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 申向東 周惠來 付志新 張德芳 徐 棟
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才隊伍結構分布及發展機制研究*
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 申向東 周惠來 付志新 張德芳 徐 棟
20世紀90年代,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重心開始轉向現代服務業,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總趨勢。抓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有利機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將直接關系我國三步走戰略的實現。河南省地處中原,是人口大省、經濟總量大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河南省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1.現代服務業的概念。現代服務業是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是指用現代化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服務方式改造傳統服務業,創造需求,引導消費,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的服務業。它既包括新興服務業,如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服務、移動通信、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行業;也包括對傳統服務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如電信、金融、中介服務、房地產等行業。其本質是服務業的現代化。
2.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1)現代服務業總量小,龍頭企業與特色品牌少。現代服務業仍然是河南省產業體系中的“短板”。在河南省服務業中,以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和住宿、餐飲業為代表的傳統服務業仍占據優勢地位,而以金融保險、房地產、現代物流、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所占比重卻比較小。2010年,河南省現代服務業增加值為33.45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6 703.68億元)的0.5%,占GDP的比重為0.14%。另外,河南省現代服務業中龍頭企業也較少,特色品牌少。
(2)現代服務業技術含量不高,難以創新升級。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的科技質量和效益較低,服務產業鏈不夠完整。技術支持不足制約了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從而使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仍停留在較為傳統階段,或停留在生活服務業的發展上,難以實現產業創新升級。
1.河南省科技人才在現代服務業中的分布狀況。
(1)行業分布狀況。近年來,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力資源力量日益壯大,但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教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察、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等行業,這些行業科技人員為80 237人,占科技人員總數的88%。其中,僅教育行業就有科技人員52 762人,占河南省科技人員總量的65%。圖1為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員行業分布狀況。

圖 1 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員行業分布狀況
(2)地區分布狀況。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才資源在區域間的分布不甚合理,主要集中在鄭州、洛陽、平頂山、新鄉、南陽、焦作等中心城市,信陽、商丘、三門峽、鶴壁等邊遠地區較少。圖2為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員地區分布狀況。

圖 2 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員地區分布狀況
2.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才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按地域)。多變量大樣本往往會為科學研究提供豐富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析問題的復雜性,因此要尋找一個或幾個較少的綜合指標來綜合各方面的信息,使問題簡化,而因子分析法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理想工具。
在進行因子分析的過程中往往涉及指標的選取問題,本文,筆者考察多個方面的因素作為衡量2010年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才發展的指標,遵循科學性、全面性、可比性和簡潔性等原則,力求全面、真實、完整地反映河南省科技人才結構分布與發展狀況。鑒于此,筆者以《2010年河南科技統計年鑒》和《2011年河南省統計年鑒》為基礎數據來源并確立了如下8個指標:X1——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現代服務業中科技活動人員(人),X2——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現代服務業中R&D人員(人),X3——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現代服務業中R&D經費內部支出(萬元),X4——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現代服務業中R&D經費外部支出(萬元),X5——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現代服務業中R&D專利申請數(個),X6——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科技活動人員占現代服務業就業人員之比(%),X7——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人均GDP(元),X8——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萬元)。
將原始數據輸入spss17.0,并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排除不同量綱的影響,利用KMO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來測度變量的相關性。一般來說,KMO統計量在0.7以上時因子分析效果較好,在0.5以下時因子分析效果就很差。筆者所選數據KMO統計量和Bartlett球度檢驗值分別為0.742和326.382,P值接近于0,故此適合做因子分析。
計算特征值,并求其特征值的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根據特征值大于1或者累計貢獻率超過80%的提取原則。計算結果顯示,有2個公因子符合原則,并且前2個公因子的累計貢獻率達到94.626%,即前2個公因子所解釋的方差占總方差的95.960%,可見用前2個公因子來反映河南省現代服務業中科技人才結構分布與發展狀況所損失的信息不多。
由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對現代服務業科技活動人員、R&D人員、經費內部支出、經費外部支出、專利申請數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這6個指標有較高的載荷系數,說明成分1是對這6個指標的綜合反映,把它命名為規模因子F1,第二個主成分對各地市人均GDP和從業人員之比這兩個指標有較大的載荷系數,說明成分2能綜合反映這兩個因子,把它命名為環境因子F2,表達式為

按照如下方程以各因子的信息貢獻率作為加重權數計算各城市的綜合測評得分F,方程為

其中,F為河南省各地市現代服務業科技人才發展水平得分,F1、F2的系數為各因子的信息貢獻率(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與2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的比值)。需要說明的是,得分情況及其正負僅表示該地市與平均水平的相對位置,而不是指該地區的科技人才發展水平為負值。據計算因子綜合得分對河南省地區進行排序,如表1所示。

表 1 河南省各地市現代服務業科技人才發展水平綜合得分

續表
從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科技人才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只有4個地市達到平均水平(0)以上,分別是鄭州、洛陽、南陽和新鄉。這說明河南省科技人才分布極為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以鄭州為中心的區域,邊遠地區除南陽外排名均靠后。從規模因子F1來看,只有5個城市達到平均水平(0)以上,分別為鄭州、洛陽、南陽、駐馬店和周口。這說明這5個城市的科技人才發展規模狀況較好。從環境因子F2來看,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濟源、焦作和鄭州,而達到平均水平(0)以上的城市有9個。這說明這些城市具備引進科技人才的環境。
1.科技人才的嚴重流失。由于河南省經濟、科技、教育水平還比較落后,科技人才的工作條件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因而很多優秀科技人才把目光投向環境較好的發達省份。同時,河南省科技人才的工資待遇還相對滯后,從而導致科技人才流失日益嚴重,行業和區域間科技人才分布嚴重失衡。
2.科技人才創造力的發揮受到制約。當前制約河南省科技人才創造力發揮的因素有很多,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制約,河南省科技人才長期以來缺乏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因而在科研和開發工作中重復多、模仿多,缺乏標新立異的魄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人才自身創造力的發揮。
3.科技人才面臨斷層危機。據統計,河南省目前承擔國家重點課題的負責人平均年齡在50~52歲,高峰區在52~62歲。不僅如此,由于種種歷史原因,造成河南省處于科學創造最佳年齡、擔任承上啟下任務的中青年骨干出現明顯斷層。
1.大力提升地區綜合競爭力。要發展壯大教育培訓體系,全面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經濟綜合實力;加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人才、資金、資源等要素的承載力;大力發展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生活質量,提高社會環境,全面提高地區綜合競爭力。
2.依托產業和項目集聚人才。要立足河南省產業資源優勢,加速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旅游、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大項目集群建設,發展一大批產業項目群,做好、做強一批龍頭企業。
3.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作為我國經濟欠發達的內陸省份。河南省缺乏其他經濟發達省份的區位優勢,聚才的硬環境無法與發達地區相比。因此,只有優化引才的軟環境,才能充分發揮集聚人才的優勢和潛力。
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科技人才隊伍結構分布及發展機制研究”(10 2 40 0 450 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