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 韓信傳 韓德超 劉書雷
技術路線圖在中原經濟區戰略發展規劃中的作用
河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 韓信傳 韓德超 劉書雷
技術路線圖運用于戰略規劃的做法源于國外,近幾年國內逐漸開始探索技術路線圖運用于政府規劃,取得了一定效用,發揮技術路線圖在中原經濟區建設戰略發展規劃中的作用意義重大。
1.技術路線圖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技術路線圖最早出現在美國的汽車行業,其應用目的是為了避免忽略可能成功的技術、向各利益相關者展示企業的戰略和增強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的信心。而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摩托羅拉公司和八十年代早期Corning公司先后采用了技術路線圖管理方法。技術路線圖一經產生,便受到實業界和理論界的廣泛關注。在實踐中,繼摩托羅拉和Corning公司之后,許多國際大公司,如微軟、三星、Lucent公司,Lockheed-Martin公司和Philips公司等都已在廣泛應用這項技術。不僅如此,許多國家政府、產業團體和科研單位也開始利用這種方法來對其所屬部門的技術進行規劃和管理。20世紀90年代,技術路線圖開始應用于國家計劃,國家技術路線圖隨之出現,技術路線圖的作用也從單純的技術預測逐步發展為技術預見、未來計劃設想等。之后,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如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紛紛對其開展研究和應用。如今,技術路線圖已成為全球化技術管理的一個工具,成為技術管理和戰略管理的一個紐帶。2000年英國對制造業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有10%的公司承認他們使用了技術路線圖方法,而且其中80%以上用了不止一次。
技術路線圖作為一種科學的戰略研究工具,具有3個顯著特性:(1)技術路線圖是未來發展的愿景圖,展現了知識、理想、企業、政府資源、相關投資及實施流程的結合;(2)技術路線圖一方面將目標、資源及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并明確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屬性,另一方面可以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統一起來,既描述現狀,又預測未來;(3)技術路線圖是過程管理工具,幫助識別國家、行業、部門、公司未來成功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以及執行和發展這些技術所需的項目或步驟。
2.技術路線圖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首先,選擇區域產業技術創新模式和產業化推進最佳路徑區域技術路線圖的研究與編制要對本地區經濟社會與科技發展現狀和比較優勢進行深入、詳細、充分的論證;對相關技術體系進行區域層面的梳理,并突出區域層面技術重點、難點和壁壘;對區域技術的研發資源、匹配資源、未來可能存在的威脅(如專利侵權訴訟等)進行深入探索。區域技術路線圖從區域基礎、技術自身的難易程度等角度和維度對技術進行評價和評估,以便相關主體在合適的時機切入技術的研究、開發或產業化。其次,增強區域相關企業技術創新主體意識和研發能力企業通過技術路線圖可以對本區域相關領域和產業的創新發展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理解,明確本企業在領域 和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參考或直接使用區域戰略性技術路線圖形成的技術創新路徑,制定本企業的技術創新計劃和推進模式。對于參與技術路線圖研制過程的企業而言,可以更方便地借助“外力”,更為清晰地明確產學研合作的伙伴以及主要內容,企業的研發項目也能夠更為恰當地得到政府、風險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乃至其他企業的資助和支持,進而在總體上增強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1.國外的應用與現狀。從國內外技術路線圖應用來看,可以歸納為三大類:(1)企業技術路線圖。用于規劃企業研發戰略,提出研發需求,確定研發方向,篩選對企業研發新產品產生最大作用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合理布局研發項目,安排研發資金和人員配備,以及研發項目與產品的結合。(2)產業技術路線圖。通過分析產業發展的生態特征,提出產業發展總體目標以及實現產業目標的相關產品,對應目標分析產業鏈條上的發展瓶頸、障礙以及亟待突破的關鍵技術,統籌產學研各方的資源,給出系統的解決方案,從而把技術——產品——產業的產業生態鏈在時間序列上治理好。(3)政府技術路線圖。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發展領域、發展重點、資源配置等做出戰略部署,確定總體目標,分解戰略任務,提出具體措施。
2.國內的應用與現狀。同國外相比,國內關于技術路線圖的研究和應用還比較少。陳勁和許慶瑞等學者曾把技術路線圖作為研發管理工具進行過探討;劉海波等學者從技術經營的角度介紹了技術路線圖;談毅,李雪鳳等學者對技術路線圖的概念、特點、作用、分類及其繪制進行了概念性介紹;顧剛通過介紹美國和歐洲制定的氫能技術路線圖,對我國加快發展氫能提出了一些建議。
在實踐層面,國家科技部于2007年組織有關專家首次開展了我國國家技術路線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該研究凝練出未來15年我國科技發展的30項戰略任務,選擇出90項國家關鍵技術及其286個技術發展重點,并編制了國家技術路線圖,明確了每項戰略任務的發展重點、優先順序、實現時間和發展路徑等。2008年9月,我國廣東省在國內率先在4個產業和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進行技術路線圖制定試點工作。分別是廣東綠色無鉛技術路線圖,廣東食品安全檢測與評價產業技術路線圖,廣東鋁產業技術路線圖,廣東陶瓷產業技術路線圖及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路線圖。
2010年,湖北省科技廳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先期啟動的八個產業領域分別是汽車零部件、中小科技企業成長、光伏、生物醫藥、氟化工、加工裝備、光通信、重點污染行業節能減排。課題承擔單位共有11家,既有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也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來自于生產一線的企業。為整體推進這八個產業領域的技術路線圖研究工作,湖北省科技廳組織工作專班對項目進行項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擬在一年時間內,摸清湖北這幾個產業領域的發展現狀,并對未來該產業的發展方向進行科學預測,提出湖北省該產業未來發展搶占技術制高點的技術目標,并提出實現目標的關鍵項目和實施步驟。如。中小科技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將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創業一孵化一成長一擴張一上市。的全過程,針對中小企業成長的關鍵環節和需求,整合科技金融資源和政策,構建政府與社會各方面力量相結合的培育支撐體系,按照“面向主板、立足中小板、搶占創業板,積極融入境外資本市場”的原則,努力打造湖北科技型企業上市板塊。
湖南省啟動了再生鋁技術路線圖,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路線圖,納米生物技術路線圖,建筑節能技術路線圖,電動汽車技術路線圖。河北省將繪制重點產業技術路線圖,將著手繪制重點產業技術路線圖,啟動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通過整合省內外科技力量,突破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產業技術升級。
黑龍江省擬在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生物、電子信息、現代農業、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人口健康與資源環保等科技優先發展領域技術路線圖。
目前河南省應用技術路線圖解決規劃問題還處在概念的使用或規劃局部的運用的起步階段,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突破。
在技術研究層面,河南省科技廳在2009年度河南省軟科學招投標項目中,以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課題組為主開展了“河南產業技術路線圖計劃研究”,2010年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中以河南科技大學為主開展了“基于技術路線圖的河南軸承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戰略研究”。2009年3月,河南省科技廳啟動“河南省裝備制造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繪制”項目,該項目涉及高效清潔發電(風力發電成套設備)、特高壓輸變電(特高壓直流輸變電設備、全封閉組合電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機械、起重運輸設備)、機械基礎件(軸承、液壓、氣動、密封件、模具)4個領域。
在應用層面,為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門峽市政府聯合中國農業大學、河南省科學院、河南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究編制了《三門峽市鋁產業技術路線圖》和《三門峽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規劃暨酶制劑產業技術路線圖》,對全面提升相關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力,促進持續發展、健康發展、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發源于發達國家的一種技術管理戰略與政策工具,有著自己的社會、制度、技術等背景。但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方法和理念。中國已經加入WT0,經濟、技術的全球化使得我們面臨了更為嚴峻的競爭,迫切需要著眼未來的管理工具。在中國,技術路線圖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應用最廣泛的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其中特別是各部委的五年規劃,十年規劃等。這些文檔和技術路線圖一樣都是對未來的看法。但它們之間又有很大不同。我國的五年規劃基本上就是確定目標,而且是用很多指標表示,而技術路線圖不是具體的目標,而是一個可行的發展的方向。我國的規劃沒有和市場緊密結合,不是市場拉動或技術推動的思路。盡管我國的中長期規劃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們也看到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存在著很多重復投資,或者投資到落后技術,或者對投資方向不清晰,從而引起資源的浪費和惡性競爭等。各大國企的實力遠遠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另外中國的技術力量還比較薄弱,技術資源短缺,正需要引進技術路線圖,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最恰當的地方,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重復研發費用支出:宏觀調控研究興趣和行業興趣相匹配,引導私人投資方向,更好整合資源用于國際競爭,加強國際競爭力。對于從計劃經濟走過來的各大企業,從指定生產到直接面對市場,產品是否滿足市場的需求變得尤為關鍵。經濟全球化也使得各企業要和世界各先進企業競爭,90年代以來的經濟環境的變化——產品開發周期的減短、技術、協調、速度、資源配置等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企業界也特別需要這個整合技術、產品、市場的工具。通過開發技術路線圖??梢耘囵B整合的思維,避免技術和市場的脫節。技術路線圖發展至今也不過二三十年,其應用方法還在進一步完善中。
“十二五”時期,國際國內環境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省工業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三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科學發展對我省工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工業轉型升級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前所未有。把大力發展高成長性產業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深入挖掘比較優勢,以提高產業附加值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市場空間大、增長速度快、轉移趨勢明顯的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工、建材等6大高成長性產業。
綜合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技術路線圖的研究和應用,可以明確:技術路線圖不僅對企業技術規劃的制定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在產業的發展規劃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在產業層面,技術路線圖主要是識別行業技術的優先順 序,通過技術路線圖的制定過程和結果,行業能夠追求更加有利的合作,有效管理資源,致力于解決共同的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