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富軍(河南省洛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洛陽市地表水功能區依據河南省政府批準實施的《河南省水功能區劃》,共區劃地表水功能區44個,區劃河流總長度1154.7km,占全省水功能區總長度的9.4%。在44個地表水功能區中,河流類水功能區42個,水庫類水功能區2個。
依據2011年洛陽市地表水功能區的4次監測結果,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用年均值進行評價,其水質為Ⅰ類的占0.0%,Ⅱ類的占45.5%,Ⅲ類的占18.2%,Ⅳ類的占6.8%,Ⅴ類的占9.1%,劣Ⅴ類的占20.5%。
2011年洛陽市地表水功能區達標率為63.6%。其中漁業用水區達標率為100%,農業用水區為90.0%,保護區為88.9%,保留區為66.7%,飲用水源區為50.0%,過渡區為50.0%,排污控制區為42.9%,景觀娛樂區為33.3%,工業用水區為0.0%。
依據近3年來洛陽市地表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成果不難看出,洛陽市2009年滿足Ⅲ類的水功能區個數比例為34.1%,2010年為63.6%,2011年為63.6%;2009年Ⅴ類和劣Ⅴ的比例為40.9%,2010年為22.7%,2011年為25.9%;2010-2011年滿足Ⅲ類的水功能區比例比2009年上升了29.5%,Ⅴ類和劣Ⅴ的水功能區比例比2009年明顯下降。可見自2010年以來,洛陽市地表水功能區水質狀況比2009年明顯好轉。
洛陽市GDP從2009年的2075億元發展到2011年3000億元,經濟發展勢頭呈上升趨勢,而地表水總體水質不但沒有沒有隨之繼續惡化,而且有明顯改善,這無異得益于洛陽市近年來各項水資源保護措施的不斷加強,嚴格企業達標排放和中水利用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洛陽市的地表水功能區在洛陽市區以上達標率遠遠高于市區下游,這主要是因為洛陽市區和偃師市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所產生的工業和生活廢水量也大,2011年洛陽市區下游河段水功能區接納COD量占全市地表水功能區接納COD總量的46.2%,接納氨氮量占全市地表水功能區接納氨氮總量的40.7%,而眾多較小規模的工業排污口和生活污水口并未進入污水處理系統,而直接排入河流,年污染物排放量遠遠超過了該河段的水體納污能力,造成了該河段的水功能區水質常年處于不達標狀態。
澗河源頭天然來水較少,其流量的主要成分為沿河各市縣的生活和工業廢水,該河流在洛陽市境內的6個水功能區全年水質均不達標,是洛陽市整體污染最嚴重的河流。
盡管近年來洛陽市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不斷加強,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全市地表水功能區接納的COD、氨氮總量仍然遠遠大于水功能區的納污能力,局部河段水質污染仍然嚴重,水質污染破壞了水資源的使用功能,加劇了洛陽市水資源的短缺,成為制約洛陽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我們采用的水功能區監測評價頻次一般為每年4、6、12次以此成果來代表全年的水質狀況進行評價,這種方法以每年的4、6或12d的某一采樣時段來代表全年356d的水質狀況,難免以偏概全,甚至可能會出現與實際情況相反的結果。
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水功能區確定的水質目標和納污能力,實施入河排污口總量控制,嚴格納污紅線管理,對現有的入河排污口要提出排污總量控制的要求和污染物削減任務,新增污水排放不僅要符合相應的行業排放標準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而且必須要符合水功能區排放控制總量的要求。
在制定洛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時,一定要從水資源的角度考慮,有意識的對工業產業結構進行逐步調整,積極發展低耗水、少排污的高新企業,限制高耗水高污染工業項目的再建審批,鼓勵建立高技術、低污染、節水型企業,從源頭上節約水資源減少污染,以打造適應水資源承載力的流域經濟社會結構,使洛陽市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這對于洛陽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洛陽市澗東污水處理廠、瀍東污水廠已向電廠輸送中水近7萬m3/d,但這還遠遠不夠,目前洛陽市污水廠日處理中水量約50萬m3,如將這些中水的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將對洛陽市區下游的地表水功能區水質的改善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另外,洛陽市轄各市縣均已經建成并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其中水回用尚屬空白,若各市縣均能將中水回用到50%,則洛陽市的地表水質也會有明顯的改觀。
澗河上游天然來水量極小,其流量主要是沿河各市縣的生活和工業排水,單依靠其自身的納污能力來降解接納的污染物,目前很難使之達標,根據有關規劃,小浪底南岸引水工程正在實施中,屆時將從黃河小浪底水庫引水進入澗河,以改善澗河的水質狀況,若實現,則澗河的水質達標將得以實現,建議加快該工程的進度。
在完善常規水質監測的基礎上,實現重點河段重點水域和供水水源地的水質自動監測;建立基于公用數據交換系統和衛星通訊的水質信息網絡等,使我們的地表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整體水平逐步接近國外發達國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