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萍 王金紅 鐵金玉
我院在2007年9月將成組護理管理模式應用到護理管理中,在臨床21個科室開始開展成組護理模式[1],我科于2009年2月成立,2010年2月開始將成組護理模式應用到透析室的管理工作中,在實施兩年的過程中,護理質量和管理效能取得了顯著的提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透析設備27臺,護理人員12人(主管2人、護師3人、護士5人、助理護士2人),自2010年2月開始在血液透析室實施成組護理管理模式。衛生部明確規定普通透析患者和患有血液性傳染疾病(乙肝、丙肝)的透析患者應分區透析[2],因此,我科將護士分為普通護理組和感染護理組,每組均配置主管護師1名,護師1名,護士1~2名,助理護士1名。小組人員主要負責透析患者的日常透析護理,未歸入組中的人員作為機動人員擔任其他輔助工作。主管護師任組長,對本組護士及患者進行管理,兩組人員半年進行一次輪換,2009年2月~2010年1月透析總人數8920例,2010年2月~2011年12月實施成組護理管理,透析總人數11 402例。
1.2 方法
1.2.1 明確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組內人員既有分工,又有協作。主管護師主要負責透析患者的安全管理、護理質量控制、進行難度較大的內瘺穿刺,參與危重患者的搶救以及培訓指導下級護士;護師主要負責為透析患者的接機、下機、內瘺穿刺、置管護理,執行特殊治療、處置,處理機器的一般報警,書寫透析護理記錄,為患者做健康指導;護士除常規的上、下機工作外,主要負責為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透析過程中患者的生活照料,透析機的消毒、保養等工作。各級護理人員需按照崗位職責要求,遵照標準化流程,完成護理工作。
1.2.1 細化工作內容及質量考核標準,定期進行工作質量考核和評價。透析室的護理工作主要是保證每1名透析患者在進入透析室治療到離開的過程中,安全無誤的完成治療方案,保證透析安全。因此由透析室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每月從透析監護、消毒隔離、護理安全管理、護理文書書寫、健康教育、培訓與考核六個方面,結合崗位職責對每個層次的護士進行綜合評價和考核一次。
1.2.3 實施組長負責制,固定查對流程。每日接機前由組內的主管護師或護師對預沖后的透析器、管路、機器的工作狀態進行初次查對;上機后由主管護師檢查透析液離子濃度、溫度、抗凝劑的用量、超濾量的設定及透析機運轉參數的確認,護師負責與其核對透析醫囑,確保了治療參數完全與醫囑符合。組長對各區患者當日的監護管理全程負責。
1.2.4 每月各組組長負責召開小組會議,并在全科護士會議上匯報本組工作中存在的技術或管理上的難點、弱點問題,全科給予討論解決,促進各組工作質量的提高;同時進行各組患者管理方面的經驗交流,分享患者管理的技巧或經驗,激勵大家參與患者管理,不斷提升服務的內涵和水平。
1.3 統計學方法 均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實施成組護理管理模式后,護理差錯、缺陷情況比較(表1)

表1 成組護理模式實施前后差錯、缺陷情況比較(例)
2.2 實施成組護理模式后患者滿意度比較情況(表2)

表2 成組護理模式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3.1 實施成組護理管理模式,顯著降低了護理差錯、缺陷的發生率,保證了透析患者的安全 透析患者作為護理服務的特殊群體,由于其心理、生理變化的特點以及透析治療本身的風險性,對透析患者的安全管理尤為重要[3]。實施成組護理管理模式前,由于護理人員不固定,患者的透析治療又是隨時根據病情在調整,護士往往因各種原因造成對患者的治療信息變更情況沒有及時掌握,而出現透析器型號用錯、肝素的劑量、透析液的離子濃度沒有及時調整等問題,存在不安全的風險隱患。成組管理模式實施后,在每一個透析區域內,有相對固定的小組成員為患者提供較為連續的服務,各組的護理人員對自己負責區域的透析患者的整體情況掌握更為全面,對患者的治療方案、一般狀況、透析效果、不良反應等問題都很熟悉,能夠連續性地對患者進行評估、管理,極大地避免了不安全事件的出現。
3.2 實施成組護理管理模式后,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血液透析治療由于漫長的治療時間、不可預知的治療費用,給患者和家屬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因此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較復雜,對醫患關系的期望值也較高[4]。為了滿足每1名透析患者的服務需求,全面掌握患者的相關信息,就要求各區的護理人員相對固定。由于管理自己區域的患者在半年左右,因此對自己區域患者的文化層次、性格特點、家庭成員、經濟狀況都非常熟悉,并能針對每個患者的個體特點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同時隨著專業能力的提高,在內瘺穿刺時能夠根據患者血管的特點進行操作,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在血液透析室中開展成組護理,更加符合透析室護理工作的特點,也滿足了透析患者的需求,使透析患者得到連續的、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真正體現了“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
3.3 實施成組護理模式使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成組護理模式體現了護士分層使用的管理機制,使各層次的護理人員責任明確、目標清晰,高職稱護理人員參與管理,自我價值得到體現,低年資護士也有了學習的榜樣和進步的動力。同時通過每月小組間的經驗交流、小組內的指導、帶教,使每1名護理人員都在專科知識、專業技能、溝通交流方面有所收獲,每個人的綜合素質都得到提升。
[1]李星梅,張翠萍,郭建新.成組管理模式的應用對比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8A):67 -68.
[2]陳香美主編.血液凈化標準操作流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8.
[3]趙 敏.老年住院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47 -48.
[4]馬智方主編.最新血液凈化護理質量安全控制規范與現代護理技術標準工作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