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生物與制藥技術系 任 杰 魏 鵬
銀川市設施切花月季高效栽培技術*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生物與制藥技術系 任 杰 魏 鵬
銀川市屬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5℃,日溫差12 ~ 15℃,年平均日照時數2 800 ~ 3 000 h,是全國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發展花卉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依據寧夏“十二五”發展總體規劃,至“十二五”末,全區花卉產業總面積發展到10 000 hm2,將建成以銀川市為核心的鮮切花生產基地。《銀川市鮮切花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提出至2019年,銀川市鮮切花種植面積發展至667 hm2,新品種覆蓋率達到90%,其中切花月季、非洲菊等品種優先發展。
切花月季(Rosa hybriela)屬現代月季品種群中適宜做切花的品種,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中,都是最常用的花材,切花用量已位居全部切花總量的第3位。日光溫室栽培切花月季,可以周年生產,經濟效益明顯,已成為城鄉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筆者常年與區內花卉龍頭企業寧夏周景世榮進出口有限公司、銀川天地緣錦繡園林花卉有限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參與設施環境下切花月季引種及適應性研究工作,就切花月季日光溫室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日光溫室上要有遮陽網,通風處掛30目防蟲網。為溫室內做南北方向的平畦,并按長度方向中間高、兩邊低、坡度0.5/100。
土壤深翻40 ~ 60 cm,揀出石塊、殘根等雜物,每667㎡施用農家肥4500㎏,氮肥30㎏,磷肥45㎏,鉀肥25㎏。使用過磷酸鈣調節土壤pH值至6.0 ~ 7.0,采用高床栽培,床高40 ~50 cm,床頂面寬100 cm,底面寬140 cm,畦溝寬60 cm。
定植前7 d床面滴水要透,以床面兩側有水滲出為準,定植時的土壤以手握成團,抖動即散,手心潮濕為宜。每畦種植2行,按50 cm行距(中心線兩側25 cm)縱向開溝,溝深15 cm,行距50 cm,株距13 cm,即定植密度 7.5株/㎡。打孔開穴,使用殺毒礬和百菌清混合泥漿沾根。嫁接苗定植時,嫁接點要高于地面1 ~ 2 cm,并朝向畦內側,砧木頂稍向畦外側傾斜,以使接芽與地面垂直。扦插苗在不掩埋葉片的前提下,盡可能埋深些,定植后向上提苗使根系垂直并壓實。灌水要與定植同步進行,灌水量最少為30m3/667㎡/次;定植第二天要重新人工灌水一次,以后才可以使用滴灌灌溉。定植一周后檢查成活情況,并及時補苗。
1.土壤灌水。成齡植株生長季節每2 d至3 d要灌水一次,每次40 ~ 60 m in,灌溉水量為6 ~ 10 L/㎡。灌水從早晨7時時開始,盡量提前,最遲于16時前完成。判斷灌水量是否合適的標準為畦溝濕潤,不積水,陰雨天要保持干爽。
2.土壤排水。畦頂端至棚外排水溝底相對高度要不少于100 cm,并保持排水溝底不積水,避免畦底漬水。每年早春修剪后至少淋洗土壤一次,以減少表層土壤有害鹽類富集。
3.施肥。切花月季生長過程中需要比較均衡的肥料,肥量多少可按土壤肥力與植物長勢而定,苗期多施N肥,花期多施P、K肥,且需有機肥與無機肥交替使用,生長季應15 ~ 20 d追肥1次,增施磷、鉀肥,少施氮肥(N∶P∶K=1∶1︰2或1︰1︰3),每茬花后追肥1次。
1.溫度。日光溫室栽培,白天溫度以20 ~ 25℃為宜,高于26℃時,增加通風面積開窗降溫。夜間溫度保持在12 ~ 15℃,夜間溫度高于16℃時,延遲晚上關窗時間,低于10℃時上午晚開窗,下午早關窗,注意通風。
2.光照。月季的光飽和點為5 ~ 7萬Lux,光照時數長可促進生長,但強光可使部分紅色品種外瓣變黑、灼傷。植株萌芽時,可不遮網,以免降低光照強度,影響萌芽。夏季要用銀色遮光網覆蓋,以降低白天光照強度,減輕陽光對葉片、花瓣的灼傷。
3.相對濕度。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40% ~ 60%,低于40%時,增加灌水、減少通風、增加濕度和向地面灑水。高于60%時,啟動抽風機,加溫除濕。
1.苗期整枝。扦插苗苗期主要工作是摘除花蕾、防除雜草,促進植株營養生長。新生枝條高度達30 cm以上時,可進行折枝,折枝時一手持枝條中部,另一只手握住距基部3 cm處,從最低一個芽點用手指輕輕扭動枝條,在枝條扭曲后輕輕掰彎均勻擺向畦兩側,但不能將枝條折斷。細弱折枝充足時(2 ~ 3枝/株),粗壯枝條按采收位置剪除。嫁接苗苗期有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時抹除砧木新芽,以免砧芽爭奪養分、水分,使接芽生長不良;二是及時摘除接穗花蕾;三是剪除砧木,當接芽萌發長至15 cm以上,具有8個以上復葉時,剪除砧木枝條。
2.采收期整枝。將10 cm長就出花頭的枝條重摘心,40 ~ 45 cm長出花頭的直接摘除花頭,小手指般粗壯枝(畸形或受損傷的花蕾)花枝按采收位置剪短。先將畦外側、植株底部細弱枝折枝;植株高處外側細弱枝也從分節處折枝。畦內側高處細弱枝,壓枝不足時,拉至植畦外側從分枝處壓枝。壓枝足夠時,連同分結處老枝剪短。折枝葉片不能重疊,又能將畦肩鋪滿為度,一般2 ~ 3枝/株。
3.摘側芽、花蕾。花枝上的側芽長1 ~ 2 cm時,應及時摘除,摘除時不能損傷葉片和主蕾,側芽過長時才摘除,會使花朵變小和花枝傷口過大,造成灰霉病感染。摘側芽時,要保持花枝挺直,不能人為造成損壞和彎曲。
4.采收。一次枝采收的位置,小手指般粗壯枝留5 ~ 6枚葉;筷子般粗枝留3 ~ 4枚葉;不足筷子粗的枝留1 ~ 2枚葉,壓枝不足時,不采花留作壓枝。二次及三次枝條采收的位置,小手指般粗壯枝留2枚葉,筷子般粗枝留1枚葉;不足筷子粗的枝不留葉,連同分枝處老枝回剪。所有采收要距所留葉片上方0.5 cm處剪切,不能損傷所保留葉片。
5.修剪。采收一年以上的植株,每年應進行一次修剪,每株留一年生粗壯枝條3 ~ 5枝,每枝留20 ~ 25 cm長度,其余剪除,盡量去除分枝處。一般在3月和7月進行此項工作,要保留植畦外側和植株基部的細弱壓枝,每株2 ~ 3枝,其余剪除。
1.田間采收。花枝從植株剪切后,必須10 m in內插入盛保鮮液的桶中;保鮮液深度15 ~ 20 cm,每天更換一次,(保鮮液為月季專用0.7 g/L硫酸鋁溶液,pH=4.3±0.1)保鮮液使用前要完全溶解和充分攪拌,以確保濃度準確。采收過程中避免機械損傷,小心翼翼插入保鮮液中,采收分3個級別(40 ~ 50 cm、60 ~ 70 cm、80 cm以上)并分開放置,以免花蕾和上部葉子被刺損傷。采后的花避免日曬風吹、淋雨。
2.噴安定劑。預冷前使用40%寶麗安250倍液(即20 g兌水500 m l),使用“超低容量迷霧噴霧機”,均勻噴布花蕾及蕾下3片復葉及莖,用量以不流滴為度,藥液現兌現用,操作人員要帶膠手套和口罩。
3.預冷 。月季鮮切花應分品種、分等級(40 ~ 50 cm、60~ 70 cm、80 cm以上)插入桶中,每桶80 ~ 100枝;(保鮮液深度10 cm),并使用花網保護花枝。冷庫預冷至少6 h,溫度+5℃、相對濕度85%,并用標簽紙注明采收日期,要按采收時間順序分開放置。
切花月季在溫室中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螨類、鱗翅目幼蟲、金龜子等。在溫室中,月季病蟲害防治應以“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原則綜合防治。一旦發現病蟲危害,就應針對不同的防治對象噴藥防治。對白粉病可用50%翠貝干懸浮劑3 000倍液和25%戊唑醇乳油3 000倍液噴灑于植株正反兩面;對霜霉病降低夜間濕度是防治病害關鍵,可交替使用多氧霉素、甲霜靈和三乙膦酸鋁煙霧劑防治,每2 ~ 7d一次,或使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對灰霉病降低溫棚(室)內空氣濕度,減少葉面濕潤時間,是防止病害發生的關鍵,發病后可使用寶利安、多氧霉素或腐霉利煙劑防治。對蚜蟲每次剪花后結合修剪,剪去有蚜蟲的枝葉,用DDV和擬除蟲菊脂類煙霧劑防除,每2 ~ 7 d一次,此法可兼防薊馬。對螨類用2.4%愛福丁乳油3 000倍液和50%丁醚脲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交替噴霧。溫室防治蟲網可用做防范金龜子成蟲,用辛硫磷加入灌溉水中防治幼蟲,每季一次,用量1㎏/667㎡/次。溫室用防蟲網防范金龜子,用辛硫磷加入灌溉水中防治,每季度末一次,用量1 000g/667m2(畝)/次。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校內課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