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 葛 雯
開展技術預見活動 提高中原經濟區自主創新能力
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 葛 雯
2011年9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思路和舉措,為河南省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積極探索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路子,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指明了方向。《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工程,加強技術創新”,“構筑區域性自主創新體系”,對河南省加快自主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使命。在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興多學科、交叉學科和跨學科技術不斷涌現,科技對經濟、社會的滲透和影響日益加深的形勢下,開展技術預見活動,對于準確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及其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確定重點研究開發領域,提高科技管理和發展水平,構建符合未來發展的中原經濟區科技創新體系,促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什么是技術預見。關于“技術預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是:技術預見是對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遠期未來進行系統的探索過程,其目的是選定可能產生最大經濟或社會效益的通用新技術。亞洲經合組織(APEC)的定義與之基本接近:技術預見是對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遠期未來進行系統的探索過程,其目的是選定可能產生最大經濟、環境或社會效益的通用新技術和戰略研究領域。
技術預見的基本理念是通過對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進行整體化預測,系統地選擇那些具有戰略意義的研究領域、關鍵技術和通用技術,利用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手段,實現經濟與社會利益最大化。其具有5個顯著特點:首先,對未來的探索過程必須是系統的。其次,預見著眼于遠期未來,時間范圍一般為5 ~ 30年。第三,預見不僅關注未來科技的推動因素,而且著眼于市場的拉動作用,也就是說,預見既包括對科學技術機會的選擇,也包括對經濟、社會相關需求的識別。第四,預見的主要對象是“通用新技術”,即處在競爭前階段的技術,WTO規則允許政府支持此類技術的研究開發。第五,技術預見不僅著眼于技術的經濟影響,而且關注未來技術可能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環境影響。對未來的探索過程必須是系統的。
2.技術預見的方法和主要類型。技術預見的基本假定是:未來存在多種可能性,最后到底哪一種可能會成為現實,有賴于我們現在的選擇。因此,預見涉及的不僅僅是“推測”,更多的是對所選擇的未來進行“塑造”甚至“創造”。限于知識和眼界,個人很難準確把握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及其社會經濟影響,技術預見通常采用德爾菲調查方法,系統集成產、學、研各方專家智慧來完成對未來的探索和選擇。在具體預見時多采用專家組法、情景分析法、德爾菲調查法、技術路線圖、專利地圖等技術方法。
國內有學者依據國內外開展的技術預見實踐活動,對其基本類型作了歸納。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技術選擇的需求定位,以促進科技與資本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它一般采用“市場德爾菲法”,將來自產業界的需求提升到對未來技術的選擇上。
(2)以技術供給為導向。主要基于科學技術自身的成長能力、發展潛力、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等進行技術預見,一般采用“技術德爾菲法”或“專家德爾菲法”,在資源配置方面積極引導和扶持這些技術的發展,從而使之獲得快速增長的機會。
(3)以供給與需求共同定位。對技術的供給與需求進行綜合分析,一般采用“綜合德爾菲法”或“社會德爾菲法”,參加這類預見活動的專家來自不同領域,既有來自科技界的,也有來自產業界、經濟界、管理界、教育界、文化界等。
除了3種基本類型意外,技術預見活動的類型還可按多種方式劃分。按地域范圍可以分為:宏觀層次的國家或國際性技術預見、中觀層次的區域或區域群技術預見、微觀層次的園區或產業群技術預見。按領域層次可以分為:綜合性的技術預見、專業或行業性技術預見、企業或專題型技術預見等。按照預見時間可以分為:長期技術預見(20 ~ 30年)、中期技術預見(5~ 15年)和短期技術預見(3 ~ 5年)3種。
20世紀90年代以來,技術預見已經成為一股世界潮流,無論日本、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積極醞釀、開展國家技術預見活動。在21世紀初,我國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北京、上海等多個省市相繼啟動了國家關鍵技術或本區域的技術預見活動。
1.技術預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國際競爭,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從而奠定了戰略高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一般企業無力單獨承擔相應技術研究開發的成本和風險,客觀上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技術預見恰好提供了一個系統的選擇工具,用于確定優先支持項目,將有限的公共科研資金投入到關鍵技術領域。
其次,技術預見提供了一個強化國家(地區)創新體系的手段。國家(地區)創新體系的效率高低,不僅取決于某一個創新單元的績效,更取決于各創新單元之間的耦合水平;基于德爾菲調查的“技術預見”過程本身就是加強各單元之間聯系與溝通的過程,共同探討長遠發展戰略問題的過程,它可以使人們對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達成共識,并據此相應調整各自的戰略乃至達成合作意向。
第三,預見和監測未來技術發展動向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非一般中小企業所能及。政府組織的國家技術預見活動,有利于中小企業把握未來技術發展機會,制定正確的投資戰略。
第四,現代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政府組織的技術預見有利于引導社會各界認識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社會、環境問題,從而起到一定的預警作用。
2.在河南省開展技術預見活動的現實意義。建國60多年來,河南科技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建國初期先后研制出我國最早的噴氣紡機、第一臺履帶式拖拉機、大型軸承和第一臺液壓支架。在農業上提出的異地培育玉米自交系,開創了我國南北穿梭育種的先河。開展中國角膜移植術的早期探索,進行“眼角膜移植術研究”獲得成果;研制成功食管細胞采取器,解決了食管癌早期診斷及癌前病變研究中的重大難題。改革開放以來創新成果大量涌現,全省共取得省級獎勵的科技成果9342項、國家級獎勵成果534項,2008年全省專利申請量18411件、專利授權量為9133件。先后培育的“豫麥21號”、“豫谷1號”、“豫芝9號”、“百農3217”、鄭麥9023、鄭單958等農作物優良品種,04交換機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王碼五筆字型被稱為漢字信息化的革命,“神七”出艙宇航服面窗、建筑結構用高強度鋼板、鋼化異型玻璃等成果應用在北京奧運會、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和項目。但是,河南省科技發展水平與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要求相比、與全國先進地區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積極開展技術預見活動,對河南省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首先,開展技術預見有利于強化中原經濟區科技創新體系。國家或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是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各類科技創新主體緊密聯系和有效互動的社會系統,包括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技術創新支撐服務體系。由于管理體制、行業壁壘等多種原因,河南省產、學、研內部和相互間的合作還有待加強,科技發展規劃、科研、成果轉化等環節銜接還需進一步強化,創新系統各部門還需要進一步融合。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可以在政府的統一組織下,相關創新主體就中原經濟區技術發展趨勢和戰略問題進行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和合作意向,有利于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構筑區域性自主創新體系。
其次,開展技術預見有利于提高提升中原經濟區產業核心競爭力。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核心是探索走出一條“兩不犧牲”、“三化協調”發展的新路子,這就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河南實際,走具有河南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道路。運用技術預見“整體化前瞻、系統化選擇、最優化配置”方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大力支持和發展適合河南特點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技術、通用技術和重點產業,可以在某些領域建立河南獨特的知識和技術優勢,有利于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融合,提升河南產業核心競爭力。
第三,開展技術預見活動,有利于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科研效率。通過開展技術預見活動,科學合理地確定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劃,有利于引導相關科技活動主體及時調整各自戰略,大幅度減少研發工作在技術方向選擇上的失誤和偏離,節約有限的科研資源,又有利于引導科研機構和企業圍繞全省共性關鍵技術和戰略領域協同攻關,提高科研效率。
開展技術預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河南省現有的科技管理和發展水平已具備了開展技術預見的條件。關鍵要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周密實施,務求實效。
1.要高度重視,周密組織??茖W的技術預見是制定未來一個時期科技發展規劃、實施“科教興豫”戰略的基礎,各級黨委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對技術預見的政策引導和財政投入。要建立科技管理部門牽頭、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相互協同、共同參與的技術預見活動組織體系,整合力量、發揮各方作用和優勢,有計劃、有步驟、系統持續地認真組織實施,并把技術預見遴選的技術領域作為科技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科技規劃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2.要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技術創新是一個集成化的過程,只有把所有涉及這一過程的所有技術集成到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但關鍵性、全局性的技術突破離不開關鍵性單元技術突破,此外科技資源的有限性也制約了科技開發的面面俱到。尤其對于像河南省這樣科技資源相對有限、科研力量比較薄弱的省份,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抓住制約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瓶頸單元技術重點突破。要先集中必要的和可能的資源在農業、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工、新型建材、生物等重點和特色領域開展,以提高重點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時間上可結合制定全省科技發展五年規劃,開展5年、10年的預見活動,逐步積累經驗,由點到面,擴大技術預見的覆蓋面和時間跨度。
3.要加強對技術預見方法的研究和綜合運用。技術預見方法不斷發展變化,區域技術預見要因地制宜,在積極借鑒國內外技術預見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的同時,結合河南省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方法。同時要探索技術預見方法的綜合運用,以相互印證和補充,提高預見的準確性。要建立和完善技術預見成果的評估體系,以便為政府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