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
(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江西南昌330013)
到目前為止,后悔權這個概念在我國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界定,有的學者稱為“冷靜期”或“冷卻期”制度,有的稱為“后悔權”制度。各國法律對冷靜期制度的表述也不盡相同,如英國法稱為“冷靜期”,德國《民法典》稱為“撤回權”,法國法稱為“反悔權”。簡單說來,后悔權是指在特定的商品交易過程中,消費者在訂立合同之后的一段時期之內,依據法律的規定單方面撤銷合同后無須說明理由、承擔責任的權利。后悔權制度設立的目的和宗旨在于保護消費者弱勢群體的地位,它給予消費者在合同簽訂后再一次全新思考的機會,一個讓腦袋無負擔冷靜思考的機會,即使消費者作出取消的最終決定,也不必為此付出任何代價。
1.現有的消費者權利不足以應對商品交易中出現的新情況,將后悔權法定化更有利于保護消費者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規定的九大權利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商品交易,也不能涵蓋現今的消費模式。網絡購物、郵購、電視購物等遠距離購物在逐漸普及,面對面的交易在逐漸減少,有關商品的很多信息在交易當時并不能為消費者知悉,這就造成了消費者知情權的落空。賦予消費者后悔權,使消費者在購物之后有足夠的時間來判斷其購物的價值,不僅有利于保障消費者其他權利的實現,也是《消法》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權利一旦被寫入法律就意味著它具有普適性和強力效果,不需要買賣雙方自行約定,也不能任意變更。將后悔權法定化,不僅可以更加體現出立法保護消費者的決心,也可順應《消法》的立法宗旨——對身為弱者的消費者的傾斜保護。
2.后悔權的建立是經營者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后悔權絕非僅僅對消費者有利,對經營者同樣有利。設置后悔權制度,會使一些優秀的經營者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他們會更注意加強自己的產品聲譽,誠信經營,否則就會造成相應的退貨損失,從而失去廣大的消費者市場。經營者不如實或不盡可能詳細地提供商品信息,就可能遭遇后悔權的行使,這對于那些無店鋪銷售的經營者來說,不但會單方增加交易成本,而且會對經營者的信譽造成惡劣影響,而信譽對于他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3.賦予消費者以后悔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以往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方式無非是質量三包退換貨規定、懲罰性賠償以及商家的產品召回規定。這些保護方式在面對新興的消費模式(如訪問銷售、郵購、電視購物、電話訂貨、電腦訂貨)時顯得蒼白無力,而且消費者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去保障權利的實現,更有甚者需要依賴商家自己的服務意識和長遠眼光。賦予消費者后悔權,不僅可以節約消費者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極大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再也不需要為解除合同承擔復雜的舉證責任,不僅可以提高交易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符合國際社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發展趨勢。
4.消費者后悔權的建立有利于實現實質正義
契約自由要求契約必守是為了保證公平,但絕對的合同信守是不正義的,因為過度強調形式的正義有時會導致實質的不公。在消費領域,經營者和消費者占有信息的不均等造成買方處于弱勢,如果一味地要求消費者履行合同,極有可能給消費者造成巨大損失,最終會傷害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我國賦予消費者以后悔權,有助于平衡買賣雙方的地位,保障經濟上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能夠自由地表達意志,并實現其訂約目的,使市場交易更加有序,使資源得到合理分配,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目標。
1.國外立法
(1)英國的立法規定。冷靜期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國1964年《租賃買賣法》中的冷靜期條款。該條款規定,買受人在一定期限內可以隨時以書面文書形式通知解除合同。該法規定:若買方是在“適當交易所在地”(通常為經營者的經營所在地)之外的任何地方簽訂了租賃買賣合同或分期付款合同,都有權自收到正式合同的副本之日起4天內解除該合同。其后,英國又在《消費者信用法》中規定,除了涉及土地買賣或者抵押的信用合同以外,消費者都享有在冷靜期內決定最終簽訂或者撤銷合同的權利。冷靜期自消費者簽訂協議之日起,至其收到第二份協議副本之后的第5天為止。
(2)德國的立法規定。德國法中的冷靜期制度最早適用于國際投資方面,并沒有取得立法者預期的效果,對日常生活中的上門交易中出現的問題無法解決。基于社會現實的需要,聯幫德國于1974年修訂了《分期付款買賣法》,給予分期買賣的買受人于締約后一個星期內以書面撤銷契約之權利。
(3)美國的立法規定。美國《消費信用保護法》規定:在交易成立之日,債權者即要明確告知消費者擁有可以取消交易的權利,期限是從交付記載著這一事項的書面文件之日開始,到第三個交易日的午夜為止;消費者行使解除權時,沒有交付費用的義務,債權者在受領解除通知書后10日內必須返還從債務者處接受的頭金,債務者則要全部返還接受的商品。
2.國內立法
我國最早的后悔權立法是1996年11月30日遼寧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該法第十二條規定:“消費者對購買的整件商品(不含食品、藥品、化妝品)保持原樣的,可以在7日內提出退貨;經營者應當退回全部貨款,不得收取任何費用。”該法的效力層級屬于地方性法規,調整的范圍廣泛,消費者退貨無需說明理由,因此,屬于完全意義上的后悔權。但是2004年8月1日施行的《遼寧省消費者權益保護規定》將實行了8年的“無因退貨”內容予以廢止。
后來北京市與上海市等個別地區頒布了地方條例,有范圍地規定了后悔權適用的范圍。效力級別最高的當屬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直銷管理條例》。該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直銷企業應當建立并實行完善的換貨和退貨制度。直銷員自購買直銷產品之日起30日內,產品未開封的,可以憑直銷企業開具的發票或者售貨憑證向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或者所在地的服務網點辦理換貨和退貨;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和所在地的服務網點應當自直銷員提出換貨或者退貨要求之日起7日內,按照發票或者售貨憑證標明的價款辦理換貨和退貨。不屬于前兩款規定情形,消費者、直銷員要求換貨和退貨的,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所在地的服務網點和直銷員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辦理換貨和退貨。”
3.立法比較及評析
國外一些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建立了后悔權制度,盡管制度所涉及的消費領域和具體適用的條件存在一些差別,但各國的立法發展幾乎都證明了這一制度在消費者保護中的重要意義。相較于國外的有關規定,我國的立法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級別低。關于這方面的法規,我國只有《直銷管理條例》和《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屬于行政法規,適用范圍是全國,其他的僅僅適用于個別省市。這樣的立法不利于市場的統一,不利于促進消費。
(2)適用的條件苛刻,消費者負擔重。如《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產品未開封才能退貨。這種規定極不合理,不拆開包裝,消費者根本無法了解商品的信息,因為商品的說明書和各種合格證明都裝在包裝內部。
(3)規定粗糙。對后悔權的行使方法、解除合同之后雙方的權利義務、消費者濫用權利的限制、經營者拒絕退貨的后果等都沒有規定,整個后悔權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1.后悔權制度的適用
(1)適用范圍。關于后悔權適用范圍雖然各國的立法規定不同,但總體上還是有一些普遍的規律。原則上所有的銷售行為,諸如遠程銷售、超市銷售、便利店銷售等均應適用后悔權制度,除非后悔權的行使需要支付過高的社會成本。首先是遠程銷售行為。在遠程銷售(諸如電視購物、網絡購物、報紙雜志廣告郵購等)的條件下,通常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根本接觸不到商家,更不能親身感受到商品的相關信息。其次是交易額巨大的行為。大宗商品涉及金額大,使用周期長,建立冷靜期制度可以讓消費者不為一時沖動付出太沉重的代價,也會讓商家提高商品質量,有利于社會經濟良性發展。比如買車購房,動輒需要幾十萬乃至幾百萬,在經營者的宣傳下,在所謂的潮流時尚中沖動性的購買,往往要花掉消費者大半生的積蓄,此種情況下,冷靜期制度可以降低消費者沖動購物的風險。
(2)后悔權制度適用的例外。筆者認為,在上門推銷和遠程交易等形式中有以下情形的可以排除消費者行使后悔權:一是如果經營者不是強勢銷售,消費者也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理性購買的,則不允許消費者行使后悔權,例如經營者是被消費者主動邀請上門交易的。二是如果對消費者的影響不大,解除合同不利于維護交易的穩定性,而容易引起糾紛的,不允許消費者行使后悔權,例如小額交易,因為對小額交易的反復確認會降低社會交易的效率。三是食品、藥品以及因為消費者的原因致使商品損壞而無法再次銷售的,不允許消費者行使后悔權。
2.后悔權制度的行使
(1)后悔權行使的期限。后悔權適用的期限不能過長,也不能太短。意大利對上門推銷的后悔權期限規定為7天,但是對遠程銷售和消費信貸交易則規定為10天。目前,國內大多數學者主張以7天為限,但無論是7天還是10天都不應該是一個唯一標準,我國可以根據交易的性質來確定后悔權的行使期限。另外,將來可能會出現一些新問題和新情況,因此,有關后悔權的行使期限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
(2)后悔權行使的方式。國外對后悔權的行使規定了兩種方式:一種是書面方式,一種是將貨物退回的方式。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消費者口頭通知解除合同可能帶來的糾紛。
(3)后悔權行使的程序性問題。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我國對后悔權行使過程中的一些程序性問題也應當予以明確規定。例如:經營者需要以書面形式告知消費者享有后悔權;為了消費者能夠方便、快捷地行使后悔權,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明確告知經營名稱、營業地址、行使權利的期限、行使后悔權的效果等;消費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經營者提出其準備行使后悔權的要求;消費者行使后悔權沒有支付費用的額外義務;經營者在收到消費者行使后悔權的書面通知后在規定時間內應當返還商品價款,消費者則全部返還購買的商品;經營者在后悔權行使期限內有妨礙或不正當的行為時,法律要對消費者予以救濟;等等。
(4)與相關制度的協調。后悔權和《產品質量法》、《消法》中的其他退貨規定、《合同法》共同保護著消費合同中弱勢一方——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當法條競合時:若在后悔權期限內,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撤銷的,符合其他法律法規對其調整的,從其他規定;如果符合其他法律法規中交易雙方可以撤銷交易或者退貨的規定,說明這項消費合同是有瑕疵的,后悔權保護的是無條件下的退貨制度,是給消費者設立的更高級別的保障,要用于保護無瑕疵的合同。
3.消費者后悔權制度實施的保障措施
(1)優化消費者協會職能。要使后悔權制度發揮有效作用,就必須優化消費者協會職能,將其打造成消費者鑒定、教育、指導的權益保護機構;同時對于小額后悔權的調解案件,要賦予消費者協會申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強制執行的權力,以提高調解的效率;另外,消費者協會要主動對侵害消費者后悔權的交易行為進行揭露和批評,要利用輿論工具向社會公布交易黑名單,轉請政府有關機關處理違法交易行為,支持或代表消費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
(2)行政機關依法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集中精力查辦較大數額的消費者后悔權案件,在接到消費者的投訴后,要做好以下工作:積極調查核實,該立案的要及時立案;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采取果斷措施,切實保障消費者后悔權的行使;大力加強對經營者的誠信和經營態度的監督調查工作;對不積極協助消費者行使后悔權的經營者應給予行政處罰;對觸犯刑律的行為,要堅決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嚴厲打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3)建立消費者小額訴訟機制。一般情況下,消費訴訟的標的額比較小,而解決需要快速,不然很容易引起訴訟主體對司法效率的非議。對此,立法者需要考慮建立消費者小額訴訟制度,為達到對消費者權益傾斜保護的目的,在涉及后悔權的訴訟中,可以將舉證的責任倒置,讓經營者適當承擔舉證責任,以此來減輕消費者舉證的困難程度。對于小額訴訟制度的建立和運行,國外已經有了較多的嘗試,我國可以在吸收國外先進立法理念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建立符合我國消費糾紛解決的司法程序,也只有建立能夠適應消費者后悔權行使的司法訴訟制度,才能使各類利益群體和諧共處。
(4)建立行業自律機構,加強某些特殊交易的行業自律。行業自律可以給消費者構建購物的第一層安全網,相似的行業間可以以合同的形式加入一個經過經營者共同研究出的行業規范。可以在這些經營行業內部組成一個行業協會,作為其行業自律的監督機構之一,此機構負責收集整理一些在對待消費者購物方面不守法守信的經營者并定期公布,對于屢次點名警告仍不改正的經營者,行業協會有權將其驅逐出所在的交易市場,這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是對優良經營者的一種保護。
后悔權的設立是對本已缺乏誠信的社會的一次重大考驗,是對契約原則的一個考驗,后悔權制度的設立不能給社會帶來與預期相反的結果,所以該制度的建立需要嚴格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在特定領域即范圍內去實施。
[1]〔法〕熱拉爾·卡.消費者權益保護[M].姜依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李凌燕.消費信用法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周顯志,陳小龍.英美日消費信用合同“冷卻期”制度及其借鑒[J].經濟前沿,2002(8):38-40.
[4]孫燕玲,劉斌.構建直銷冷靜期制度的法學思考[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90-93.
[5]毛玉光.消費者權益損害賠償[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6]王興運.弱勢群體保護法論綱[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
[7]董新凱,夏瑜.冷卻期制度與消費者權益保護[J].河北法學,2005(5):54-57.
[8]曹智.電子商務中消費者退貨權之法律探要[J].消費經濟,2007(6):92-95.
[9]李麗.淺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后悔權的建立[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09(8):18、20.
[10]梁慧星.中國的消費者政策和消費者立法[J].法學,2000(5):19-25.
[11]龍涓.試論消費者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