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明 賀李江 胡菊華 王鵬飛 陳妙霞
門診手術室作為外科操作的重要場所,每天接待大量門診手術病人,此時病人心理比較脆弱,加上手術治療手段的特殊性,病人內心多感到恐懼與不安,從而影響手術效果及術后康復[1]。我院自2011年12月開始對門診手術病人實施舒適護理,效果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接受門診手術病人800例。男476例,女324例。年齡15~70歲,平均(38.5±17.2)歲。按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試驗組各400例。兩組病人均為初次接受門診手術者,同時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器質性病變者及不能正確描述生理、心理感受者。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試驗組實施舒適護理模式。
1.2.1 環境舒適護理 (1)一般情況下,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25℃,濕度55%左右,我們根據病人當時身體感受調節溫濕度和空調風向。(2)播放舒緩、柔和的背景音樂,減輕或消除病人不適感。(3)清潔的環境有利于病人放松身心,手術間和工作服血漬及時清理。
1.2.2 術前舒適護理 (1)提前準備好手術室,病人術前30 min進入手術觀察室,護理人員面帶微笑,用文明、親切的語言主動關懷、體貼病人,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2)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及個人信仰等,結合病人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人淺出地講解疾病治療的有關知識[2],如手術目的、麻醉方式、手術步驟、手術過程、手術時間以及術中配合的注意事項、手術的安全性等。(3)教會病人使用深呼吸、想象、肌肉松弛等方式,以緩解手術中不適。(4)對于兒童,應根據不同年齡心理特點而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對于3~6歲兒童,可采取哄、抱等親密接觸使其產生信賴感;對于7~15歲兒童,可采取鼓勵、表揚,從而建立友好的關系[3]。
1.2.3 術中舒適護理 (1)護士應根據病人的體型,協助病人擺好體位,充分暴露手術野,術中的裸露會使病人感到喪失尊嚴,因此應注意遮蓋,減少身體的暴露,保護病人隱私。(2)注意調節室內溫度,防止病人受涼。(3)局麻和拔除經皮髓內克氏針等不適操作前,提前告知病人,取得病人配合。(4)注意觀察病人一般狀況,如神情、面色、肢體語言等,詢問病人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并進行心理疏導;當病人感覺疼痛不適時,指導病人放松技巧,以減輕其疼痛,緩解緊張情緒。(5)醫護人員手術過程中應保持嚴謹,不隨意談笑,以免影響病人在術中的配合。(6)術中操作臺面清潔,盡可能不讓病人直視手術區,避免血漬所致不良觀感。(7)避免大驚小怪,如果出現緊急狀況,要有條不紊的處理,給病人以安全感,可通過撫摸病人的額頭,輕握病人的雙手減輕病人焦慮。適時的觸摸可使病人獲得體貼、理解、關心、安慰和支持等情感,提供高品質服務[4]。
1.2.4 術后舒適護理 (1)溫鹽水擦洗術區消毒液和血漬,保持敷料外觀清潔。(2)手術結束,囑病人緩慢坐起,協助病人離開手術床,避免體位性低血壓。(3)對于痔瘺手術和包皮環切術病人提供輪椅代步和觀察室床位。(4)主動告知病人手術效果、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注意事項、切口護理及復診時間,對術后用藥進行指導。(5)提供溫開水一杯。
1.3 測量指標與方法 參照醫院焦慮量表(HAD)[5]進行術后焦慮測評,判斷病人焦慮程度。量表共分14項,5級評分:0級(0~6分)沒有焦慮,1級(7~14分)可能焦慮,2級(>14分)肯定焦慮,3級(>21分)明顯焦慮,4級(>29分)嚴重焦慮。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病人焦慮測評結果比較(表1)

表1 兩組病人焦慮測評結果(例)
表1顯示,兩組病人焦慮測評結果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2 舒適護理效果相關因素分析(表2)

表2 舒適護理效果相關因素分析比較(例)
表2顯示,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手術時間舒適護理效果比較有顯著相關性,而與病人手術部位、職業無明顯相關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高,病人對醫療衛生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病人接觸最多的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無論在生理、心理、社會、心理上均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6]。本研究選擇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手術的800例門診手術病人,對其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手術部位、手術時間及職業進行焦慮相關因素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手術時間與病人焦慮情緒發生密切相關(P<0.05),而病人手術部位和職業與焦慮情緒發生關系不大(P>0.05)。
女性對負性情緒信息的情緒感受性顯著強于男性,相比男性不善于進行負性情緒調節[7]。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反應速度變慢[8],而青中年和文化程度較高的人解決面臨問題能力高[9]。
50周歲以上女性,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下,當手術時間大于1h時極易發生焦慮,實施舒適護理,病人焦慮情緒明顯減輕,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通過對門診手術病人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可減輕病人焦慮情緒,從而建立信賴-合作的護患關系。舒適護理有利于手術室基礎護理質量提高,值得推廣應用。通過對病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手術部位、手術持續時間以及職業等因素進行分析,以期為個體化舒適護理提供理論基礎,提高病人手術質量。
[1]何天蘭.手術病人的舒適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9):1412-1414.
[2]陸烈紅.病人對生理與心理舒適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2):937 -938.
[3]姜 靜,李 陽.淺談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1,35(5):397 -398.
[4]侯豐君.手術病人舒適護理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7):131.
[5]孫 東,高 芳,陳劍群.內科住院病人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定及治療前后變化[J].徐州醫學院學報,2000,20(4):308 -310.
[6]楊青敏.實施舒適護理的影響因素與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06,6(2):54 -46.
[7]袁加錦,汪 宇,鞠恩霞.情緒加工的性別差異及神經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12):1899 -1908.
[8]李孝明,汪 凱,王小倩.從童年到老年:心理理論發展趨勢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8,8(3):528 -538.
[9]張長華,許淑蓮,吳振云,等.成年人現實生活問題解決的年齡差異[J].心理學報,1998,30(4):467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