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涵
Colles骨折是指橈骨下段骨折中的伸直型骨折,是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約占所有骨折的6.7%[1]。Colles骨折患者可在門診行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后即可,由于不需住院治療,患者缺乏持續規范的康復指導,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壓迫癥狀、重新移位、關節僵硬等合并癥[2],影響肢體功能的最終恢復。延伸康復指導是指將患者康復指導自院內延伸到家庭,對患者的康復內容和項目進行加強和補充,并督促患者落實主動訓練,促進關節功能恢復。2009年1月~2011年5月,我科對Colles骨折手法復位結合中藥熏泡治療的50例患者進行延伸康復指導,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齡2~69歲,平均(43.8±17.6)歲。均為閉合性骨折,均無神經、血管和肌腱離斷傷。將100例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部位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前臂骨折閉合手法復位,復位后應用科雷夾板外固定,使患側腕關節處于掌屈尺偏位上,后懸吊于中立位上。中藥熏泡同一方劑:姜活15 g、威靈仙15 g、寬筋籐 15 g、獨活10 g、石南籐10 g、桂枝30 g、防風15 g、杜仲15 g、艾葉 30 g、紅藥 10 g,加水達 2500 ~3500 ml[3]。手法復位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和隨訪,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康復指導。根據患者的情況與康復醫師的康復計劃制定延伸康復訓練表,表中詳細列出康復項目、開始時間、訓練次數、訓練時間,按照表中的安排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和指導,將康復訓練內容以表格形式發放給患者,讓其根據自己訓練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項目,于患者每次回院復查時檢查訓練的落實情況,同時對康復醫師的康復項目進行加強和補充。康復訓練原則是早期進行,訓練強度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根據骨折治療的不同階段可將延伸康復指導分為:(1)早、中期延伸康復指導(術后1~4周)。復位固定后即可開始指導患者進行患側各手指伸屈活動,肩部運動,握拳鍛煉,持續將患肢抬高高于心臟水平,同時用健肢給患肢行向心性按摩,第3周開始可用患肢進行日常生活小事自理,如:系衣扣、梳頭、掃床、用筷子或小勺吃飯等。要求患者于復位固定后的次日、第3 d、第7 d、第2周、第4周回院復查,同時檢查康復訓練執行情況和效果。(2)后期延伸康復指導(第5周后)。解除外固定后中藥熏泡和加強患肢各關節功能的主動活動訓練。①活動訓練。橈腕關節松動、下尺橈關節前后/后前位滑動、腕間關節前后/后前位滑動等訓練,30 min/次,每天2次;編制作業療法,練習各手指的肌力和活動,腕關節掌屈、背伸、橈偏、尺偏、旋轉活動。②中藥熏泡。將方劑文火煎,沸后15 min停火,以熱氣熏患腕,藥水溫度下降到適宜度數后可浸泡患腕,熏泡同時行腕、手指各關節的全范圍主動和被動運動直至藥液變涼,時間為30 min/次,每天1劑,1劑2次,10 d為1個療程。③指導方式。后期延伸康復指導以電話隨訪為主,堅持患者回院復查時的指導。配合醫師制定每隔2周直至滿4個月的定期隨訪延伸康復指導計劃及內容,指定專人負責落實實施,護士長定期檢查實施情況。
1.3 評價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4個月按改良的Green和O'Brien臨床評分標準評定[4],總分為100分,其中疼痛25分,功能狀態25分,活動范圍25分,握力25分。90~100為優,80~89分為良,65~79分為可,65分以下為差。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處理,重復測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改良Green和O’Brien臨床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4個月改良的Green和O’Brien臨床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4個月改良的Green和O’Brien臨床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疼痛評分組間、不同時間點比較,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功能狀態、活動范圍、握力評分組間、不同時間點比較,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改良的Green和O’Brien臨床評分 術后4個月改良的Green和O'Brien臨床評分疼痛 功能狀態 活動范圍 握力對照組疼痛 功能狀態 活動范圍 握力50 22.16 ±2.37 7.24 ±1.53 8.56 ±2.15 7.99 ±2.58 2.36 ±1.52 23.89 ±1.25 24.08 ±1.33 24.31 ±1.04試驗組9.81 ±1.37 15.63 ±2.84 17.19 ±3.51 16.37 ±2.54 50 21.94 ±2.55 7.59 ±1.66 8.26 ±2.07 8.05 ±2.41
2.2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4個月改良的Green和O'Brien總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4個月改良的Green和O'Brien總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4個月改良的Green和O'Brien總分比較(分,±s)
注:試驗組改良的Green和O'Brien總平均分在組間、不同時間點比較均高于對照組(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總分 術后4個月總分對照組50 55.37 ±3.29 80.55 ±3.91 50 56.03 ±3.11 91.78 ±5.26試驗組
3.1 應用延伸康復指導的意義 Colles骨折患者多在門診進行手法復位+科雷夾板外固定,只需定期回院復查,不必住院治療,常規的康復指導往往流于形式,導致患者對康復訓練認識不足,加之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競爭力增強,患者骨折后立即恢復正常工作、工作繁忙等原因致康復訓練不能及早進行或康復訓練時間不足,使骨折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欠佳。康復護理的核心工作內容是預防各類并發癥、促進患者功能恢復[5],而延伸康復指導正是遵循此核心理念,來發揮其效能為患者服務,其意義體現在:(1)通過延伸康復指導延長了門診患者與醫護人員的溝通交流時間,促進醫、護、患關系融洽。(2)延伸康復指導使患者及其家屬接受更多的康復理念,懂得自我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非住院治療期間遵醫依從性。(3)通過制定延伸康復訓練表,使患者能有目標進行康復訓練,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持續訓練的信心。
3.2 延伸康復指導的效果 延伸康復指導能促進患者Colles骨折關節功能的恢復,由表1,表2可見,術前兩組患者改良的Green和O'Brien臨床評分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經實施延伸康復指導,術后4個月改良的Green和O'Brien臨床評分比較,試驗組疼痛的平均分低于對照組,功能狀態、活動范圍、握力3個項目的平均分和總平均分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顯示試驗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延伸康復指導優于傳統的康復指導。門診由于病患多,醫師工作繁忙,對患者的康復指導時間有限,延伸康復指導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由護士實施可以使患者的各項康復計劃操作更規范、時間安排更合理、更具個體化和連續性,且能及時總結患者在康復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新制定康復計劃,同時在護士有目的的跟蹤隨訪、引導指導下患者的家庭訓練更具配合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骨科康復一體化的理念。
[1]黃奕斌.老年性Colles骨折的治療及康復[J].中國傷殘醫學,2006,14(3):52 -53.
[2]薛俊茹,黨世民,黨省民,等.Colles骨折患者手法整復治療的健康教育[J].解放軍護理學雜志,2008,25(5B):77 -78.
[3]譚義煌,磨 志.手法復位結合中藥熏泡治療Colles骨折320例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0):145 -146.
[4]陸延仁主編.骨科康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46.
[5]謝艷紅,廖園園,馬翠萍,等.院外康復指導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7B):1806-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