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書喜
自發性腦室出血(IVH),約占顱內出血的 20%~60%[1],發病率極高,主要由非外傷因素導致。傳統的內、外科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臨床上尚無規范的治療方法?,F對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5例自發性腦室出血患者,采用尿激酶腦室內灌注結合微創側腦室引流,治療效果較好,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0例自發性腦室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齡33~80歲,平均(52.1±6.1)歲,采取內科保守治療,11例為高血壓腦出血,4例為其他原因所致。微創側腦室引流組,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齡30~75歲,平均(50.6±5.6)歲,13例為高血壓腦出血,2例為其他原因所致。30例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治療方法 ①對照組:給予患者預防感染、調整血壓、止血、降低顱內壓及各種并發癥等對癥治療。②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15例患者在24 h內行微創引流術。手術方法:使用YL-1型一次性血腫穿刺針,通過CT確定血腫穿刺點,進針點為發跡后1.5~2cm,前額中線旁1.5~2cm,進針5~6cm后進入側腦室額角,然后拔出針芯,流出腦脊液,用生理鹽水沖洗,從側孔中排出半固態、液態血凝塊,待排出液清亮后夾閉引流管,然后注入3~4ml含尿激酶2萬U的生理鹽水,關閉引流管,同時連接裝有等滲鹽水的輸液裝置,4 h后進行開放引流,引流沖洗1~2次/d,每次沖洗后用尿激酶灌注(1~2萬U),并注意引流時保持引流管的高度在15cm左右。對于全腦系統積血者,進行雙側穿刺[3];對于單側腦室出血無梗阻性腦積水者,可進行單側穿刺。拔除引流管的指征:①關閉腦室引流管后24 h病情無加重。②復查頭顱CT后腦室積血基本清除。引流時間一般為5~7 d[4]。
1.3 療效評定 按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評分標準(1995制定)年進行評定[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對照組總有效率33.3%;微創側腦室引流組總有效率86.6%。兩組經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例,%)
自發性腦室出血(IVH)多為腦血腫破入腦室系統引起,重癥患者會累及4個腦室,易導致腦脊液循環障礙[6]。根據出血部位的來源可分為原發性(PIVH)和繼發性腦室出血(SIVH)。PIVH約占腦室出血的7.4%~18.9%[1],SIVH 占腦室內出血的93%[1]。導致IVH的常見原因為高血壓動脈硬化、脈絡叢血管瘤、腦動靜脈畸形、動脈瘤等破裂。IVH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頭痛、頭昏、腦膜刺激征及血壓升高等。重者出現高熱、意識障礙、病理征陽性、肌張力增高及癲癇發作等。晚期可出現腦疝、顱內高壓、植物神經系統紊亂以及呼吸循環障礙等。多數患者還可并發腎功能衰竭、應激性潰瘍、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等。
自發性腦室內出血在治療上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常規的藥物治療是不可能使腦室內血塊完全被清除,尤其對鑄型出血療效不明顯。尿激酶具有副作用小、對腦組織無致炎性反應、無抗原性等優點,適用于腦室內鑄型、腦室內積血較多及小腦、腦干出血者。通過本組研究表明,尿激酶持續滴注灌洗結合穿刺引流溶解是一種治療腦室出血的有效方法。在晚期,血腫部分多液化吸收,使用尿激酶后更易使血腫溶解,易于引流[7,8],加速血腫的清除,從而提高療效。
總之,微創側腦室引流聯合尿激酶灌注治療自發性腦室出血,能加速腦室血腫的清除,具有療效好、損傷小等優點,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治療方法。
[1]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72-875.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羅自勉,宋治,付林,等.雙側腦室引流聯合腦脊液置換治療重型腦室出血的臨床研究.中國急救醫學,2007,8(6):334-336.
[4]王艷霞,臺立穩.重型腦室出血側腦室引流治療.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8,16(4):405.
[5]陳清棠.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381.
[6]王維治.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43-145.
[7]羅慈偉,卓蘊雄.微創術中持續滴注灌洗的體外試驗觀察.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9,14(6):244.
[8]丁朝兵,陳東,等.不同微創方法治療腦室鑄型出血的療效觀察.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3,16(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