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科
(1.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論省屬高校的科學定位與特色發展
1、2張德科
(1.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日趨大眾化、多樣化,以及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入,高校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省屬高校要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場中獲得長足發展,贏得有利的競爭地位和發展空間,就必須科學定位和思考獲取競爭優勢,確立和實施特色發展戰略,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省屬高校;定位;特色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等學校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高等學校的類型與層次日益豐富。與此同時,受高等教育資源分配方式、政策、觀念等影響,高等學校特別是省屬高校中出現了目標趨同、貪大求全、盲目攀升等問題,這一切不僅對高等教育的秩序形成了一定的沖擊,也制約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多樣性發展。因此,為了保證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認真研究好省屬高校的科學定位問題。
(一)省屬高校的概念
省屬高校,也叫地方所屬高等學校,主要是指隸屬于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大多數靠地方財政供養,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的普通高等院校。省屬高校占了我國高校總數的絕大多數,是我國高等學校的主體,承擔著為區域培養人才以及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各類院校。按照學校的規格,地方高校可大體分為:(1)省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2)地方重點院校;(3)地方普通院校;(4)地方新興院校;(5)地方高等專科學校。本文主要指那些有較高的學科水平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省屬本科院校。
(二)科學定位的內涵與外延
科學定位就是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高校的發展思想,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在充分整合社會和學校自身資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現代科學發展趨勢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行業對人才需求等因素,合理確定學校在整個高教系統中的位置,制定長遠發展規劃,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空間和辦學方向,以區別于其它高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管理水平、社會聲譽與地位的最直觀的反映。
高校應以市場價值為前提,在廣泛的社會調查和對人才市場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科學地分析社會環境,根據高校自身的歷史與現實條件,將高校自身塑造的自我期望形象和公眾認可的評價形象高度統一。具體的說,高校科學定位可以有:優勢定位,如可以名人辦校、行業特色辦校、名城辦校、文化辦校、質量辦校等;也可以求異定位,在自身條件外,創造條件為自己進行形象定位,如政策辦校、品牌辦校。以此來實現品牌效應,將自己的優勢凸顯出來,強化自己的可識別性,為建立高校品牌奠定基礎。
(三)省屬高校科學定位的必要性
著名高等教育學者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認為:“大學不是風向標,不能流行什么就迎合什么。大學應不斷滿足社會的需要,而不是它的欲望。”大學要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條件,找準自己的位置,認準自己的方向,明確自己的職責。給大學定位是為了制定科學、有效、可行的發展規劃,更好地實現大學的職能。因此,科學定位、各安其位對解決當前困擾大學發展的問題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省屬高校在教育資源、教育環境、科研實力等一系列辦學條件都不如重點高校,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和這些高校競爭。最重要的就是要對自身品牌進行明確的定位,要在社會樹立自己一個清晰的、區別于重點高校的獨特形象,強調差異化發展,確立自身的核心價值,提升核心競爭力。只有通過差異化增加社會的感知價值,才能獲得社會的持久認同和喜愛,形成難以被模仿的競爭優勢,才能在眾多高校中獨樹一幟、鶴立雞群。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動中指出,辦大學不要都辦成一個樣子,要辦出特色,要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才能有高水平,辦出水平才能有特色。眾多世界一流大學并非在創辦之初就聲名顯赫,并非都是大而全的綜合性大學,也并非在所有的學科都獨占鰲頭,他們的成功經驗和變革走向表明,走特色化、個性化、創新型的發展道路,不僅是大學基礎層面的生存戰略,而且也是理性層面的發展戰略,以特色辦學服務行業發展是省屬高校發展的重要趨勢。
科學定位,實現特色發展是當前社會經濟形勢和日益激烈的校際競爭環境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特色是本質的外化,特色就是品牌、就是競爭力。沒有特色,千校一面,雷同平庸的大學,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省屬高校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堅持特色,保住特色,走以特色樹立品牌、以品牌提升特色的發展之路。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相互間的無序競爭,而且還有利于節約稀缺的高教資源,促進我國高教教育共同發展。特色不僅是高校的生存戰略,更是高校的發展戰略。
(一)加強學科與專業建設
學科和專業的選擇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的關鍵。一個學校不可能什么學科什么專業都有特色,但是一定的特色是必須具備的。一定的辦學特色不僅會增強學校的競爭力,也會給學校帶來一定的知名度。
省屬高校要實現特色發展,就必須堅持在學科與專業建設中盡可能了解與掌握學科及專業發展的前沿,使學科建設與學科發展同步。就必須立足于學科交叉于融合。從學科發展的實踐看,新學科的產生,老學科內涵的更新與專業拓展,都與學科交叉及學科整合有關。還必須結合地方、行業特點,發揮自身優勢。對于省屬高校來說,適應地方以及行業經濟、文化等不同特點,建立起能夠發揮自身特長的學科與專業是形成辦學特色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省屬高校要發展,師資隊伍是根本。要實現省屬高校的特色發展,就要從實際出發,認真思考當前人才競爭的特點,探索一條有自身特色的人才成長發展之路,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構筑省屬高校人才強勢。
省屬高校在教師的引進、培養上,就要從特色凝練的角度來考慮。在人才引進方面,要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加大對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帶頭人的引進力度,爭取形成明顯的學科優勢;在人才培養方面,要把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帶頭人的培養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內容,加快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特別要做好年輕骨干教師的培養工作。同時,要注重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把師資隊伍配齊、配強,為建設一所特色鮮明、民主和諧、綜合辦學實力較強的高校提供師資支撐。
(三)加強特色人才的培養
大學培養的人才,是大學最直接的教學“產品”。大學培養出的特色人才,是大學辦學特色的最終直接的外在表現。
省屬高校要準確定位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有了符合大學實際的特色的培養目標,才能形成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制訂課程設置的方案,創造有利于特色人才培養的良好環境和條件。無數成功大學的經驗告訴我們,確立特色人才培養的目標對于形成具有競爭力辦學特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科學定位實質就是要解決“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大學”的問題。任何一所高校,都應具備大學所共有的普遍性、共性,但同時也應具有自己的個性與特色。由于歷史和現實多方面的原因,成功大學的發展之路不都是相同的,但歷史為每一次大學所提供的機遇卻都是相同的。省屬高校只有及時調整發展定位,才能把握機遇,主動適應外部環境,優化結構,塑造自己獨特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模式,使高教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才能揚長避短,與時俱進,成功地實現大學的轉型,才能以自己的特色與品牌在更高的層次、更廣闊的領域發展更大的作用。
[1] 劉萬里,李斌. 關于地方高校科學定位的思考[J]. 社會科學論壇,2007,8.
[2] 李海萍. 關于高校定位的思考[J]. 高教探索,2006,5.
[3] 潘懋元,董立平. 關于高等學校分類、定位、特色發展的探討[J]. 教育研究,2009,2.
G642.0
A
1008-7427(2012)04-0112-01
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