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雙霞(洛陽市洛龍區豐李鎮農業服務中心)
水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也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更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支柱,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長,水資源緊缺程度不斷加重,已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如何保護好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已經成為洛陽市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洛陽市處于豫西丘陵山區,為我國地勢第2、3級階梯的過渡地帶,地形復雜,背靠黃河,洛河、伊河穿境而過,總面積455km2,人口130萬,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96mm,據調查計算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28.09億m3,人均占有量約為429m3,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5,按照國際人均資源低于500m3為極度缺水的評價標準,洛陽市屬于極度缺水城市。
據20年的統計資料:淺層水水位年均下降0.54~2.01m,中層水水位年均下降1.24~2.32m,平均下降0.67m,但近年來地下水位下降有明顯加快之趨勢,以至造成機井越打越深,水泵越配越大,電線越架越粗,電費越來越多。
從長遠來看,據有關部門預測,到“十二五”末,全市需水量為21億m3,到2020年達到24億m3,而可開采量只有19億m3,整體缺水問題不容回避。
第一方面在地下水利用方面,地下水超采,甚至部分地區嚴重超采。這主要是因為水資源管理執法不到位,造成無序開采,隨意取水用水。并且農業大水漫灌,工業用水重復率低。目前,農業灌溉用水率僅有0.4~0.5,工業用水重復率僅有50%,也就是說一方面地下水資源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水資源浪費嚴重。
第二方面在地表水利用方面,地表水利用率低。滔滔黃河、洛河、伊河在市區穿境而過,而提水、引水工程不夠規模,提水、引水量小且浪費嚴重。就新建成的陸渾水庫一期引水工程而言,年可供水4380億m3,而實際年引水只有500萬m3左右。
第三方面再生水利用方面,尚未有效利用。洛陽市先后建成污水處理廠14座,市區每年處理過的再生水為1.1億m3,而實際利用的只有965萬m3,大量的再生水白白排放。
第四方面雨水利用方面幾乎是空白。
3.1.1 加大宣傳力度,喚起全社會水資源意識,強化水危機感。
3.1.2 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加強水資源的管理,統籌協調,實現水務管理一體化。
3.1.3 調整用水結構,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水,限制利用地下水,鼓勵引導利用再生水和雨水。
3.1.4 加快引黃入洛工程建設。使澗西區、西工區和新安縣等老工業區引黃供水。利用洛河向新區工業區供水。利用伊河向伊濱工業區供水。這樣既可合理利用地表水,又能充分補充地下水資源。
3.1.5 嚴格保護地下水。要把地下水作為應急水源,盡力使其“恢復元氣”。火力發電、石油石化等高耗水行業禁止開采地下水。
3.1.6 城市公共供水要逐步減少向工業生產、園林綠化、環衛、洗車等行業供水,鼓勵引導其利用再生水、地表水、雨水。
3.2.1 在地表水供水工程經營管理上可采用招商、貸款等融資方式,競價供應,利用地表水與地下水的差價,使用戶自覺選擇地表水,減少地下水的開采。
3.2.2 逐步將居民生活用水與非生活用水管網分別設置,分質供水,分價供水。
3.2.3 在鼓勵再生水利用上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利用再生水的意義,并自覺投身其中。但是,再生水利用工程投資大,短期收益低,并且市政府規劃開挖管道順序上需“掘地三尺”,有一定難度,所以,建議政府在伊濱新區建設中提前規劃,安裝好管道,搞好試點,做好管理,加以推廣。
3.2.4 雨水利用,對解決水資源短缺,防治水環境污染和防洪減災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所以市政府應該高度重視,盡快確立雨水利用新理念,在城鎮建設、小區開發、舊城改造、工業區開發時,規劃、建設、水利等部門要嚴格按照雨污分流的要求,規劃建設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網設施,以提高地表水水質,并統籌安排發展“雨水集蓄工程”。
3.2.4.1 建立屋頂雨水回收處理系統
屋面雨水一般占城市雨水資源量的65%左右,易于收集,且受污染少,水質相對較好,所以,在小區或廠房屋頂建立雨水收集系統,地下建存儲系統,經沉淀、過濾處理后,用于生活雜用、景觀用水和工業用水,將比利用城市污水處理過的再生水更為經濟。
3.2.4.2 推廣修建凹式綠地
目前,我國城市綠地多為凸式綠地,納水能力差,這不僅增大了徑流,加大了城市泄洪壓力,而且使更多的污染物流入受納水體,加重了對水環境的壓力。凹式綠地具有蓄滲雨、削減洪峰、過濾水質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只要把綠地下凹10cm就可對暴雨的攔蓄達81%以上。凹式綠地還可以吸納部分路面雨水,增加綠化帶土壤肥力和含水量,從而減少澆灌次數。為了使路面雨水順利進入綠化帶內,在凹式綠地設計中可以考慮在道路兩側邊緣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個雨水流入孔,綠地地面低于周圍路面8~10cm,同時為了避免綠地在雨水中長時間浸泡,可以在凹式綠地中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個比綠地高出5~8cm的雨水流入口,以便雨水過多時通過流入口進入深層滲透管中繼續向底層土壤下滲,滲透不了的雨水再通過連接管排入城市雨水管道系統。
面對日益緊缺的水資源,提高其實際可利用量的關鍵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方法除了技術上的改進,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減少水資源量的白白流失。調整用水結構,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水,限制利用地下水,鼓勵引導利用再生水和雨水。如管網分置,分質分價供水;再生水試點;屋頂雨水回收;修建凹式綠地等辦法,有利于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對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