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勇
廣東省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廣東韶關 512000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是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種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征的血液系統疾病[1]。本研究筆者采用環孢素膠囊聯合司坦唑醇片治療30例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齡13~60歲,病程6個月~5年,按就診順序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38.6±7.2)歲;對照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齡(39.4±6.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根據患者病情給予輸血、濃縮血小板治療,同時應用止血藥物、護肝藥物和抗生素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司坦唑醇片(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44021488),2 mg/次,3次/d。觀察組:環孢素膠囊(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H10950355)開始劑量按體重 12 mg/(kg·d),1~ 2 周后逐漸減量,一般每周減少開始用藥量的5%,維持量約為5 mg/(kg·d)。兩組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均治療6個月后,評價療效。
[2-3]制定:基本治愈:患者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男性達120 g/L、女性達100 g/L,白細胞達4.0×109/L,血小板達80×109/L,隨訪半年以上未復發;緩解:患者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男性達120 g/L、女性達100 g/L,白細胞達3.5×109/L左右,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增加,隨訪3個月病情穩定或繼續進步;明顯進步:患者貧血和出血癥狀明顯好轉,血紅蛋白較治療前增長30 g/L以上,并能維持3個月;無效:經充分治療后,患者癥狀、血象未達明顯進步。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7%,高于對照組的6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以造血干細胞損傷,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并常以貧血為首發癥狀[4],出血多限于皮膚黏膜,可并發感染,但常以呼吸道為主。若治療得當,堅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少數患者可急性發作,病情急轉直下,常與感染有關。于清華等[5]探討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造血微環境障礙的發病機制,認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造血微環境障礙的發病機制可能與骨髓中CD105水平低表達有關,認為CD105表達水平升高可作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有效的標志。林克義等[6]分析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心理、社會因素及特點,認為患者易伴發抑郁癥、焦慮癥,或兩癥同患,在其康復過程中應重視心理疾病的治療。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環孢素是T淋巴細胞調節劑,能特異性地抑制輔助T淋巴細胞的活性,但并不抑制T淋巴細胞,反而促進其增殖;亦可抑制B淋巴細胞的活性,而且在明顯抑制宿主細胞免疫的同時,對體液免疫亦有抑制作用;本品不影響吞噬細胞的功能,也不產生明顯的骨髓抑制作用[7]。司坦唑醇片是蛋白同化類固醇類藥,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抑制蛋白質異生、降低血膽固醇和三酰甘油、促使鈣磷沉積和減輕骨髓抑制等作用,而且對造血功能也有恢復作用[8]。環孢素膠囊和司坦唑醇片合用,起到相互增加療效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86.67%)高于對照組(63.33%),提示觀察組采用環孢素膠囊聯合司坦唑醇片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療效可靠。
[參考文獻]
[1]徐亞文.解毒生血方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30例[J].中醫雜志,2011,52(4):334-335.
[2]陳健一,李曉惠,倪海雯,等.血復生聯合環孢素、雄激素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35例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2007,25(11):66-67.
[3]劉素平,梁勇,孫曉靜,等.清開靈注射液治療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療效觀察 [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9):1446-1447.
[4]王佩菊,何玉萍,付煥霞.環孢菌素A聯合康力龍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4):161-162.
[5]于清華,王樹慶.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組織CD105表達及意義[J].山東醫藥,2011,51(7):75-76.
[6]林克義,袁軍清,齊艷.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心理社會狀況40例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0):136-136.
[7]戴秋新,徐昕,孟文俊,等.環孢素A聯合康力龍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1):52-53.
[8]舒華娥,方騰,葛守輩.環孢素軟膠囊聯合康力龍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5):3577-3578.