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玉鄧 文 李健權 錢炬炬王衛紅張 平
柑桔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水果種類,是我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果品。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針對我國柑桔生產出現的階段性、結構性過剩,農業部提出了“一穩、二調、三提高”的發展方針,即穩定現有果園面積,調整果樹品種結構、調整區域布局,提高質量、提高單產、提高效益。《全國柑桔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 年)》要求,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合理的區域布局和專業分工,穩步提高優勢區域和優勢產品的比重。生產區劃是 “根據社會生產地域分工的特點對領土進行戰略性的劃分,揭示各地區專業化發展方向和特征”[1],它是依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對客觀存在的生產區的主觀認識和劃分,以達到區際合理分工,指導區域生產朝最有利方向發展,實現整體生產的最優化目的[2]。
湖南是全國柑桔生產大省,2010年柑桔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為37.9萬hm2、388.92萬t,占全國柑桔面積和產量的17.14%和14.70%,均居全國首位。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 “兩型社會”建設的決定》中,將以柑桔為主的水果業列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點改造提升的十大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湖南省柑桔產業發展迅速,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總產量穩步提升,出口量逐年遞增,已成為產區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柑桔生產區劃方法很多,主要有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等[3-4]。也有學者認為,以產量高低作為區劃依據具有普遍性、主導性和綜合性[5]。本文以2002—2011年《湖南農村統計年鑒》為數據來源,將全省各縣(市、區)劃分為柑桔生產優勢區(2001—2010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大于等于全省均值除以全省縣市區個數)、次優勢區(2001—2010年種植面積或產量大于等于全省均值的50%除以全省縣市區個數)和非優勢區(2001—2010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小于全省均值的50%除以全省縣市區個數)三類,再結合湖南柑桔避凍區劃、生態區劃、柑桔品牌戰略的實施,劃定柑桔帶,進行優勢區域布局。
優勢區:包括洞口、新寧、鼎城、澧縣、臨澧、桃源、石門、永定、慈利、沅江、永興、資興、零陵、冷水灘、祁陽、道縣、江永、寧遠、辰溪、溆浦、會同、麻陽、芷江、洪江、吉首、瀘溪、鳳凰、保靖、永順和龍山等30個縣(市、區)。

表1 湖南柑桔避凍區劃
次優勢區:包括長沙、寧鄉、瀏陽、攸縣、茶陵、醴陵、衡陽、衡南、衡東、祁東、耒陽、常寧、大祥、邵東、新邵、邵陽、隆回、綏寧、武岡、岳陽、華容、平江、武陵、安鄉、漢壽、津市、桑植、南縣、安化、桂陽、宜章、嘉禾、臨武、東安、藍山、新田、江華、鶴城、中方、沅陵、靖州、婁星、花垣和古丈等44個縣(市、區)。
非優勢區:包括全省除優勢區、次優勢區以外的其他48個縣(市、區)。
湖南柑桔生產集聚如圖1所示。
湖南地貌為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面低平的馬蹄形,冬季往往有強寒潮侵襲。周期性凍害是湖南柑桔產業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必須結合避凍區劃(見表1)進行柑桔優勢區域布局[6]。

圖1 柑桔優勢區域布局示意
以湖南柑桔生產集聚情況為主要依據,綜合考慮柑桔生態區劃、避凍區劃,確定湖南柑桔優勢區域主要布局在湘西山區(包括湘西州、懷化和張家界的永定區)、湘中地區(包括常德、市的邵陽大部,益陽、岳陽、衡陽部分,永州北部,張家界慈利以及長沙瀏陽)、湘南地區(包括郴州、永州大部,邵陽南部,衡陽市的耒陽和株洲市的茶陵),構成湘西柑桔帶、湘中柑桔帶和湘南柑桔帶(以下簡稱“三帶”)的“兩縱一橫”格局,“兩縱”以寬皮柑桔為主,“一橫”以橙類為主。38.44%和19.31%,合計占83.88%。后5年與前5年比較,“三帶”柑桔種植面積分別增長43.03%、21.53%和39.99%,其中,湘西、湘南比全省柑桔種植面積增長率高14.63和11.59個百分點,湘中低6.87個百分點;產量分別增長198.32%、75.84%和75.37%。可見,湖南柑桔生產的優勢與潛力主要在“三帶”。而“三帶”中,因氣候因素及
品種結構向橙類及晚熟品種的調整,湘西與湘南帶更具發展優勢與潛力。湖南未來柑桔生產發展應根據資源稟賦、市場區位、生產規模和產業基礎等情況,按照不同柑桔種類生態適宜指標[7](見表 2),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穩定面積、調整結構”和“相對集中連片”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柑桔優勢區域,著力打造“三帶”。
該帶位于東經 109°~112°, 北緯27°~30°之間,包括湘西州除花垣外的全部縣(市、區),懷化的沅陵、辰溪、溆浦、麻陽、芷江、會同、靖州、通道、洪江縣(市),以及張家界的永定區等。境內武陵山脈、雪峰山脈蜿蜒,主要河流有沅水和澧水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2010年柑桔種植面積、總產、平均單產分別為 10.36萬 hm2、110.47萬 t、10 665 kg/hm2, 為 全 省 的27.32%、32%和117.13%,優質果率在48%左右。主要栽培品種有特早熟和中熟溫州蜜柑,錦紅、錦玉冰糖橙,黔陽無核椪柑,臍橙,無核大紅甜橙,以及安江香柚、金蜜柚等。
優勢:該帶是最具潛力的寬皮柑桔和鮮食、加工橙類生產基地,是全國柑桔優勢區域布局規劃中 “鄂西-湘西柑桔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低山丘陵多,土
2001—2010年湘西、湘中、湘南“三帶”柑桔種植面積均值分別為9.24萬 hm2、11.18 萬 hm2、4.63 萬 hm2,分別占全省柑桔種植面積均值的30.02%、36.31%和15.03%,合計占81.37%;柑桔產量均值分別為57.9萬 t、85.19萬 t和 42.79萬 t, 分別占全省柑桔產量均值的26.13%、地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柑、橙的優越自然生態條件;勞動力多且成本較低,比較效益顯著;已形成較大種植規模,有一定產業基礎,具備較好的采后商品化處理體系;"湘西富硒椪柑"曾在中央電視臺報道過,"黔陽冰糖橙"獲"中華名果"稱號,在全國享有盛譽。近年北京匯源果汁飲料集團有限公司、湖南海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和英國康維集團公司等3家大型企業落戶該帶,柑桔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高[8]。

表2 不同柑桔種類生態適宜指標
劣勢:品種主要集中于中熟,優質無病毒苗木繁育體系不健全,品種更新慢,標準化生產程度不高,品質有待改良。吉首、古丈、永順、龍山、洪江、會同和靖州等為避凍區劃第二類地區,其他縣(市)為第三類地區,存在周期性凍害威脅。
功能定位:重點建設鮮食與加工寬皮柑桔生產基地,冰糖橙、安江香柚等特色柑桔基地,產品以鮮食為主,以桔瓣罐頭和橙汁等加工產品為輔。張家界市永定區重點建設以紐荷爾臍橙、無核椪柑和雜柑、大庸菊花心柚等品種為主的澧水沿岸丘陵山地柑桔基地[9];湘西州以瀘溪、保靖、吉首、鳳凰、永順和龍山等縣(市)為重點,在丘陵坡地建設無核椪柑基地,打造“湘西富硒椪柑”品牌[10];懷化市重點建設無核大紅甜橙基地,并依托北京匯源果汁飲料集團有限公司,發展加工型柑桔,麻陽、洪江等縣(市)發展以錦紅、錦玉等品種為主的冰糖橙基地,溆浦縣發展以早熟、特早熟溫州蜜柑基地,芷江、會同、辰溪等縣發展以黔陽無核椪柑、臍橙、安江香柚、金蜜柚等為主的特色柑桔基地[8,11];柑桔鮮果上市期延長到6個月以上,早熟和特早熟品種栽植比重由現在的20%提高到40%以上,加快發展晚熟品種,降低中熟品種比例;產品以北方市場為主,兼顧國內其他地區,部分出口。
該帶位于東經 111°~114°, 北緯26°~30°之間,包括常德的石門、桃源、鼎城、澧縣、臨澧等縣(區),岳陽的華容、岳陽,邵陽的洞口、綏寧、邵東、新邵、邵陽,衡陽的衡南、衡陽、祁東,益陽的沅江、安化,張家界的慈利縣,以及永州的零陵、冷水灘、祁陽和東安等。靠近武陵山脈、雪峰山脈,主要河流有湘江、資江、沅江和澧水等,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豐沛。2010年柑桔種植面積、產量、平均單產分別為13.27萬 hm2、118.37 萬 t和 8 924 kg/hm2,為全省的35%、34.3%和98.01%,優質果率在42%左右。
優勢:該帶是鄧秀新院士認為的、除全國柑桔優勢區域布局規劃 “三帶”之外的第四條帶的一部分,即北起丹江口,南到邵陽,以椪柑、溫州蜜柑為主的寬皮柑桔產業帶,是湖南省寬皮柑桔生態適宜區、次適宜區;技術力量雄厚,農民有種植柑桔的傳統,其中,石門縣已發展成為全省柑桔生產第一縣,并連續40多年成為 “中國柑桔出口第一縣”,2010年柑桔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為1.80 萬 hm2、26.27 萬 t, 占全省的4.75%和7.61%,“石門柑桔”已注冊為全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雪峰蜜桔”為重要出口商品;有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永州罐頭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泉輝罐頭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寶達罐頭食品有限公司等產能上萬噸的加工企業,形成了“果秀”等知名品牌[12]。
劣勢:該帶種植結構欠合理,尤其是北部溫州蜜柑中的中遲熟品種占比過重[13];部分區域土層較瘠薄,土壤偏堿性,有季節性干旱,光照較少,晝夜溫差較小,不利果實品質提高;產業鏈條較短,品牌打造力度不夠;除永州北部外,其他縣(市)為避凍區劃第三類、第四類地區,存在周期性3級以上凍害威脅。
功能定位:重點建設鮮食加工兼用溫州蜜柑產業帶;早熟、特早熟溫州蜜柑比例提高到柑桔生產總量的50%以上,優質果率達到60%以上;鮮果滿足國內消費需要,開拓歐美、東南亞、港澳等國際市場;滿足當地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北部常德、岳陽、益陽和張家界的慈利等地因秋季降溫較早和光照條件較好,柑桔果實著色早而美觀,又因緯度較高且處于濱湖低平區域,冬季凍害較重,宜以早熟、特早熟溫州蜜柑為主,其中,常德市石門、桃源、鼎城、澧縣和臨澧等縣(區)重點建設以興津、國慶1號、宮本、大浦、日南1號和巖崎等品種為主的全國一流的優質早熟、特早熟溫州蜜柑生產與出口基地[13-14],打造“湘冠”、“金果”等石門柑桔品牌,并依托湖南金果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發展加工型溫州蜜柑[15];益陽市沅江、安化等縣(市)的環湖丘崗區重點建設早熟溫州蜜柑基地,依托益陽泰升天然果汁有限公司發展加工型溫州蜜柑[15];岳陽市華容、岳陽等縣(市)的環湖丘崗區重點建設早熟溫州蜜柑基地;張家界市慈利縣重點建設以國慶1號、日南1號等品種為主的特早熟溫州蜜柑、沙田柚和菠蘿香柚基地[9,11];瀏陽市建設較耐寒的金柑基地[7]。以邵陽為主的中部防凍條件較好,發展以鮮食為主的溫州蜜柑,其中,邵陽市洞口、綏寧和邵陽等縣重點建設以山下紅、日南1號、南柑20號、宮本、市文和大浦等品種為主的鮮食溫州蜜柑基地,將“雪峰蜜桔”打造成國際品牌[11,16];衡陽市衡南、衡陽等衡山丘陵地帶重點發展早熟溫州蜜柑。永州北部縣(市)防凍條件較好,又有湖南熙可等企業進駐,根據《永州市柑桔產業發展規劃(2012—2017年)》中“北柑橙、南橙柚”的思路,重點在零陵、冷水灘、祁陽和東安等地發展以尾張、漣紅、南柑20、寧紅、海紅等品種為主的加工鮮食兼用型溫洲蜜柑基地,以哈姆林、鳳梨橙、錦橙、夏橙等品種為主的加工甜橙基地[12,17],打造桔瓣罐頭出口基地。
該帶位于東經 110°~114°,北緯 24°~25°之間,包括永州市的道縣、江永、寧遠、藍山、新田、江華,郴州市的臨武、宜章、桂陽、永興、資興,邵陽市的新寧、武岡,衡陽市的耒陽,株洲市的茶陵等地。境內南嶺山脈、羅霄山脈綿亙,主要河流有贛江、湘江、北江、瀟水、資江、沅江和西江等,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2010年柑桔種植面積、產量、平均單產分別為8.71萬 hm2、68.96 萬 t和 7 922 kg/hm2,為全省的22.97%、19.98%和87.01%,優質果率約為45%。
優勢:該帶是全國柑桔優勢區域布局規劃中“贛南-湘南-桂北柑桔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發展甜橙生產的優越自然生態條件和豐富的土地資源,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有大量新建柑桔園,發展潛力較大;臍橙、冰糖橙品質好,在省內外市場上具有明顯的質量優勢,“回峰”牌臍橙獲得過國家優質農產品稱號[12];毗鄰珠三角及港澳臺地區,距湖南省柑桔傳統出口目的地東南亞距離較近,區位優勢明顯;形成了較多的產業協會,有湖南熙可、永州罐頭等一批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具備較為健全的技術推廣體系[12]。
劣勢:該帶柑桔單產較低,后續增值較少,產后商品化處理能力較弱。
功能定位:力爭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鮮食臍橙和加工甜橙產業帶,提高單產,改善品質;打造“湘南臍橙”、“湖南冰糖橙”品牌。郴州市重點建設資興、宜章、臨武和桂陽等縣 (市)的臍橙基地[18-19],永興建設冰糖橙基地[11];永州市重點建設道縣、寧遠、江永、藍山、新田和江華等縣(區)以哈姆林、鳳梨橙、錦橙和夏橙等品種為主的加工甜橙基地,以紐荷爾、納維林娜、福本臍橙,以及沙田柚和菠蘿香柚[11-12]為主栽品種的鮮食柑桔基地;邵陽市新寧、武岡等縣(市)建設以福本、紐荷爾新系、卡拉卡拉、納維林娜、華臍7904等品種為主的鮮食臍橙基地[11,16];衡陽市的耒陽,株洲市的茶陵建設以紐荷爾新系等品種為主的鮮食臍橙基地[11],力爭使鮮果上市期從10月延長到翌年3月,產品主要滿足國內需求,部分用于加工和出口到東南亞、俄羅斯及其他地區。
[1]韋 偉.中國地區比較優勢分析[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2
[2]吳永順,劉廣利.中國糧食安全的區劃方法研究和實證 [J].糧油食品科技,2006,14(3):53-55
[3]郭 珉,黃景文.區域生態農業經濟模糊聚類分析與區劃[J].廣西農業科學,2004(1):5-7
[4]蒲金涌,鄧振鏞,姚小英,等.甘肅省冬小麥生態氣候分析及適生種植區劃[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3(1):179-185,196
[5]胡海燕,李殿珍.河南省糧食生產水平區劃研究初探 [J].農業區劃,1993(10):42-45
[6]湖南省農業廳.湖南柑桔世紀回顧與展望[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7]李繼承,李先信.湖南省柑桔區域布局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07(4):8-10
[8]吳躍輝,單 揚,向德明,等.湖南懷化柑桔產業化發展建議 [J].湖南農業科學,2009(2):102-104,107
[9]謝新華.張家界市柑桔生產的優勢及發展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05(5):3-5
[10]吳彥承.做強椪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J].湖南農業,2010(6):4
[11]廖振坤,張秋明,丁偉平,等.湖南省柑桔品質鑒定及區劃研究[J].福建果樹,2006(4):9-12
[12]李廣軍.永州柑桔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7
[13]彭永勝,孫元學,湯 勇,等.常德市柑桔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中國果業信息,2010,27(8):13-15
[14]張友亮.做大做強常德柑桔產業正當時——從國內外動態看建設地方支柱產業的可行性與緊迫性[J].中國果業信息,2005,22(7):24-27
[15]單 揚,何建新,付復華,等.湖南省柑桔產業的發展現狀、對策與前景[J].湖南農業科學,2003(5):58-61
[16]隆旺夫.邵陽市繪就柑桔產業化發展藍圖 [J].柑桔與亞熱帶果樹信息,2004,20(4):17-18
[17]何 玲,陽景舟.氣候變暖與永州柑桔規劃分析 [J].現代農業科技,2011(12):291-292
[18]劉艷芝.永興冰糖橙產業市場分析[J].湖南農業,2011(3):6
[19]鄧勇男.郴州市臍橙優勢產業帶建設及產業化經營對策[J].柑桔與亞熱帶果樹信息,2004,2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