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河南省漯河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楊 丹(河南省周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是改變過去“以需定供”粗放式的用水方式,向“以供定需”節約式的用水方式轉變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中央提出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紅線實施方案的重要手段。建設項目立項前對建設項目進行水資源論證,不僅可以保證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期有安全可靠的水量和水質保證,確保建設項目經濟和社會目標的實現,而且可以促使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來用保障社會、經濟、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通過水資源論證,使建設項目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考慮處理好與水資源及其水環境以及與其他競爭性用水戶的關系。本文就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內容問題略作探討。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建設項目所在區域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分析;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論證;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論證;建設項目取水和退水影響論證及其補償方案。這些內容論證的深度主要決定于水資源論證的工作等級,等級越高,要求越高,內容論證也越深,論證中需要做的工作越多。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首先要確定水資源論證工作等級。水資源論證工作等級由分類等級的最高級別確定,分類等級由論證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取水水源類型、取水量大小以及取水和退水影響分類指標的最高級別確定。水資源論證工作等級的決定因素,歸納起來,一方面是取水量的大小,以及取退水對環境及其他用水戶影響的問題,另一方面是退水所含污染物類型、污染物濃度、排污量大小以及排污是否符合水域管理要求,是否對生態產生大的影響等問題。
對于地表水源,一級、二級論證深度,要求進行現場勘查和資料收集,具有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水資源評價和水資源規劃等成果;具有30年以上的實測水文資料系列,并進行資料的一致性、代表性和可靠性分析;具有5年以上的水資源利用系列資料,評價現狀年的用水水平。對于地下水源,一級、二級論證深度,要求在水源地詳查或詳查以上勘查階段的基礎上,分析含水層特性和補徑排條件,進行地下水取水水源論證;對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高的地區,以分析多年開采動態及開發后引發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為重點,評價地下水開采程度和擴大開采潛力,確定地下水可開采量。
建設項目所在區域水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分析是水資源論證的基礎。要合理地確定一定的區域作為分析范圍,一般選擇完成的計算分區作為分析范圍。在大多數情況下,對于影響范圍不大,結合易于獲得行政區域的社會經濟、供用水等基礎資料,可選擇單個或多個行政分區作為分析范圍。分析研究該范圍內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河流水系、氣候特征、水文及水文地質等基本情況。重點分析研究區域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分布;分析水功能區達標情況和水質污染現狀;分析研究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用水水平以及存在的問題等。
建設項目取水合理性分析要體現國家的、地方的產業政策,符合水資源規劃、配置和管理要求,考慮所在區域的水資源條件、區域用水水平,符合國家、地方有關用水管理方面的規定。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是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中重要工作之一,它牽涉到是否進行取用水項目建設以及取用水的規模大小。《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中對工作適用范圍明確規定:直接從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請取水許可證的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均需進行水資源論證。其中建設項目取水量較少且對周邊影響不大的可不編寫水資源論證報告書。對建設項目進行水平衡分析是提高用水效率、節約用水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農業分散取用水的水量不大、對周邊的影響也較小,可不編寫水資源論證報告書,所以不在我們討論范圍之內。工業企業和生活用水(水廠、水源地)均屬于取用水量較大且容易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的取用水工程。因此需進行項目的水平衡分析。所謂水平衡,是指一臺設備、一個車間或一個其他用水體系,在其生產過程中,所用全部水量的平衡。要求繪制項目的取水、用水、退水的水平衡圖,并指示水量條件和水質條件,能從圖上清楚看出取水、用水、退水的來龍去脈。
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論證包括地表取水水源論證和地下取水水源論證。地表取水是指建設項目利用取水工程或設施直接從江河、湖泊取水資源。地表取水水源主要論證應在建設項目所在區域水資源狀況、開發利用現狀以及取水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應遵循水資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的原則,分析現狀與規劃水平年取水水源不同保證率的來水量、可供水量和論證范圍內用水量以及水資源供需平衡情況,分析評價取水水源的水質,論證取水口設置的合理性以及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等內容。地下取水是指建設項目利用取水建筑物直接從地下取用水資源。地下取水水源論證是針對建設業主提出的取水方案,在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確定地下水的論證等級和范圍,分析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含水層特征、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和地下水開發利用狀況等,計算確定水源地地下水的可開采量和分析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取水量及取水層位對周邊水資源狀況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取水井布設的合理性及可能受到的影響。
最后要論證水質是否能滿足取水要求。所以要對取水水源的水質狀況進行評價。對于有明確取水水質要求的建設項目,應針對取水的水質要求,選取合適的評價標準和辦法進行評價。明確取水水源的水質是否滿足建設項目水質要求。對于沒有明確取水水質要求的建設項目,可以根據現有的水質資料,對取水水源的水質狀況進行評價,取水水源的水質評價,不同于區域評價,評價的對象是取水水源,對象要明確,如果缺乏資料,要取樣監測。
根據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的水資源條件、取水和退水規模、方案,分析受納水域水資源管理和水功能保護,要求,識別篩出主要的影響對象并確定論證工作等級和范圍,在現狀調查基礎上,分析預測取水和退水對水資源條件、水域納污能力使用、水功能和生態保護及第三者的影響,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設項目應采取的工程與非工程對策措施,以消除或減緩其不利影響,對難以消除和可定量計算的直接影響,應提出補償方案和建議。而對于難以定量的影響則應定性說明影響的程度與范圍,并提出相應的補償措施和建議。論證報告應在綜合分析建設項目取水和退水可行性基礎上,明確給出建設項目取水和退水影響的評判結果。
取水和退水的影響性質,可以分為有利與不利、顯見與潛在影響。取水不利影響主要包括因取水造成水域水量和水能減少、水資源時空分布條件改變、納污能力減小等而產生的水功能降低、水域生態失衡及對第三者的影響等。取水和退水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是論證的重點。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要未雨綢繆,多做基礎工作,以過硬的基本功來迎接挑戰,為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