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榮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CCU,廣東湛江 524037
隨著高血壓、高脂血癥等疾病發病率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日益增多。臨床中心電圖普遍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診斷與評估中,認為ST段抬高具有較為可靠的診斷價值,使得AMI臨床診斷顯得愈加簡便。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行急診介入治療56例AMI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AMI患者臨床診療特點,并分析其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對2008年10月~2011年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住院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患者,收集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診斷標準參考2001年中華血管病學會制訂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指南[1]。入院后常規給予抗血小板、抗凝及他汀類降血脂等藥物治療。
試驗組為6 h內行急診介入治療并疏通血管的28例患者,對照組為6 h后行急診介入治療疏通血管的28例患者。兩組患者的PCI均采用常規方法進行,采用血栓抽吸法取出血栓[2]。監測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手術后6個月內心臟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概率以及患者治療后恢復的情況,將結果進行臨床對比分析。患者在術后3~6個月內如需再次進行PCI術,以及出現急性血栓形成甚至死亡現象,均應作為心臟不良事件。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6個月內隨訪發生的臨床事件情況見表1。結果表明,對照組在術后發生臨床不良臨床事件的人數明顯多于試驗組,且病死率亦高于試驗組,經SPSS軟件計算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x2=15.87,P<0.01,二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患者在發現AMI臨床癥狀后迅速疏通堵塞的血管可有效改善治療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術后不良臨床事件率。

表1 兩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情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療關鍵是快速疏通梗阻血管、恢復缺血心肌組織的灌注。經急診行PCI治療后,有部分心肌組織由于冠狀動脈微血管的栓塞和血管痙攣缺血供血較差[3]。傳統行PCI術由于對血栓的擠壓引起血栓破裂并流向遠端,進而導致原梗阻部位血流不暢現象。梗死后的血管其血栓負荷是PCI術中血管栓塞和無復流的獨立危險因素。采用血栓抽吸是一種主動近端保護方法與措施,有學者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療時行血栓抽吸,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2],因此,本研究在急診行PCI術時采用該方法取出血栓。
目前臨床非ST段抬高的治療有一定的分歧,既往大量冠脈造影資料顯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由于新鮮血栓引起的血管完全閉塞比急性STMI少很多。因此,目前對該類AMI的治療并不主張行積極的再灌注治療,即不宜行急診介入治療。藥物溶栓治療已被否定,其導致的并發癥和心血管事件尚無一致定論,而采用PCI治療是否具有優越性尚無明確定論。有學者研究證實了PCI的優越性[4]。本組資料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含急性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行急診PCI治療后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預后改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下降。此外,對急性非ST段抬高心梗的藥物治療強調抗凝、抗血小板粘附及血小板Ⅱb/Ⅲa受體拮抗劑的合理運用,有助于進一步改善術后冠脈復通。
當前臨床研究認為,導致患者心肌缺血的根本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引起粥樣斑塊破裂出血,形成血管腔血栓形成。如若血管閉塞不得到及時的復通,即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危及患者生命。
本研究中,對患者行急診介入治療使梗阻相關血管的復通率極大的提高,有效率達到95%以上。AMI的急診介入治療可使瀕死的心肌細胞恢復供氧,進而恢復活性減少心肌梗死的面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極大的改善患者預后。池洪杰等[5]報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介入治療,其血管復通的距發病的時間越短,治療效果越顯著。如果能夠在患者發病后2 h內對重建冠狀動脈內的血供,可最大程度上挽救瀕死的心肌細胞,恢復缺血心肌細胞的功能。若在患者發病6 h后復通冠脈血管供血,則治療效果明顯下降。甚至有學者提出如果梗死相關血管的復通每延遲30 min,患者可減少1年的預期壽命。
患者梗死血管迅速、有效而又到位的復通,能夠盡可能多的挽救患者心肌細胞,使心肌梗死的面積最大限度的減少,術后患者心臟功能夠進一步得到改善,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6]。本研究結果亦證實了上述結論。對于患者出現臨床癥狀后6 h內復通血管的患者,其不良臨床事件的發生率僅為7.3%,遠遠低于發病6 h后復通血管的患者。因此,對急性心梗患者進行迅速有效的治療,縮短患者梗死相關血管復通的時間,可盡可能多的挽救瀕死的心肌細胞,降低患者心臟功能惡化現象及不良臨現象的發生。所以,采用急診介入治療梗阻時間較長的患者要盡可能的降低心臟前后負荷,減少心臟負擔,尤其要重視患者出現心衰現象,采用多種手段降低心臟破裂現象發生的可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0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1):4-25.
[2]尹作民,孟昭艷,張成森,等.急診介入術中血栓抽吸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臨床預后的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0,4(5):613-619.
[3]康俊萍,馬長生,呂強 等.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結果的比較[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0,19(11):1156-1161.
[4]張中平.心肌梗死的急診介入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90-93.
[5]池洪杰,張大鵬,楊新春,等.高血糖對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中華心血病雜志,2009,37(7):595-560.
[6]陽維德,鄭萍,朱漢華,等.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時間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分析 [J].廣西醫學,2011,3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