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玉萍 張雅薇 文曉琴
糖尿病(DM)是一種發病率越來越高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2007~2008年全國性糖尿病患病率調查的數據顯示年齡標化后的糖尿病總患病率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別為9.7%和15.5%,這意味著中國存在9240萬糖尿病患者和14820萬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未來若干年內,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還會持續上升,國際糖尿病聯盟早在1996年就已經提出了糖尿病的5項基本治療措施,被形象地喻為五駕馬車,即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糖尿病教育和自我檢測,國際糖尿病聯盟還指出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缺乏糖尿病教育就像缺乏胰島素一樣危險,糖尿病教育不僅是治療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種治療,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原因與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直接關系,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長期性、復雜性以及日常生活諸多方面改變的特性,患者的依從性不夠理想。家屬是患者日常生活中聯系最為密切的群體,家屬的支持和監督對糖尿病患者有較大的影響.但家屬對糖尿病知識的缺乏導致其支持和監督作用微弱。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觀察其對患者自護行為和治療效果的影響。本文旨在探討實施家屬與患者同步健康教育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符合WHO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且體重指數(BMI≥28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推薦的BMI標準[1]BMI≥28kg/m2為肥胖),采用系統抽樣的方法選取有一定學習能力、無嚴重糖尿病并發癥(如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可定期前來隨訪、愿意合作、知情同意的患者共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于選取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60例患者入選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各30例,兩組受試對象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分型、糖尿病家族史、經濟狀況、職業、工作狀況、接受教育的程度及治療等指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供了兩組研究對象的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進行糖尿病教育,并予以藥物降糖治療,教育形式采用在教室給患者集體上課與討論、單個指導、閱讀糖尿病知識講義相結合形式,以幻燈、投影形式系統講解的有關知識,播放教育專題錄像帶包括降糖藥物、運動、飲食、足部護理方法等,展示食物模型樣本,講解均衡飲食食品交換方法,在教室以宣傳展板圖片形式宣傳有關知識內容,提供基本知識以及有關內容的宣傳材料供閱讀學習,演示血糖儀的使用步驟方法等,平時熱線電話提供咨詢指導組織,但實驗組在接受教育的全過程均有至少一名直系親屬陪同參與,要求患者親屬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在每1周電話隨訪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同時,隨訪患者直系親屬,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并予以指導,并予以答卷形式了解患者親屬對糖尿病的獲知程度。6個月后分別評價兩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體重、血脂等指標,比較兩組之間有無差異。
1.3 監測指標 監測空腹血糖、體重指數、糖化血紅蛋白(HbAlc)、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8.0軟件處理有關資料,數值變量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正態分布資料用t檢驗,分類變量的比較使用卡方檢驗。
表1 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的糖尿病控制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的糖尿病控制指標比較(±s)
注:結果顯示實驗組及對照組在各項指標上均有明顯差異(P<0.05)
組別 例數 BMI(kg/m2) HbA1C(%) FBG(mmol/L) TC(mmol/L) TG(mmol/L)實驗組 30 教育前29.0±0.8 8.5±1.0 10.1±2.4 10.0±2.1 5.0±1.6教育后 26.0±1.1 6.5±0.8 6.1±1.5 4.5±1.6 3.0±0.8對照組 30 教育前 29.2±1.0 8.6±1.2 9.8±2.9 10.8±3.0 5.2±1.3教育后28.0±0.9 7.8±0.9 7.9±2.0 6.8±2.0 4.5±1.2
糖尿病的治療目標是通過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以控制血糖、血脂等各項代謝指標,從而防止或延緩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2]。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更為重要,但在漫長的自我管理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松懈、厭倦,或由于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在飲食、運動、監測等方面不嚴格按要求進行管理。《國際糖尿病聯盟亞太地區宣言》強調,糖尿病的管理需要團隊的教育與支持,而家屬作為患者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3,4],家屬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督促、提醒,將對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建立與堅持有促進作用。家屬的共同參與,一方面使患者感受到家屬的關心與愛護,在患者情緒低落、意志薄弱時,能夠提供及時的支持與鼓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不斷地督促并協助患者克服困難,在實際生活中建立飲食控制、合理運動、按時服藥、定期檢查等自我管理行為并堅持下去。疾病的康復不僅依賴于患者,也依賴于他們的家庭和社會的全面支持,其中家庭是主要的社會支持系統[5]。因此通過實施家屬與患者同步健康教育可明顯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指數、血糖、血脂、糖化血紅蛋白等各項指標,從而達到預防慢性并發癥的發生。
[1]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中國成人體重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1):5-10.
[2]《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64-74.
[3]陳香芬.指導一合作型醫患關系對社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評價.中國全科醫學,2005,8(21):1779-1880.
[4]Dan HA,Horst FG,Knoops L,et al.Social support in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intervention studies.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05,59(12):1-12.
[5]曾璽珍,陳鳴芝,楊少杏,等.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和家庭支持的作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增刊):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