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 李華 趙建彬
我國金融數學教學工作改進分析*
鄭州大學 李華 趙建彬
金融數學,又名數理金融學、數學金融學,是利用數學工具研究金融,并進行數學建模、數理分析、數值計算等定量分析,以期找到金融學內在規律并用以指導實踐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現代數學與計算機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1952年,馬克維茨發表《資產選擇》,提出了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引發了金融界的“第一次革命”,標志著金融研究從定性描述到定量研究的開始。1973年,美國金融數學家Black和Scholes成功推出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一種期權定價的數學模型),引發了金融界的“第二次革命”。Black和Scholes也因此贏得了巨大榮譽。此后,金融實務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以期貨和期權為代表的金融衍生產品是當今國際金融市場中金融創新的核心,掌握這些產品的定價技術是取得金融市場制高點和主導權的關鍵,而金融產品定價的科學依據就是金融數學理論。目前,金融數學已經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應用數學分支之一。
相對于世界其他地區,歐美國家的金融業較為發達,其高校開設金融數學課程的歷史較長,金融數學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培養方式也相對完善,且這些高校多已形成了科學的培養體系,并建立起了良性循環。具體表現在課程設置較為合理、基本都配有金融實驗室、與金融界的合作互動較多、實習環節安排得當、學生就業率較高等方面。在金融數學教學領域享有盛名的高校多分布在歐美國家,如美國的卡耐基梅隆大學、芝加哥大學、普渡大學,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等。
我國最早開設金融數學相關課程的高校是北京大學。1997年,北京大學正式批準在數學科學學院建立金融數學系,以適應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尤其是適應金融改革和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到今天,國內已有很多高校增設了金融數學專業,但大多數高校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高校金融數學專業的培養方式存在問題。如,仍采用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講授金融理論課程,對金融數學模型偏重于采用理論推導式教學,部分學校不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等,這造成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進而導致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創新能力差、就業率低等后果。
針對上文提到的我國高校金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金融數學專業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金融數學教學的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將實踐與教學緊密結合。
(1)在課堂講授中將數學與金融知識結合起來。在教學環節中,要避免金融理論的說教式講授,也要避免金融數學模型的推導式講授,而應把金融與數學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先定性描述金融背景,再把金融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經過推理數學模型之后,回到對結果的定性分析中。
(2)將模型與具體應用緊密結合。金融數學教學要結合金融案例分析,把模型與具體應用結合起來。如,講授期貨的套期保值知識時,可以穿插棉農的套保案例、黃金的套保案例等問題,并給出套保策略,分析套保效果;講授期權定價知識時,可以到“雅虎財經”等網站查找近期期權報價,以檢驗理論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吻合程度;講授投資組合知識時,可以具體找幾只投資標的股票,應用投資組合理論,給出最優投資方案等。
2.開設金融實驗課。金融實驗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層面內容。
(1)金融環境。進行行情報價、交易模擬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對股票、期貨、黃金交易系統的熟悉程度,讓學生看懂報價,理解T+0和T+1等交易規則,學會交易操作,從而加深對金融環境或市場的理解。
(2)金融模型。在課堂上對金融模型和案例進行分析后,教師應引領學生參與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模型的理解。如,可以設計棉農的套期保值實驗。具體步驟為:從相關網站找到棉花期貨和現貨的歷史價格序列→應用Matlab軟件編寫程序,找出最優套期保值比率→用真實數據檢驗套期保值效果。
3.進一步完善實踐環節。
(1)通過帶領學生參觀證券公司、銀行、期貨交易所等金融機構,了解具體行業的金融實務狀況,使其確定未來的就業方向。
(2)通過組織學生與金融業界人士的互動,如訪談、講學交流等,了解業界情況、需求以及從業人員的行為特征和思維方式,加強學生對金融業和實際問題的認識、理解,擴大其視野,提高其就業能力。
(3)安排學生到銀行等風險管理部門實習。如,安排學生到期貨公司實習,可以使其真正了解金融實務,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4.解決實施環節中的各項問題。以上每個環節的實施存在著實際的困難,一是因為我國高校嚴重缺乏金融數學教師。對此,政府部門可以在某些地區或在全國范圍內開設研修班,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講學,培養我國合格的金融數學教師。二是因為缺乏建立高端金融實驗室的資金。金融軟件的價格昂貴,相關數據的獲得也比較費時費力。因此,高校應盡力取得政府部門的財力支持,或盡快與業界合作組建實驗室。
book=65,ebook=20
河南省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項目“資本市場的分形結構研究”(11230041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