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平 王超 徐茜茜 劉根華 聶微萱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自制CPAP是指采用簡易裝置經鼻持續正壓通氣的治療方法,即在自主呼吸的基礎上,無論吸氣還是呼氣均使氣道內保持正壓水平的一種特殊通氣模式[1,2]。其使用簡便易行,相對無創,近年來日益廣泛地應用于手足口病的呼吸支持治療。我們以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早期氣道干預,將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例均為本院2012年1~7月確診為重癥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兒,其中男126例,女72例;年齡11月~4歲。臨床表現:入院時均有發熱、皮疹,易驚,部分患兒有肢體抖動。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00例,對照組100例。2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自制CPAP的制作。根據患兒選取不同型號的小兒一次性硅膠雙鼻塞吸氧管,由雙鼻塞圈起點處截斷,斷端處接一次性輸液延長管,連接處用膠布密封保證不漏氣,將延長管另一端插入有刻度的水封瓶中,制作成功。②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給予抗病毒、降顱壓、維持內環境穩定、退熱、鎮靜、心電監測并酌情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如米力農、多巴胺、酚妥拉明等對癥治療。有以下指征時給予早期氣道干預:1.呼吸增快:R>40次/min;2.心率增快:<1歲P>160次/min,1~3歲P>150次/min,>3歲P>140次/min;3.血壓升高:收縮壓>108 mm Hg(除外發熱、哭鬧、疼痛刺激等因素)。治療組給予自制CPAP通氣,對照組給予低流量吸氧。當患兒體溫下降,呼吸、心率、血壓降至正常范圍后停用。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5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愈情況比較 結果見表1。治療組治愈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早期使用自制CPAP治療療效顯著,且轉化為危重癥病例大量減少。

表1 兩組治愈情況比較(n,%)
2.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見表2。治療組患兒發生腹脹、鼻損傷、感染、麻醉意外的例數分別為1、3、0、0例,對照組患兒發生腹脹、鼻損傷、感染、麻醉意外的例數為別分1、4、0、0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早期使用自制CPAP治療安全可靠,不良反應少。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手足口病最嚴重的并發癥是神經源性肺水腫/肺出血。一旦發生肺水腫,出現心肺功能衰竭,病死率高達80% ~100%,Tosu等研究提示存活者幾乎全部有神經系統后遺癥,表現為運動協調功能障礙、肌無力和肌萎縮、面神經麻痹、痙攣性吞咽困難并需插管喂養、中樞性肺通氣不足需輔助呼吸[3]。2008年我國安徽省阜陽市手足口病暴發流行以來,資料報告也認為神經源性肺水腫是最重要的死因[4]。
鑒于肺水腫發生后的嚴重后果,醫學研究者們積極探索肺水腫發生的高危因素,目前普遍認為高血糖、外周血白細胞增多及肌無力是發生肺水腫的預測因素。在出現上述高危因素時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可有望降低病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3]。
氧療和機械通氣是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呼吸衰竭重要的治療措施。但應警惕濫行氣管插管,過度使用呼吸機現象[5]。CPAP機價格昂貴,且應用時需要進行氣管插管,易出現插管損傷、感染、麻醉意外等不良反應。而自制CPAP療效肯定,并且操作簡單,易于安裝維護,無明顯不良反應,既改善病情,又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尤其在手足口病大規模暴發流行期間,通過大量推廣自制CPAP應用,更可避免出現因CPAP機數量不足而延誤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搶救治療等情況。特別是通過早期應用自制CPAP,提供較高的持續氣道正壓,提高平均肺泡壓,使肺毛細血管跨壁壓力差減小,可促進肺水腫液回到毛細血管中,減少肺滲出,減輕肺循環負荷,往往能逆轉肺水腫的進程,使病情盡快穩定,并可減少對機械通氣的需要,使用越早,療效越顯著。
綜上所述,通過自制CPAP應用于重癥手足口病的早期氣道干預,可極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轉化為危重型的發生概率,大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簡便易行,無創安全,可推廣應用于經濟不發達地區及基層醫院。
[1]章志玲.CPAP呼吸機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護理.蚌埠醫學院學報,2001,26(1):9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S/OL].
[3]周伯平,李成榮.腸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35.
[4]張育才,李興旺,朱曉東,等.兒童危重腸道病毒71型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的救治.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8,17(12):1250-1254.
[5]張育才,徐梁,戎群芳.小兒危重腸病毒71型(EV71)感染臨床特征及救治策略.國際兒科學雜志,2010,37(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