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素敏 □朱曉燕 □王麗娟(禹州市水利局)
水是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是一種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近年來,隨著河南省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的迅猛發展,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問題越來越突出,造成了環境的污染,破壞了生態平衡。水環境的污染也在日趨加重,使水資源本來就比較匱乏的禹州更加緊張。因此,如何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禹州市作為地處豫西山區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城市發展與工業水平處于全省的中上游位置,禹州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地下水污染狀況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禹州市地下水污染現狀為例進行剖析,旨在探討河南省地下水污染及防治對策。
禹州市境內淺層地下水主要集中于河谷平原地區,其次是山崗地。丘陵山區由于受地質構造的影響,有承壓水。境域多年調節可采資源為0.98億m3/a。其中潁河平川0.6億m3/a(按4m變幅計算),占全區淺層地下水可采資源總量的61.2%;清潩河沖積扇地下水資源0.074億m3/a,占總可采資源的7.5%;南崗和東崗地下水,可采資源為0.166億m3/a,占總可采資源的16.9%;北崗和西崗地下水可采資源0.029億m3/a,占總可采資源的2.9%。
隨著人口的增加,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這些垃圾很多直接用埋填法處理,污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而這些被填埋于城市周圍的垃圾,其溶出物會慢慢滲入地下,污染地下蓄水層。另外居民區的糞池也是造成有機物污染的主要途徑。
過多、不合理地施用農藥、化肥也造成地下水質的污染。20世紀40年代中期,人類開始使用化工合成的農藥來消滅病蟲害,然而這些農藥大約只有12%左右被作物吸收,一部分汽化進入大氣層中,其余全部進入土壤及地表附屬物中,這部分未被吸收的農藥隨著地表徑流滲入地下蓄水層造成污染。化肥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生產力因素,但只有42%左右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的都溶于灌溉水及雨水,使化肥中的元素滲入地下,使地下水受到氮、磷等元素的污染,導致地下水中總硬度、硝酸鹽和氨氮的提高。這也是禹州市地下水中亞硝酸鹽、氮超標較為嚴重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農村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規模逐漸擴大,畜禽養殖業從農戶的分散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畜禽類的污染面明顯擴大,牲畜糞便造成的農業污染逐年加重,而這類畜禽養殖企業缺乏處理能力,將糞便隨意堆放。這類糞便污水滲入淺層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氣,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污染”。
禹州市一些廠礦將固體廢棄物任意堆放,特別是一些露天存放的尾礦、冶煉廢渣、粉煤灰、赤泥等,其中的有害物質經雨水淋溶下滲污染地下水。
一些地方采用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進行灌溉,而土壤對污水的凈化降解能力有限,缺乏嚴格管理的長期污水灌溉,造成地下水污染。禹州市鄉鎮企業眾多,一些中小型企業將未經處理的污水滲坑排放,也造成地下水污染。
河南省相當一部分地區地下水水質已遭到相當程度的污染,由于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十分困難,所以必須充分認識保護地下水水質的迫切性,采取確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強對地下水的保護。依據《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結合禹州市具體情況建議如下:
必須對地下水水質保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充分認識,必須對地下水保護工作給予足夠重視?,F在一些發達國家在地表水污染得到控制后,都逐步將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地下水,考慮到禹州市地下水在水資源利用中的重要位置和目前地下水水質污染狀況,加強對地下水保護已刻不容緩。如不認真對待、即使污染不再增加,要恢復到污染前的狀況,也不是短時間可以達到的,何況目前污染仍在繼續,這對禹州市經濟的持續發展、用水安全,將造成十分被動的局面。
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規定,對地下水水質嚴加保護,使管理步入法制軌道;應加強對地下水水質保護的科研工作,制定地下水保護規劃和保護條例等,強化地下水的保護工作。
既要積極治理現存的污染,又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新的污染產生。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比地表水污染的治理困難得多,因為它不但自凈能力很差,而且還常常涉及受污染土壤及含水層的治理問題,所以應在預防上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要等到污染后再付出更大代價去治理。
地下水污染一般不容易發覺,許多污染物往往在它們進入地下水很長一段時間后才能到達井孔,此時污染才有可能被發現,所以必須加強對地下水的監測,增加監測井密度,以便更好地掌握地下水水質動態。
加強地表水污染的治理,嚴禁廢污水的滲抗排放,以切斷地下水水質污染的途徑。
土壤盡管對污染物有很強的自凈能力,但其容量有限。水質污染物質如重金屬,無法靠土壤中的細菌降解使其消除,因此必須加大污灌區的管理力度。
加強對露天存放的固體廢渣的管理,以防其被雨水淋溶后污染地下水。
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嚴格控制和逐步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量。
總之,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水資源合理開發,做好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供水資源保障。不能讓世界的最后一滴水成為我們自己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