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 楊 靜
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然而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已經產生了嚴重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問題,嚴重威脅到生態環境安全和公眾的生命健康。顯然,刑法作為法益保護的最后屏障,在懲治和預防環境犯罪方面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國刑法分則第六章設專節規定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對預防污染環境行為、懲治環境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與當前嚴重的環境犯罪現象相比環境犯罪刑事立法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1.環境法益刑法保護不足。環境法益,即環境犯罪的客體,是指為環境刑法所保護卻被犯罪行為侵害的環境利益。目前,我國懲治環境犯罪主要依據刑法,而刑法中環境犯罪的構成往往需要造成嚴重后果或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對于沒有造成實際損害或者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行為,不能給予刑罰處罰。大多數罪名入罪門檻偏高,對環境犯罪的經濟效益給予了較高關注,但生態環境效益保護明顯缺失。
2.環境犯罪的法定刑偏輕。利益的驅使是很多犯罪分子實施環境犯罪的重要原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為社會創造了大量財富,也使得一些單位和個人為了牟取暴利,不惜犧牲環境。而刑法中對環境犯罪的法定刑設置的偏輕,使得犯罪分子寧愿繳納罰金,也無視破壞環境。
3.環境犯罪的舉證責任分配不合理。我國法律規定,除了刑事自訴案件外,其他案件由公訴機關舉證。然而,環境犯罪具有高度的專業性、技術性,且很多環境污染行為具有潛伏性,公訴機關難以獲得確實、充分的證據,可能不起訴或者由審判機關作出無罪宣判。
1.引入嚴格的責任制度,實現責任推定原則法定化。環境犯罪存在嚴重的危害性、復雜的專業性及復雜的因果關系,在我國有適用嚴格責任予以規制的必要性。我國環境刑法尚不承認嚴格責任制度,而英美刑法適用環境嚴格刑事責任制度。嚴格責任并不等同于絕對責任,也不悖于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和無罪推定原則。因此,可修改《刑法》總則中對罪責原則,可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主,在法律有特殊規定時適用責任原則。另外,我國司法實踐中,在追蹤環境犯罪和違法行為時,大多采用推定原則來確定因果關系,進而追究其應有的責任。事實上,環境犯罪中的因果關系推定規則是在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呈統計學上的關系,同時在行為人不具有例外情節或者免責事由時,即可推定因果關系存在的認定規則。顯然,我國目前采用的推定原則屬于事實上的推定,基于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我國刑法應明確確立環境犯罪的因果推定原則。
2.完善環境犯罪的罰金刑。環境犯罪大多屬于經濟犯罪,因此,罰金刑應當充分發揮其在懲治環境犯罪中的重要作用。作為一種輕緩化的刑罰,罰金刑符合現代刑罰發展趨勢,且有取代短期自由刑的趨勢。同時,罰金刑符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刑罰經濟原則,且適用對象廣泛,既適用于自然人犯罪,也適用于單位犯罪。由于環境犯罪的特殊性,對其適用財產刑較自由刑更能起到懲治環境犯罪的作用。因此,應在我國環境犯罪中的過失犯罪增設罰金刑,進一步發揮罰金刑替代自由刑的作用。當然,也要完善罰金刑的適用方式,對危害性較小的環境犯罪可以單處罰金刑,對較輕的環境犯罪可以選處罰金刑,對較重的貪利性犯罪可以并處罰金刑。
3.構建以危險犯為基本犯罪形態的環境犯罪體系。環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目的不僅僅是懲治環境犯罪,更重要的是預防、減少環境污染,將危險犯作為環境犯罪既遂的判斷標準已經成為環境犯罪刑事立法的趨勢。我國刑法將環境犯罪多規定為結果犯、情節犯,而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一旦造成實際的危害后果,或者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將無法保障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被污染、破壞的生態環境將難以得到恢復。所以,應當將嚴重的環境犯罪規定為危險犯,只要行為人的行為足以嚴重污染、破壞環境資源,就構成犯罪。
4.提高環境犯罪的法定刑。對于環境犯罪,目前刑法規定的法定刑偏輕,無法有力懲治環境犯罪。建議將嚴重的環境犯罪的法定刑提高至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巨額的經濟利益是行為人實施環境犯罪的重要原因。如果行為人以嚴重污染、破壞環境為代價,獲取巨額利潤,而只是被處以較小數額的罰金,那么權衡巨額的經濟利益和罰金刑,犯罪分子會置法律于不顧,更加肆意地實施犯罪。因此,應當大幅度提高罰金刑的數額,使得犯罪所付出的成本與犯罪分子通過犯罪所獲得的經濟利益相當,甚至大于其所獲取的利益,切實解決“環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那么犯罪分子就不會冒這種風險,從而有效地遏制環境犯罪。
5.對性質嚴重的環境犯罪,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環境污染原因多種多樣,許多環境污染行為不是即時完成而是持續的,且危害環境的行為具有高度的技術性和專業性,若讓起訴方按照法律的一般原則承擔舉證責任,很難發現事實真相,也難以起訴和定罪,這不可避免會使罪犯逃脫刑事處罰。而如果由被告人承擔無罪的證明責任,反而容易履行證明責任。因此,由被告方承擔舉證責任,有利于加大對環境犯罪的懲罰力度,有效地打擊犯罪分子、遏制犯罪,更有效地保護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