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迎
(河北省高速公路石安管理處)
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
陳 迎
(河北省高速公路石安管理處)
從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拌合物配合比、基層強度、模板安設、混凝土施工、施工接縫以及路面板厚等角度論述了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縫;板厚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承載能力大、穩定性好以及抗彎、抗磨等能力強等優點而被廣泛利用,但以上諸多優點的體現必須以良好的施工質量為前提,路面施工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公路的運輸效益和行車安全,而在施工中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則不僅會減少使用壽命,且會帶來不應有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而施工環節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能否實現良好技術性能的關鍵環節,因此如何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是公路建設和監控者必須重視的問題。
拌合物配合比對拌合物和易性、保水性以及凝聚性等工作性能起到決定作用,施工中應隨時檢查骨料級配同原試驗級配是否相同便于隨時進行調整,同時應控制其含泥量不超標;在拌和時應嚴格控制水灰比,以防水灰比不穩定導致混合料坍落度過大,在運輸及拌和過程中難以控制其均勻性以出現分層離析現象,尤其在交接部位由于收縮率不同導致裂縫的出現或斷板現象;若水灰比過大則會導致混合料偏稀,在凝固成型時收縮率較大,水灰比過小則會降低混凝土強度,并會增加工程造價。
通常采用基層頂面當量回彈模量最小值來控制基層同下層間的整體強度,但在實踐中往往出現養護期完成后墊層內的二灰碎石仍存在松散現象,對基層的彎沉試驗值也超過設計值,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基層強度低,在二灰碎石碾壓時發生彈簧現象而產生龜裂,或基層含水量過小導致碾壓不密實、不成型而影響其強度增長,或由于施工采用了劣質石灰導致游離CaO含量較少,或施工后的養護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寒冷季節施工,由于氣溫低或基層受凍而影響了強度發展,因此在施工時應從基層逐步碾壓開始,對不良地基必須待其處理合格后方可進行填筑碾壓,應嚴格控制二灰碎石等填料的含水量以確保碾壓可達到設計壓實度,在拌合二灰碎石前應嚴格檢查消解石灰的質量,確保游離CaO含量不低于30%,應對二灰碎石做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以合理確定配合比,所采用的拌合料應確保拌合均勻,并應做好養護工作,對氣溫較低的季節應合理延長養護時間。
模板安裝時應確保其與基層緊貼,并保證安裝后的強度在振動梁施工時不發生變形,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應嚴格執行“誠、固、準”的施工要求,誠是誠懇服從指揮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誤差;固是保證模板接頭部位有牢固拼接部件,模板安裝后應用“T”形道釘嵌入基層一定深度進行固定,若模板間存在孔隙應用砂漿或其他物品將其填塞密實以防漏漿;準即保證模板頂面標高的準確,可在模板底部用直尺檢查頂面平整度,并用水準儀檢測其頂面標高。模板安裝完成后應再次檢查模板相接部位高差及內側錯位和不平整現象,當高差超過3 mm或存在錯位情況應重新安裝,安裝完畢后應在模板內側鋪一層農用塑料薄膜以防漏漿,并可保證在拆模時路面平整美觀,并應在模板內側涂刷一層廢舊機油或脫模機以保證拆模時不出現麻面現象。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縫是影響路面平整度和傳載能力的重要因素,接縫一般分為縮縫、縱縫和脹縫幾種。縮縫又可分為切縫和壓縫,切縫應合理控制切縫時間,一般在強度達到10 MPa則可進行切割,由于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因水泥水化熱導致體積膨脹,而在冷卻后又會收縮,同時累加硬化過程中的干縮及地基的約束作用,因此應在混凝土內拉應力較大的時段進行切割方可保證應力釋放,以免出現不規則裂縫,而若施工采取雙幅分開澆筑而在后半幅施工時氣溫驟降則應盡快切縫,以免因混凝土急劇收縮導致在新澆筑混凝土部位被撕裂;壓縫則應在路面成型后立即用振動壓縫刀進行壓縫,當壓至規定深度時則提出壓縫刀并立即用專用抹子將縫隙邊緣進行修整;縱縫分為企口縫和平縫兩種,企口縫應先澆筑混凝土凹榫側,并將縱壁涂刷瀝青,且澆筑臨板時應緊靠縱縫壁澆筑;脹縫施工應保證其與路面中心線垂直,且施工后的縫隙寬度應一致,縫隙中不能有連漿,縫隙施工后應在其上部填筑填料并應在下部設置脹縫板。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是其使用壽命的根本指標,資料顯示其使用壽命同板厚的五次方成正比,板厚增加10%則其使用壽命可增加61%,在施工過程中可通過下列措施對板厚進行控制,施工前檢查模板高度必須同設計板厚相符,檢查模板剛度以免施工中模板變形導致路面面積增大而減小板厚,檢查模板安裝質量,確保安裝后的模板高程準確、接頭平整牢固,在振搗時不發生下沉、變形及位移現象,應檢查基底表面質量以免因高差不合格導致板厚發生變化,最終對施工后的路面應進行鉆孔取樣以確定實際板厚的合格率。
為確保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在施工中應從原材料開始,至混凝土攪拌、運輸、攤鋪及澆筑等工藝進行全方位、全過程控制,并應嚴格控制接縫及板厚施工質量,方可從根本上保證路面的施工質量,更好的實現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王燃.水泥混凝土公路技術實踐與展望[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劉德云.公路施工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張銅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J].建材發展導向,2011,(7)
U416.216
C
1008-3383(2012)06-0021-01
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