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光
(深州市交通運輸局)
(1)點多,面廣,線長。相對于國省干線公路來說,農村公路往往覆蓋整個縣、市、區,路網密度大,里程是國省干線的幾倍。這就給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2)養護資金不足。河北省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根據農村公路的行政等級和里程,實行定額補助,縣道每年每公里8 4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3 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 000元。深州市每年的養護資金只有三百多萬,相對于1 400多公里的農村公路來說,缺口很大。
(3)養路護路的意識淡薄。村級公路建設期短,見效快,能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一個領導干部的政績,因此各鄉鎮對農村公路建設較為重視,對養護則較為輕視。另外,部分鄉村干部群眾對農村公路養護缺乏一個正確的認識,對農村公路相關法律知識缺乏了解,公路兩側亂搭亂建、隨意堆放砂石料的情況屢禁不止。
(4)路政管理缺失。很多縣市尚未建立統一的農村公路路政管理隊伍,致使經常有超限車輛為躲避處罰繞行農村公路,加快了農村公路的損毀。
(1)養護成本高,承包價格低。很多村路施工地點路程遠,養護工程不大,如果不進行養護,就可能導致公路進一步損毀。如果養護,運輸成本、人工費、機械費都顯著提高。另一方面在對外承包的價格上,相比于國省道和高速公路,卻低了2~3倍,就拿挖補坑槽來說,深州市的挖補坑槽每平米只有60多塊,而高速公路挖補坑槽每平米單價達到了200元左右。
(2)機械化程度低。例如現在很多地方坑槽主要靠人工用洋鎬開挖,灌縫用水壺人工澆灌,這樣不僅增加了養護成本,延長了工期,也影響了養護質量。
(3)缺乏專業化養護隊伍。農村公路養護需要經常轉場,專業的建設隊伍因為投資大,收益低,缺少機動靈活的養護機械,往往不愿干挖補、灌縫等養護的活。
(4)養護工程材料不便大量生產。以油面挖補為例,采用成品瀝青混凝土料補坑,一個養護隊每天只用一到兩車就夠了,但是料場因為使用量太少,一般不會單獨給出料,只能等有大型工程時,順便給出,這就對養護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養護隊伍缺資質。目前,我市農村公路養護實行的是市場化管理,但有資質的大公司因為收益低不愿意干,承包工程的多為無資質的小隊伍。
(6)技術力量跟不上。農村公路養護工程是個細致、工序繁瑣的活,由于工人素質偏低,管理人員也沒受過專業培訓,致使有些路當年補,當年壞。
(1)開展農村養護日常檢查。每半年開展一次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檢查,對于在養護檢查中,配合積極,動作迅速,效果出眾的鄉鎮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比如申報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的優先安排權)和資金上的傾斜(1~3萬元資金獎勵)。(2)對于平時重視農村養護的鄉鎮,在安排農村養護工程時給予數量上的照顧。
(1)農村公路專業養護工程一般是以挖補、罩面或灌縫等小修工程為主,相對于新建工程來說,鄉村只要出一萬元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條2~3 km左右的村道的養護。通過“一事一議”籌一點,沿線企業捐一點,縣政府幫一點,一般都可以完成養護資金的籌集。(2)農村日常養護工程可以采取“以樹養路”的辦法,籌集日常養護資金。對于村道兩邊的路樹,由村委會統一種植,統一管理,路樹成材后,除去樹苗投入外的所有路樹收入用于村道的日常養護。
自“村村通”工程實施以來,很多農村公路多年失養,想在一年內完成養護改造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要按照以交通量較大的縣、重要鄉道養護為主,村道養護為輔的方法,有計劃地、分批地對農村公路進行養護。另外,對于沒有養護價值的公路,要對鄉村進行耐心的解釋,對于影響群眾出行的公路,也要適當安排養護計劃,以保證通行。
(1)對于省里組織的養護培訓積極派人參加,要求參加人員回來后,向同事介紹心得體會。(2)按季度組織養護人員進行培訓,加強技術和安全管理上的措施。
(1)日常養護可以從縣道入手,在沿線鄉村培養幾支養護隊伍,與個人簽訂合同,按月進行檢查,并每半年組織一次評比,對養護效果好的養護隊給予勞動工具或勞保產品上的獎勵,對養護效果差的養護隊給予口頭和書面批評,連續三次倒第一的給予資金處罰。(2)專業養護首先安排有積極性、有專業養護工具的小型養護隊,在資質方面可以暫不作要求,但需要有營業執照,以村為單位進行發包。在養護隊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適時對養護資質和養護招投標進行要求。
“琉鋼磚”是窯廠燒廢的磚,通常質地比較堅硬,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其用于農村公路挖補坑槽比較適合,這樣,既節約了資金,保護了環境,又保證了農村公路的暢通。另外,為了彌補磚面平整度不足的缺點,我們對磚面上進行了瀝青石屑罩面處理,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農村公路的里程比國省道長得多,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路政隊伍維護農村公路路產、路權是十分必要的。但路政管理的關鍵在于有法可依,按照現行的路政管理規定,50 t在國省道上是不超載的,可對于只有15 cm灰土和3 cm油面的農村公路來說,這個重量也是難以承受的,因此,出臺關于農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政策是當務之急。
農村公路的相關法規出臺時間相對較短,農村普及面小,我們可以通過縣電臺、電視臺、政府公開網站以及趕大集的方式向農民朋友發放傳單,以提高人們對農村公路養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人們保護、愛護農村公路的意識。
農村公路是服務三農、地方經濟發展、農村增收的基礎,長期有效的養好農村公路是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只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大措施,共同努力,就一定能鞏固好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