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鵬錚
(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青島 266100)
正確的英語發音是口頭交際成功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我們也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僅有正確的發音還不夠,當因素相連形成音節,進而形成單詞與語句的時候,我們需要用英語特有的重音模式和節奏規律將這些音素與音節說出來,才能準確的表達出語句的含義。 我們在聽英語語句的時候,有一些單詞或音節聽起來比起鄰近的單詞或音節要響亮些,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重讀。重讀分為2 種:單詞重音與句子重音。而每一種都有重讀與非重讀之分??梢哉f,重讀與非重讀音節的相繼出現是英語話語的一個重要特點。
一般來說,重讀的單詞或音節比較清新響亮,延長時間亦較長。而非重讀音節或單詞比較模糊,發音時間較短。 由于受漢語的影響,中國大學生總習慣把單詞中所有的音節讀得很重,語氣很強烈。 認為這樣的英語發音才夠清晰,與人交流起來才輕松,容易,殊不知,英語是一門有著內在重音模式和節奏規律的語言。如果忽視,不加以改善,不僅會造成聽力的缺失, 最終還將會造成整個交際的失敗。 例如: 當你聽到Be careful with that__________.A.yellow JACKet(=yellow article of clothing) B. YELlow jacket (= yellow and black insect that stings ) 正確答案是A. 由于中國大學生不習慣或者不清楚英語中同一個單詞或詞組有著不同的重音模式, 就會想當然的認為我們穿的黃色的夾克就讀作YELlow jacket, 就會選錯。 再如:head DOCTOR (=chief of staff), 而HEAD doctor (=psychiatrist); green HOUSE (=house painted green), 而GREENhouse (=glass house for growing plants),等等。此外,中國大學生在讀雙音節或多音節單詞時,重讀音節與非重讀音節的區分度總是不明顯,即,總不能把非重讀音節讀得很輕,實現真正的零重音。 例如:important 這個單詞共有3 個音節,im,por 及tant。 但是這3 個音節的重音地位是不同的,首先,im 是次重音,por 是主重音,tant 是零重音,也叫非重讀音節。 請看下圖的單詞important 的重讀模式:

由圖可見,單詞important 的重音模式應為2-1-3。 由2 到1 是升調,再由1 到3 是降調,其中音節1 和3 雖不是主重音,但二者的重音地位也不是相同的,非重讀音節tant 要降下來,讀得很輕,很弱。 而中國大學生總不能很好地區分三個音節,要么讀成2-1-2 模式,要么讀成2-2-1 模式。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英語學習者習得英語語音的“漢腔漢調”問題,總喜歡把每一個音節都讀得很重。 具體成因見下文。
英語句子跟英語單詞一樣,也有重音,叫“句子重音”。有句子重音的音節聽起來清晰有力,無句子重音的音節聽起來較為含糊。 句子重音總是落在單詞的重讀音節上。句子重音對于表達思想和感情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也是中國大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英語句子中,一般來說信息詞, 即傳遞信息的詞, 需要重讀, 例如,who, what, when,where, why, and how。 而功能詞,即起連接作用的詞,不需要重讀,例如,連詞,介詞,冠詞,助動詞,等等。 英語句子中重讀單詞與非重讀單詞相繼出現,構成了自身特有的重讀模式和節奏規律,而不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單詞都讀得很清楚,那樣反而會造成交際的失敗。例如,在聽力中,同學們總是抱怨native speaker 語速過快,除了最后幾個單詞別的幾乎沒有聽懂。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同學們沒有掌握好英語這門語言中特有的重讀模式和節奏規律, 對于native speaker 來說,本該重讀的單詞就需要重讀,而不該重讀的單詞幾乎聽不到,結果就形成了同操一門語言的人們卻互相聽不懂, 最終造成了交際的失敗。 下面舉幾個實例:短語rock and roll,當這三個單詞分開呈現在眼前時應該采用各自的強讀式,即/r?k/,/?nd/,/r?ul/,但是當這三個單詞連在一起構成一個短語時,其中and 的重讀發生了變化,強度式/?nd/變成了弱讀式/?n/,因此,這個短語應該讀作/r? k?n r?ul/,聽上去像是一個單詞,如果掌握不好,在聽力中同學們會想當然地認為是rocken roll,從而造成聽力的迷失。再如:當我們聽到/its? gu d? g?uld /,我們立馬會反應到good, gold 這兩個詞,但是我們不敢確定,再加上聽力時間緊,我們想當然的就認為這句話就是It’s good gold.殊不知,此時的native speaker 采用了強度式與弱讀式相結合的方法,并且通過連讀的手段把弱讀式糅合到強度式里,造成我們理解上的極大障礙。 實際上這句話的答案是It’s as good as gold.可見,句子重音對聽力理解和交際溝通起著成敗的作用。
英語的發音無論從單詞層面還是句子層面分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要的部分讀得清楚,不重要的部分讀得馬虎;而且只有把馬虎的地方讀得真正馬虎了,才能接近英語的洋腔洋調。我們是中國人,漢語普通話是我們的官方語言,但是漢語中雙字詞或多字詞的重音與英語中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讀起來有很大的差異。 例如:“媽媽”和“杯子”的重音模式都是“重/輕”,“走著瞧”和“關上門”是“重/輕/重”,“生氣了”是“重/重/輕”,等等。 但是,漢語的輕讀與英語的零重音比起來,還是顯得較重、較強、較生硬。 這就是中國大學生在習得英語語音時,盡管進行了無數次的跟讀、模仿、對比,都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結果造成了學生挫敗感。語音教師在授課時也采取一味的、盲目的、感性的糾錯,只是在短期內有成效,事后學生們的發音問題又回原形畢露。因此,教師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也應作出一定的改變。 事實上,英語的零重讀,顧名思義,應該實現真正的輕音,有時可以輕到幾乎聽不見的程度,才能真正表現英語特有的重音模式和節奏規律,實現真正的抑揚頓挫。
針對上述中國大學生發音“漢腔漢調”的表現及成因,結合教學實踐,本文作者提出了兩大對策。
眾所周知,人們在嘟噥時是在嗓子眼里小聲的,是不被別人聽清楚的。 此方法目的是訓練學生深刻體驗英語的重讀與非重讀,體驗二者的區分度。步驟如下:單詞或句子要求學生在嗓子眼里嘟噥,然后突然將其中的重讀音節大聲的說出來(紀玉華,2007:58)。 使用這一方法要注意,一定要將重讀音節與非重讀音節連貫起來,不要將二者脫離。尤其是要注意那些前面連續幾個都是非重讀音節的多音節單詞的讀音,例如:pronunciation, exaggeration, locality,等等。
上面我們分析了單詞important 的重音模式, 下面我們來看句子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中的重音模式。

由上圖可見,本句話中處于1 的位置上的音節都應該重讀,而2,3位置上的音節都是非重讀音節,都應讀得很輕,而不像中國大學生那樣把句中的每一個詞都堵得很清楚,很重,升調平平的,無論使用怎樣的升調還是降調,都是那么的不自然,構不成語言節奏上抑揚頓挫的內在美。 在今后的語音教學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音節劃分法明確重讀音節與非重讀音節的區分度,可以有效的改善中國大學生發音“漢腔漢調”的問題。
[1]紀玉華.英語發音與朗讀教程[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9.
[2]王桂珍.英語語音教程[M].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