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現代教育與實驗中心 龐偉偉 朱富麗
云計算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現代教育與實驗中心 龐偉偉 朱富麗

“云”是指提供信息資源的網絡。“云”中的資源的信息資源被認為是能夠無窮擴展,并能夠隨用隨取,可以方便快捷地按照個人需要使用,再根據使用情況付費,就像日常生活中使用水、電一樣方便和快捷。之所以稱它為“云”,是因為在某些方面它具有自然界中云的特征:規模體積大,可以動態擴展和縮小,此外它的邊界是模糊無形的。“云”在空中漂浮游蕩,無法確定其具體位置,但它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云計算的定義可以從2個角度來理解:按照狹義的云計算的定義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如硬件、平臺、軟件);而廣義的云計算定義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它的服務可以是計算機軟硬件服務,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服務。利用云計算,使得網絡服務商或使用者可以瞬間處理龐大的數據,實現可與“超級計算機”媲美的網絡服務。
云計算是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它包括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和軟件服務這3種服務模式。從商業角度來看,云計算集中計算資源,可實現自動管理和匯聚且無需人工干預,把使用者從底層的管理中解放出來;從技術角度來看,它是一種資源的載體,是能夠自我維護和管理虛擬的計算資源,通過互聯網向使用者按需、按量地提供服務。
伴隨著云計算技術基礎設施的不斷發展,各個高校的數據中心通過云計算技術把一個個零散獨立的虛擬化個體進行統一地規劃管理,進而再統一分配運行,這就是基礎設施云的建設原則。基礎設施云需要能夠提供動態的基礎設施,利用可按需擴展的虛擬化、融合的資源整合服務器、存儲設備和網絡用戶,這將為所有可以成為云服務基礎的數據提供一個真正的動態基礎設施和統一平臺,包括存儲資源、基礎設施、平臺建設甚至于軟件服務。通過云管理平臺,方便內部資源部署分配,提高資源利用率,使得數據中心的整體運行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自動化程度有了質的飛躍。
1.高校應用云計算平臺的體系結構。云計算在高校的應用不僅只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平臺云(如高性能計算平臺)和應用云(如資源共享平臺)等方面也有著相應的需求建設。高校在私有云的基礎上可以建設滿足各個領域、群體和用途的混合云,這是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設中主要發展方向和目標。高校應用云計算平臺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表 1 高校應用云計算平臺體系結構
2.云計算在高校應用的優勢。云計算在高校應用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云計算能讓數據中心資源“孤島”相互連通,有利于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提高利用率。二是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學校IT部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負責IT資源的運維服務,從繁復的技術細節中解放出來,專注自己的業務建設和運營。三是真正實現硬件資源的統一規劃和采購。每個院系從需求出發按照流程提出使用要求,審批后系統自動從資源池中分配資源創建虛擬機并部署軟件系統,大大縮短了項目的建設周期。四是實現統一的安全管理,保障了系統和數據的安全、可靠運行。當前,云計算應用的先行者(如安徽大學和廈門理工學院)的高校主管部門也給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例如,要有個清晰的目標才不會“人云亦云”,此外高校聯合搭建公有的云平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要從管理上建立良好的機制做為支持,通過各種應用讓高校師生體會到云計算的好處。
3.高校應用云計算所面臨的挑戰。目前,對于高校用戶來說,云計算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各個高校對云計算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而且在“云”這個應用平臺上運行的系統也不同,不方便進行統一的資源管理和運行維護。如果形成得到社會認可的規則,會有利于推進云計算的應用并最終形成共建共享的局面,但這需要大量時間的積淀。另外,云平臺上的數據存在各種安全風險,如何保證業務正常運轉,管理方的信用度如何鑒定,云計算本身的網絡流量和應用加速及能耗等技術問題,都是各個單位的利益與管理體制的差異對系統協調形成的障礙。以及商業軟件構建云服務的高成本,三網融合和三屏融合等對教育云帶來的新思考,新技術對舊IT應用模式的沖擊,等等。以上問題都是高校應用云計算所面臨的挑戰,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進行調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