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問題驅動”教學法在提升學員自主學習能力中的作用探析
——以《軍隊管理學基礎理論》課程為例
劉 靜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以問題為牽引,通過強化教員與學員的問題意識,由雙方共同梳理管理理論與實踐中的問題并建立問題體系,以此來重組教學流程的方法。它對于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增強學員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問題驅動教學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軍隊管理學基礎理論》課程是我校為適應教育轉型及初級指揮人才培養的需要,為初級指揮生長干部開設的一門軍事基礎課程,旨在提高學員的領導管理能力,為其勝任第一任職崗位及后續發展奠定基礎。該課程明確的培養目標要求教員在授課中注重培養學員運用管理理論解決管理實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發現問題,之后才是系統地分析與思考直到解決問題。而問題驅動教學法正是以問題為牽引,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它在培養學員自主學習能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所謂“問題驅動”,就是以問題為牽引,重組教學流程的教學方法。具體來講,通過強化教員與學員雙方的問題意識,由教員根據課程培養目標與教學內容的要求,對教材中的管理理論與現實中的管理實踐問題進行梳理,以當前部隊管理、模擬連管理及學員自我管理中的重點、難點、熱點等問題為切入口,把各種問題按照其內在的邏輯層次進行整合、建立問題體系;在此體系框架內,引導學員認真觀察、深入思考問題,促使學員自覺運用管理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到知行統一。“問題驅動”的核心是將問題意識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學員帶著問題學習聽課,教員引導學員思考、分析解決問題。
問題驅動教學法的運用應具備四個要素:
一是建立問題體系。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以“問題”為牽引來組織實施教學的方法。因此,梳理問題,建立問題體系是關鍵。問題體系的建立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問題梳理,建立問題群。問題梳理時應把握兩點:一要立足教材與課程標準;二要關注管理現實問題。為此,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的主要知識點、教學難點、重點等理論知識點進行梳理,設計相關問題。另外,還要針對當前部隊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及熱點問題,學員模擬連管理以及學員自我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等現實問題進行梳理。由此,構建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兩大問題群。第二,問題歸類,建立問題體系。在理論問題群內,找出問題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歸類并建立問題體系;再把實踐問題對號入座到相應的理論問題中去。例如,在《軍隊管理學基礎理論》課程中,我們以“管理是什么——管理管什么——如何管理”為主線梳理問題體系,在“如何管理?”這個問題中,梳理出兩個小問題體系,一是管理的依據是什么?該體系又可分為兩類問題:“管理的基本理論有哪些?”“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這兩個問題可以再進行細化;二是如何實施具體的管理活動?其中又可細化為兩類問題:“管理的職能是什么,如何運用?”“管理藝術有哪些?”等。可見,這種問題體系不僅反映了課程的內容體系,而且包含有學員關注的現實問題,從而有機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員不僅學習了管理理論,體會到管理理論的魅力,還理解了如何運用理論解決實踐問題。
二是開展問題解析式或課題研討式教學。問題體系使學員明確了課程的核心并激發了學員的探求欲。在此基礎上,根據問題的性質、特點以及學員需求,可運用問題解析或課題研討的方式開展教學。問題解析式教學法,是通過教員與學員以提問-回答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根據問題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層層深入,從而真正達到釋疑解惑的效果。針對理論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可采用問題解析式教學法。例如,在講授《軍事管理思想的發展與演變》專題時,我們設計了四個大問題:“軍事管理思想的發展演變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劃分依據是什么?”“每個階段的軍事管理與管理思想產生背景與核心思想是什么?”“軍事管理發生變革的原因是什么?”以上四個大問題構成該專題的問題體系,學員對這些問題層層剖析、解答就基本掌握了該專題的重點與難點。
課題研討式,由學員圍繞管理主題,獨立或組成團隊選擇感興趣的問題自擬題目以立項方式申報課題,由課程組成立專家組對項目進行審批,獲批項目可在教員指導下開展研究,學員在廣泛查閱資料、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撰寫發言稿或研討論文。學員通過研究課題學會從管理學視角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高領導管理能力。針對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可采用課題研討式教學法。例如,在講授《軍隊管理方法與藝術》專題時,我們整理了一批當前部隊管理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并形成研討專題,例如:“新形勢下如何在管理實踐中貫徹軍隊管理的原則?”“如何看待‘以人為本’和‘從嚴治軍’的關系?”“如何管理大學生士兵、90后士兵?”“如何建立學習型連隊?”等等。在教員專題講授的基礎上,緊密結合部隊當前實際,圍繞軍隊管理的現實需要,鼓勵并組織學員撰寫研討論文,在課堂上舉行討論,討論時教員進行適當的提問、引導和歸納。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員既了解了部隊當前的實際情況,也對軍隊管理的問題有了比較深入的掌握;既掌握了理論知識,也鍛煉了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使學員拓展了視野、開闊了思路,還讓教員發現了學員思想上的閃光點。
三是采集和解答學員問題。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實施,使教學活動從傳統的靜態、封閉的過程轉變成為動態的、開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員與學員不斷互動,信息雙向度循環流動,教員與學員不斷發現新問題,針對新問題再進行解答或研討,循環往復,直至問題解決。其中,需要由教員對新出現的問題進行采集與解答。在采集問題時,一要注意區分簡單問題與復雜問題。根據學員提問題難易程度不同,進行邏輯梳理、劃分層次,形成一個問題的層次性系統。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區別對待。能簡要回答的問題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回答;難以回答的問題可以把問題的性質說清楚;面對現階段無法回答的問題,可以通過描述問題的方式,介紹相關觀點,引導學員主動思考。針對不同問題進行不同回答,可以活躍教學課堂、解答學員疑惑、拓寬學員視野等。二要注意區分個別問題與共性問題。如果學員提出的問題是基于個體視角的問題,教員在解答中應針對個體實際情況作為解答,避免泛泛而談,空洞無物;如果學員提出的問題是基于群體、組織的視角,是共性問題,教員在解答時則要跳出個體的圈子,從普遍性的角度回答。抓住不同的提問視角,有利于把握問題的指向所在。三要盡量采集與課程相關度高、學員關注度高的問題,從而使“問題抓人”;在解答問題時,應注意客觀如實解答,做到“解答到位”。另外,在提問與回答的互動中,教員鼓勵學員不斷提出問題,并使其參與到問題的解答中來,從而形成真正的討論。這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訓練學員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是實現學員問題與教學內容、課堂與部隊的動態對接。在采集、解答學員問題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及效果,不斷地把學員問題納入問題體系,從而實現《軍隊管理學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學員問題的對接。這一對接就會形成一個既符合教學內容要求又充滿學員問題,具有豐富的不斷更新因素的良性循環體系。另外,由于問題體系中涉及當前部隊管理中的熱點、焦點問題,使學員在管理課堂上就可以了解部隊管理的狀況,實現了課堂與部隊的零距離對接,從而為學員勝任第一任職奠定基礎。
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實施,使教員從知識的灌輸者和課堂的主宰者轉變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員從知識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索者,教學媒體從演示工具變為學員主動認知的工具;教學過程則由傳統的分析、講授轉變為在教員引導下的學員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對于提升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大有裨益。
一是學員學習興趣增強。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和探究事物、人和活動的心理傾向,常常伴隨著積極的情緒,也是學習內部動機的重要因素。興趣可以調動身心的全部精力,以敏銳的觀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投入學習,從而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興趣不是絕對的,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可以培養,可以努力做到學一行愛一行。用問題來牽引教學,可以引起學員的“探索反射”,使學員處于一種急切想要解決所面臨的疑難問題的心理困境中,從而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引發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激發起學員的學習興趣。通過巧妙設問,就能把學員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基于“問題驅動”而建立起的問題體系,一方面能夠將學員的注意力聚焦,使其明白該從哪里思考與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使學員的思維聚變,使其在教員一系列問題引導下由表層知識向深層知識邁進,而隨著問題的解決學員對知識的領悟也更透徹更深刻,這將直接影響到學員對課堂所學內容的興趣和后續學習的動力。在《軍隊管理環境》專題中,我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軍隊面臨的管理環境怎么樣?”“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有何不同?各包括哪些要素?”“作為管理者,能改變軍隊管理環境嗎?”“軍隊基層管理者應如何塑造優良的管理環境?”通過對問題層層解析,以及在解問過程中對學員的疑惑進行再收集解析,可以牢牢抓住學員的興趣點,完成教學工作。
二是學員自主學習意識增強。有意識的控制學習行為,是導致學習者學習效果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源自其學習的自覺意識。但要激發和加強自主意識,則需要外部要求的刺激。學員要真正進入自主學習的過程,逐漸提高自主學習效率,還需要教員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幫助其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才能使學習者的無意識變成有意識,并能在糾正錯誤學習意識的同時,將“要我學”的外部要求內化為“我要學”的內部需求。而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堂基本上是“一言堂”,教學方法也以“灌輸式”為主,學員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是一種“被動學習”,不少學員感到內容空洞、乏味枯燥,因此從心理上排斥甚至拒絕,從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實施,第一,由教員通過一系列問題來抓住學員的興趣點,讓學習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培養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品質與能力。第二,通過教員向學員采集問題激發學員的問題意識,使學員敢問、善問,樂于探究;從而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第三,通過對從學員中采集到的問題進行梳理、反饋,納入教學內容體系,使學員在準確理解相關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參與教學的愉悅。這不僅增強了學員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而且提高了學員對知識的建構能力。
三是學員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但“授之以漁”卻可受益終身。給予知識固然必要,但是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則是根本。學員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賴于其是否掌握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員是知識的傳授者,往往比較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和講解,忽視對學員進行學習方法的培訓。問題驅動教學法則是在問題的牽引下,通過問題解析和課題研討兩種方法的使用,潛移默化地對學員進行學習方法、策略的培訓與指導。例如,在課題研討法中,課題是學員圍繞管理主題自主選定的研究項目,就是學員自主選定的學習目標。通過選題學員學會如何明確學習目標,在教員的指導下,學員學習圍繞目標如何制定研究計劃、擬定研究進度,如何與他人合作開展研究及如何總結評價學習成果等。學員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逐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與策略,為以后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問題驅動教學法注重對學員個體學習方法的指導。由于個體間存在著差異性,每個學員的知識構成、學習程度、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個體需求等都有所不同,無法用統一的標準去指導每個學員。因此,教員則需要在遵循課程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員的實際水平和性格特點,對學員進行方法指導。而課題研討與問題解析則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在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員通過對學員關注的管理焦點、熱點、難點問題的解答或研討,使學員掌握一定的方法。
問題驅動教學法,不僅為學員所思所問提供了展現的平臺,而且特別是以培養學員的問題意識為基本目標,使學員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從而喚起學員的創新意識,激發學員的創新思維,提高學員的創新能力,因而能造就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
G642.3
A
1008-7427(2012)04-0131-02
2012-02-25
作者系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人文社科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