并增開“馬列主義基礎”課程。這一時期,就國內和國際的環境來看,極其復雜。國內,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政權亟待鞏固,社會主義改造即將展開,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國民黨殘余勢力、土匪和封建會道門等反動勢力仍然大肆從事破壞活動。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封鎖和破壞的同時,并對社會主義朝鮮悍然發動了侵略戰爭,為了保家衛國和維護國際和平,中國人民志愿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面對當時的國內和國際形勢,結合當時學生思想的實際情況,這一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責任是,肅清學生當中存在的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批判反對土改的思想,擁護社會主義改造,為自覺地積極地參加祖國建設做好思想準備;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革命的人生觀,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第二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1957年,取消了原來四門課,只開一門社會主義教育課。1961年,恢復了《馬列主義基礎》課。1964年,明確規定除形勢任務課外,設置了《中共黨史》、《哲學》、《政治經濟學》三門公共政治理論課。同時提出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青年,反對修正主義,同資產階級爭奪青年一代”。“文化大革命”期間,停課八年。1972年復課后,高校政治理論課被“四人幫”利用來作為篡黨奪權服務的工具,以致名存實亡。粉粹“四人幫”以后,雖然恢復了“文化大革命”前的四門課程,但林彪、“四人幫”所造成的那種“政治課里沒有真理,沒有科學”的惡劣印象還沒有清除,因此對政治理論課的看法上還存在問題。這一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逐步偏離了正常的軌道,雖然它在某些時候和某些方面對學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總的來說負面影響是主要的,對學生思想造成的危害極大。
第三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十六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步入正軌并逐步走向繁榮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高校公共政治理論課在原有《中共黨史》、《政治經濟學》、《哲學》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等課程的基礎上,于 1982年增設了《共產主義思想品德》、1986年增設了《法律基礎》和1998年增設了《鄧小平理論概論》等課程。同年,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作出了制定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98方案”的重要決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開設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等課程。2001年,江澤民“七一”講話以后,依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的指示精神,《鄧小平理論概論》課修訂成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這一時期的歷史任務極為繁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承擔著撥亂反正、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重大任務。
1.使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的獨立意識明顯增強,看待現實問題較為理智和務實,具有強烈的平等意識、競爭意識、效益意識以及關注現實、積極開拓進取的精神等等,這些變化體現了時代發展的要求,代表了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念的主流。另一方面,由于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以及市場經濟本身帶來的負面效應,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也在當代大學生中滋生蔓延,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導致一些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上認識模糊不清而發生偏差,有的甚至步入誤區。正因如此,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講授,使學生們系統地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培養他們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和集體主義的價值觀等,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
2.提高學生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
我國革命和建設總的經驗歸結為一點,什么時候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情況很好地結合起來,我們就會勝利;反之,則會失敗。目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進程還在繼續之中,它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然而,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以及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些學生認識不清。甚至部分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中國資本主義化。如果任這種思想蔓延下去,對學生是非常有害的。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這門課的講授,我們要幫助大學生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與時俱進性,不斷消除他們頭腦中的錯誤認識,從而堅定樹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3.培養學生們具有社會主義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
當今社會,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和不良風氣的侵蝕,有些學生的功利思想強烈,法制觀念淡漠,信用出現危機,人生坐標出現偏差,從而導致思想認識模糊,社會責任感減退,前進方向迷失。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講授,圍繞胡錦濤總書記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真正使學生們能夠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不斷增強學生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4.增強學生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為青年學生要以史為鑒,擔負起時代所賦予的責任。正因如此,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無論今后從事何種工作,學習《中國近代現史綱要》這門課很有必要??梢哉f,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無數人民群眾和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通過這門課的講授,幫助學生們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從而增強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履行歷史賦予他們的神圣使命。
[1]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組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6)[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鄭永廷,朱孔軍.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反思與時代課題[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5.
[3] 逄錦聚,李毅. 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探索[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3.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at Undertakes Special Responsibilities
ZHAO Gao-cai,WEI Cai-sheng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u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for the different special responsibilities in different period, from new China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djusted largely through several times. In new period, the face of a complex domestic and abroad situation, the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reformed sharply and it undertakes the more difficult special responsibil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under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pecial responsibilities
G641
A
1008-7427(2012)02-0005-02
2011-12-11
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11A013。
作者趙高彩系武漢體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部教授;衛才勝系武漢體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部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